一种高密封性升降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0029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密封性升降油缸,包括缸筒,缸筒上设有压盖,压盖上设有第一压圈,缸筒内设有活塞和柱塞杆,柱塞杆的上端穿置在压盖、第一压圈;柱塞杆内设有内通道,内通道向外延伸并贯穿活塞、与活塞下方的下腔室导通;内通道外围所在的柱塞杆内设有外通道,柱塞杆上设有与外通道导通的缺口,使外通道与活塞上方的上腔室导通;柱塞杆上设有与内通道导通的第一接口、与外通道导通的第二接口;压盖内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向圈和隔圈,导向圈和隔圈之间设有第一O型密封圈。通过导向圈、隔圈限定第一O型密封圈位置,能避免第一O型密封圈因柱塞杆的往复运动造成变形失效,提高升降油缸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密封性升降油缸
本技术涉及液压系统中作单向运动的执行机械,尤其涉及一种高密封性升降油缸。
技术介绍
升降油缸是液压系统中作单向运动的执行机械,缩回主要是靠自重或其它执行机构执行。现有的升降油缸主要包括竖向布置的缸筒,缸筒的上端连接压盖,缸筒内设置活塞和柱塞杆,柱塞杆的下端与活塞连接,柱塞杆的上端穿置在压盖上。目前升降油缸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泄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密封性升降油缸,用以提高升降油缸的密封性。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密封性升降油缸,包括缸筒,缸筒的上端连接压盖,所述压盖上螺栓锁固有第一压圈,所述缸筒内设置有活塞和柱塞杆,所述柱塞杆的下端与活塞连接,所述柱塞杆的上端穿置在压盖、第一压圈并延伸至第一压圈外侧,所述第一压圈与柱塞杆之间设有防尘圈;所述柱塞杆内设置有内通道,所述内通道向外延伸并贯穿活塞、与活塞下方的下腔室导通;所述内通道外围所在的柱塞杆内设有外通道,所述柱塞杆上设有与外通道导通的缺口,使外通道与活塞上方的上腔室导通;所述柱塞杆上设有与内通道导通的第一接口、与外通道导通的第二接口;所述压盖内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向圈和隔圈,所述导向圈和隔圈之间设有第一O型密封圈。本技术通过导向圈、隔圈限定第一O型密封圈位置,能避免第一O型密封圈因柱塞杆的往复运动造成变形失效,提高第一O型密封圈的使用时间,提高升降油缸的密封性;第一压圈、防尘圈的使用,可有效的对压盖进行保护,同时也有助于压盖处的密封,提高升降油缸的密封性。进一步来说,所述活塞的侧壁上设有三个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分别设有第二O型密封圈、第二压圈,所述第二O型密封圈居中、两个第二压圈位于第二O型密封圈的两侧。通过第二压圈、第二O型密封圈的使用,延长O型密封圈的使用寿命,增强活塞的整体密封性。进一步来说,所述压盖的外侧面设有两个第二凹槽,每个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一个第三O型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一端抵靠在缸筒。通过上下平行分布的两个第三O型密封圈,提高压盖处的密封性。进一步来说,所述缸筒内底部设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上端设有挡圈。进一步来说,所述挡圈与限位圈之间设有弹簧。进一步来说,所述挡圈上具有圆柱状的凸缘,所述凸缘的外壁抵靠在限位圈的内壁上。通过限位圈上设置具有弹性的挡圈,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有效避免了活塞硬接触造成的磨损、振动,有利于增强活塞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对或塞上的第二O型密封圈起到了一定的保护,利于延长第二O型密封圈的使用寿命。凸缘的使用对挡圈的位置进行限定,有效保障挡圈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晃动,提高挡圈使用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缸筒;2-压盖;3-第一压圈;4-活塞;5-柱塞杆;6-防尘圈;7-限位圈;8-弹簧;21-隔圈;22-导向圈;23-第一O型密封圈;24-第三O型密封圈;41-第二O型密封圈;42-第二压圈;43-挡圈;431-凸缘;51-内通道;52-下腔室;53-外通道;54-缺口;55-上腔室;56-第一接口;57-第二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高密封性升降油缸,包括缸筒1,缸筒1的上端连接压盖2,所述压盖2上螺栓锁固有第一压圈3,缸筒1内设置有活塞4和柱塞杆5,柱塞杆5的下端与活塞4连接,柱塞杆5的上端穿置在压盖2、第一压圈3并延伸至第一压圈3外侧。第一压圈3与柱塞杆5之间设有防尘圈6。通过第一压圈3、防尘圈6联合使用,可有效的对压盖2进行保护。柱塞杆5内设置有内通道51,所述内通道51向外延伸并贯穿活塞4、与活塞4下方的下腔室52导通;所述内通道51外围所在的柱塞杆5内设有外通道53,所述柱塞杆5上设有与外通道导通的缺口54,使外通道53与活塞4上方的上腔室55导通;所述柱塞杆5上设有与内通道51导通的第一接口56、与外通道53导通的第二接口57。通过第一接口56、第二接口57注油来控制下腔室52、上腔室55之间压差,实现活塞4的上下移动。所述压盖2内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向圈22和隔圈21,所述导向圈22和隔圈21之间设有第一O型密封圈23。通过导向圈21、隔圈21限定第一O型密封圈23位置,能避免第一O型密封圈23因柱塞杆5的往复运动造成变形失效,提高第一O型密封圈23的使用时间,提高升降油缸的密封性。所述压盖2的外侧面设有两个第二凹槽,每个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一个第三O型密封圈24,所述第三O型密封圈24的一端抵靠在缸筒1,增强压盖2与缸筒1之间密封性。所述活塞4的侧壁上设有三个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分别设有第二O型密封圈41、两个第二压圈42,所述第二O型密封圈41居中、两个第二压圈42位于第二O型密封圈41的两侧。通过第二O型密封圈41、两个第二压圈42配合使用,提高活塞4在缸筒1内移动时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缸筒1内底部设有限位圈7,所述限位圈7的上端设有挡圈43,挡圈43中间为镂空,不会阻挡内通道51的油注入下腔室52。挡圈43上具有圆柱状的凸缘431,所述凸缘431的外壁抵靠在限位圈7的内壁上,用来限定挡圈43位置,避免其晃动。本实施例中在限位圈7上环形阵列分布有多个安装孔,在安装孔内安装有弹簧8,其中弹簧8的一端固定在安装孔的底部、另一端固定在挡圈43上。从而使挡圈43具有弹性,对活塞4下移起到很好的缓冲。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密封性升降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筒(1),缸筒(1)的上端连接压盖(2),所述压盖(2)上螺栓锁固有第一压圈(3),所述缸筒(1)内设置有活塞(4)和柱塞杆(5),所述柱塞杆(5)的下端与活塞(4)连接,所述柱塞杆(5)的上端穿置在压盖(2)、第一压圈(3)并延伸至第一压圈(3)外侧,所述第一压圈(3)与柱塞杆(5)之间设有防尘圈(6);所述柱塞杆(5)内设置有内通道(51),所述内通道(51)向外延伸并贯穿活塞(4)、与活塞(4)下方的下腔室(52)导通;所述内通道(51)外围所在的柱塞杆(5)内设有外通道(53),所述柱塞杆(5)上设有与外通道导通的缺口(54),使外通道(53)与活塞(4)上方的上腔室(55)导通;所述柱塞杆(5)上设有与内通道(51)导通的第一接口(56)、与外通道(53)导通的第二接口(57);所述压盖(2)内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向圈(22)和隔圈(21),所述导向圈(22)和隔圈(21)之间设有第一O型密封圈(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封性升降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筒(1),缸筒(1)的上端连接压盖(2),所述压盖(2)上螺栓锁固有第一压圈(3),所述缸筒(1)内设置有活塞(4)和柱塞杆(5),所述柱塞杆(5)的下端与活塞(4)连接,所述柱塞杆(5)的上端穿置在压盖(2)、第一压圈(3)并延伸至第一压圈(3)外侧,所述第一压圈(3)与柱塞杆(5)之间设有防尘圈(6);所述柱塞杆(5)内设置有内通道(51),所述内通道(51)向外延伸并贯穿活塞(4)、与活塞(4)下方的下腔室(52)导通;所述内通道(51)外围所在的柱塞杆(5)内设有外通道(53),所述柱塞杆(5)上设有与外通道导通的缺口(54),使外通道(53)与活塞(4)上方的上腔室(55)导通;所述柱塞杆(5)上设有与内通道(51)导通的第一接口(56)、与外通道(53)导通的第二接口(57);所述压盖(2)内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向圈(22)和隔圈(21),所述导向圈(22)和隔圈(21)之间设有第一O型密封圈(2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磊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萨姆特液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