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六后处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95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国六后处理器,其尿素混合箱包括混合箱壳体、喷嘴座、导气管、气流混合器和钢丝网;导气管的上端管口内壁轴向向内设置有第一卡槽,下端管口的外壁轴向向外设置有第二卡槽;钢丝网包括第一钢丝网和的第二钢丝网;第一钢丝网设置在导气管的管孔内,由底网和侧网焊接而成,底网悬置于导气管下端管口的内口,侧网与导气管的内壁相匹配,一端焊接底网,另一端固定在导气管的第一卡槽;第二钢丝网呈U型结构,开口端套设在导气管的第二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侧网,使得管体内的底网悬空,有效克服了在低温工况时钢丝网和管壁接触处出现尿素结晶的问题,同时增设导气管的管口端部U型钢丝网结构,提升了喷雾液滴的破碎效率,有效防止了混合腔内尿素结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六后处理器
本技术涉及车辆后处理器
,具体涉及一种国六后处理器。
技术介绍
“国六”排放标准的新车将不得生产、销售、注册登记,因此商用车排放后处理的研究课题,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研究开发出适合柴油车用的集成一体的排气后处理系统装置,利用CAE软件,根据发动机、温度特性、噪声频谱特性、气流压力特性、污染物排放特性和降噪、排放目标设计出与该车型和发动机相匹配最佳的排气后处理系统装置,使整个系统具有与整车同等寿命的可靠性,是具体研发方向。而现有的国六后处理器在结构设计上存在一定缺陷,容易导致尿素混合腔内汽化效果和均匀性不够好,出现混合腔内大量产生尿素结晶等问题。因此,如何优化流场均匀性,增强汽化效果,以防止尿素结晶研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之前第201921206090.4号技术专利中公开的国六后处理器,是在导气管的上端管体内部沿轴向匹配间隔安装有一层及一层以上的钢丝网,以提升尿素混合腔的汽化效果和均匀性。然而在实践中发现,该方案中存在着钢丝网和管壁接触处,在低温工况时有会出现尿素结晶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此进一步完善,以克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有效提升尿素混合腔的汽化效果和均匀性的国六后处理器。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上述的国六后处理器,包括依序连接的DOC氧化催化器、PDF颗粒捕捉器、尿素混合箱和SCR催化箱总成;所述尿素混合箱包括混合箱壳体、喷嘴座、导气管及气流混合器;所述尿素混合箱还包括钢丝网;所述导气管的上端管口内壁轴向向内设置有第一卡槽,下端管口的外壁轴向向外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钢丝网具有一层及以上,包括第一钢丝网和的第二钢丝网;所述第一钢丝网设置在所述导气管的管孔内,由底网和侧网焊接而成,所述底网悬置于所述导气管下端管口的内口,所述侧网与所述导气管的内壁相匹配,一端焊接所述底网,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导气管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钢丝网呈U型结构,开口端套设在所述导气管的第二卡槽。所述的国六后处理器,其中:所述钢丝网层数为1层至10层。所述钢丝网的间距为0至300mm。所述钢丝网的钢丝直径为0.05mm-1.5mm。所述钢丝网的网目数为5目至120目。所述的国六后处理器,其中:所述尿素混合箱还包括引气板;所述引气板匹配安装于所述混合箱壳体的尿素混合腔内且匹配位于所述气流混合器一侧,包括中部平板和自平板相对的两端分别反向弯折伸出的上侧板、下侧板;所述中部平板呈椭圆形,与水平方向存在0°-70°的夹角,中央具有通孔;所述上侧板自所述中部平板长轴的一端部弧形外缘向上弯折伸出的同时自两端向中部逐渐升高,顶端连接所述混合箱壳体上侧内壁;所述下侧板自所述中部平板长轴的另一端部弧形外缘向下弯折伸出的同时自两端向中部逐渐升高,顶端连接所述混合箱壳体下侧内壁;所述导气管竖直安装于所述引气板的中部平板的通孔,下端向所述中部平板下方伸出,上端向是是是中部平板上方伸出且匹配安装有旋叶管,上端管口匹配对准所述喷嘴座的底部喷射口。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国六后处理器,由于在导气管的管体内部增加了侧网,使得管体内的底网不与管壁接触,全部钢丝网基本悬空,有效克服了在低温工况时钢丝网和管壁接触处出现尿素结晶的问题,同时增设导气管的管口端部U型钢丝网结构,提升了喷雾液滴的破碎效率,能有效提升后处理装置的尿素混合腔的汽化效果和均匀性,有效防止了混合腔内尿素结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国六后处理器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车辆后处理器的尿素混合箱引气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国六后处理器的尿素混合箱的导气管与钢丝网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4所示,本技术国六后处理器,包括DOC氧化催化器1、PDF颗粒捕捉器2、尿素混合箱3和SCR催化箱总成4。该DOC氧化催化器1位于后处理器的前部且前端匹配设置有进气管11。该PDF颗粒捕捉器2匹配安装于该DOC氧化催化器1的后端;该PDF颗粒捕捉器2的前端与该DOC氧化催化器1的后端通过法兰匹配连接固定。该尿素混合箱3匹配安装于该PDF颗粒捕捉器2的后端,包括混合箱壳体31、引气板32、喷嘴座33、导气管34、钢丝网35及气流混合器36。该混合箱壳体31内部为尿素混合腔且前端通过法兰与PDF颗粒捕捉器2的后端匹配连接固定。该引气板32匹配安装于该混合箱壳体31的尿素混合腔内且匹配位于气流混合器36一侧,其包括中部平板321和自平板相对的两端分别反向弯折伸出的上侧板322、下侧板323;其中中部平板321呈椭圆形,与水平方向存在0°-70°的夹角,中央具有通孔;上侧板322自中部平板321长轴的一端部弧形外缘向上弯折伸出的同时自两端向中部逐渐升高,顶端连接混合箱壳体31上侧内壁;下侧板323自中部平板321长轴的另一端部弧形外缘向下弯折伸出的同时自两端向中部逐渐升高,顶端连接混合箱壳体31下侧内壁。其中上侧板322和下侧板323两段的折弯半径30mm-无穷。该喷嘴座33匹配安装于该混合箱壳体31的外壁上。该导气管34竖直安装于该引气板32的中部平板321的通孔,其下端向中部平板321下方伸出,上端向中部平板321上方伸出且匹配安装有旋叶管341,上端管口匹配对准喷嘴座32的底部喷射口;导气管34的上端管口内壁轴向向内设置有第一卡槽342,下端管口的外壁轴向向外设置有第二卡槽343;该钢丝网35为一层以上,包括第一钢丝网351和的第二钢丝网352;第一钢丝网351设置在导气管34的管孔内,由底网和侧网焊接而成,底网悬置于导气管34下端管口的内口,侧网与导气管34的内壁相匹配,一端焊接内底网,另一端固定在导气管34上端管口的第一卡槽342;第二钢丝网352呈U型结构,开口端套设在导气管34的下端管口外壁的第二卡槽342;通过增设侧网和下端管口的U型钢丝网结构,克服了原有钢丝网和管壁连接处在低温工况时出现尿素结晶的问题,有效提升国六后处理器的尿素混合腔的汽化效果和均匀性。该钢丝网35层数的最佳范围为1层至10层,间距最佳范围为0至300mm,钢丝直径的最佳范围为0.05mm-1.5mm,网目数最佳范围为5目至120目。该混合器36匹配安装于该尿素混合箱3的尿素混合腔内且位于引气板33水平方向一侧。该SCR催化箱总成4匹配安装于该尿素混合箱3的后端;其中,该SCR催化箱总成4的前端通过法兰与该尿素混合箱3的混合箱壳体31后端匹配连接固定,该SCR催化箱总成4的后端匹配设置有出气管41。本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在导气管的管体内部增加了侧网,使得管体内的底网不与管壁接触,全部钢丝网基本悬空,有效克服了在低温工况时钢丝网和管壁接触处出现尿素结晶的问题;增设导气管的管口端部U型钢丝网结构,提升了喷雾液滴的破碎效率,能有效提升后处理装置的尿素混合腔的汽化效果和均匀性,有效防止了混合腔内尿素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国六后处理器,包括依序连接的DOC氧化催化器、PDF颗粒捕捉器、尿素混合箱和SCR催化箱总成;所述尿素混合箱包括混合箱壳体、喷嘴座、导气管及气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尿素混合箱还包括钢丝网;所述导气管的上端管口内壁轴向向内设置有第一卡槽,下端管口的外壁轴向向外设置有第二卡槽;/n所述钢丝网具有一层及以上,包括第一钢丝网和的第二钢丝网;所述第一钢丝网设置在所述导气管的管孔内,由底网和侧网焊接而成,所述底网悬置于所述导气管下端管口的内口,所述侧网与所述导气管的内壁相匹配,一端焊接所述底网,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导气管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钢丝网呈U型结构,开口端套设在所述导气管的第二卡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国六后处理器,包括依序连接的DOC氧化催化器、PDF颗粒捕捉器、尿素混合箱和SCR催化箱总成;所述尿素混合箱包括混合箱壳体、喷嘴座、导气管及气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尿素混合箱还包括钢丝网;所述导气管的上端管口内壁轴向向内设置有第一卡槽,下端管口的外壁轴向向外设置有第二卡槽;
所述钢丝网具有一层及以上,包括第一钢丝网和的第二钢丝网;所述第一钢丝网设置在所述导气管的管孔内,由底网和侧网焊接而成,所述底网悬置于所述导气管下端管口的内口,所述侧网与所述导气管的内壁相匹配,一端焊接所述底网,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导气管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钢丝网呈U型结构,开口端套设在所述导气管的第二卡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国六后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层数为1层至10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国六后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的间距为0至30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国六后处理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昕刘潇方今朝王璞
申请(专利权)人:万向通达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