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爬架用环抱式附墙导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757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爬架用环抱式附墙导座,包括背板、与背板固定连接的侧板、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侧板之间的承力板、与所述承力板固定连接的折板、一对与所述折板固定连接的抱爪、铰接在承力板之间且位于折板下端的摆块、与所述摆块连接的触动块以及设置在承力板之间且用于限制所述摆块转动角度的挡块,所述背板上设有条形螺栓孔,所述承力板在折板上端形成连接耳,该连接耳上设有连接孔,所述承力板、折板及背板之间设有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对称,受力均匀,保证结构强度,加工时焊接操作少,降低制造难度,很好的满足了爬架对附墙导座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爬架用环抱式附墙导座
本技术涉及爬架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爬架用环抱式附墙导座。
技术介绍
爬架又叫提升架,依照其动力来源可分为液压式、电动式、人力手拉式等主要几类。它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脚手架体系,主要应用于高层剪力墙式楼盘。它能沿着建筑物往上攀升或下降。附墙导座是附着在建筑工程结构上的与导轨相连接的构件,是承受和传递架体载荷的支撑和导向的构件。中国专利CN210685345U公开了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附墙导座,包括支承座体;焊接在支承座体内侧的内座,内座与支承座体上对应设置有固定长孔;焊接在内座前端上方的上定位固定座;焊接在内座前端下方的下定位固定座;焊接在内座左侧的侧安装板;固定在侧安装板与下定位固定座之间的第一导轮;焊接在侧安装板上的导轮安装架;固定在侧安装板与导轮安装架之间的第二导轮;焊接在内座右侧的支承限位固定座;以及固定在支承限位固定座与下定位固定座之间的第三导轮,本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附墙导座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可以使得导轨运行过程中始终与附墙导座保持平直、稳定运行,杜绝出现倾斜或者侧翻的情况,提高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然而,现有附墙导座通过多块板件焊接形成,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焊接操作,费时费力,提升制造难度,同时在结构上存在强度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爬架用环抱式附墙导座,至少解决现有附墙导座制造时需要大量焊接操作,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牢固,安装使用方便的优点。(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爬架用环抱式附墙导座,包括背板、与背板固定连接的侧板、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侧板之间的承力板、与所述承力板固定连接的折板、一对与所述折板固定连接的抱爪、铰接在承力板之间且位于折板下端的摆块、与所述摆块连接的触动块以及设置在承力板之间且用于限制所述摆块转动角度的挡块,所述背板上设有条形螺栓孔,所述承力板在折板上端形成连接耳,该连接耳上设有连接孔,所述承力板、折板及背板之间设有挡板。进一步设置,所述侧板与承力板之间形成漏孔。如此设置,落在附墙导座上泥水可以从该漏孔中排出,避免堆积影响附墙导座的正常使用。进一步设置,所述侧板与承力板之间连接加强板。如此设置,加强板加强承力板与侧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及整体的结构强度。进一步设置,所述折板呈凹字型,所述承力板包括一方形槽且与所述折板的外侧嵌合,所述侧板包括一方形凸部且与所述折板的凹槽嵌合。如此设置,折板的凹字型结构方便连接抱爪、承力板和侧板,提升折板与承力板及侧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抱爪及折板与承力板及侧板的受力能够很好的彼此相互分散,提高整体结构强度。进一步设置,所述抱爪在与折板的连接侧设有连接槽,所述折板通过螺栓连接于连接槽内侧。如此设置,抱爪通过连接槽与折板螺栓连接,连接方便且牢固。进一步设置,所述抱爪背部边沿设有加强边,该加强边之间形成一连接板,该连接板与所述折板螺栓连接。如此设置,抱爪通过加强边加强自身结构强度,保证与导轨连接牢固性,而连接板则进一步加强抱爪与折板连接的牢固性进一步设置,所述侧板之间设有垫片,该垫片与背板之间通过垫片筋板连接且开设有螺栓让位孔。如此设置,附墙导座与墙体之间可以通过螺栓穿过条形螺栓孔及垫片连接固定,连接更加牢固。进一步设置,所述条形螺栓孔的数量为3个且平行设置。如此设置,附墙导座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螺栓固定的位置,贴合使用要求,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爬架用环抱式附墙导座,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新型爬架用环抱式附墙导座通过背板螺栓连接墙体,通过抱爪连接导轨,承力板、侧板及折板作为中间连接件,整体结构对称,受力均匀,保证结构强度,加工时焊接操作少,降低制造难度,很好的满足了爬架对附墙导座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背向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与导轨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背向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与导轨的连接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爬架用环抱式附墙导座,包括背板1、侧板2、承力板3、挡板4、折板5、抱爪6、摆块7、触动块8和挡块9;背板1上设有3个间隔且平行设置的条形螺栓孔100,用于螺栓连接墙体,侧板2数量为两块,分别固定连接在背板1两侧,承力板3数量为两块,与背板1固定连接并对称设置在侧板2之间,折板5固定连接在承力板3背离背板1一端,承力板3在折板5上端形成连接耳301,该连接耳301上设有供螺栓穿过的连接孔302,承力板3在折板5下端形成连接部303,摆块7铰接在承力板3的连接部303之间,触动块8与摆块7连接,用于带动摆块7向滑轨方向摆动,挡块9固定在承力板3之间,用于限制摆块7转动,抱爪6数量为两个且相对设置并与折板5固定连接,挡板4填充固定于承力板3、折板5及背板1之间,用于阻挡水泥等建筑物料落入摆块7与挡块9之间。侧板2与承力板3在抱爪6和背板1之间形成漏孔200,落在附墙导座上的泥水可以从该漏孔200中排出,避免堆积影响附墙导座的正常使用。为了加强加强承力板3与侧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及整体的结构强度,侧板2与承力板3之间连接加强板10。在折板5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折板5呈凹字型且凹槽500朝向承力板3,承力板3包括一方形槽304且与折板5的外侧嵌合,侧板2包括一方形凸部201且与折板5的凹槽500嵌合,折板5通过嵌合结构提高与承力板3及侧板2的连接强度,方便连接抱爪6、承力板3和侧板2,提升折板5与承力板3及侧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抱爪6及折板5与承力板3及侧板2的受力能够很好的彼此相互分散,提高整体结构强度。抱爪6在与折板5的连接侧设有连接槽601,折板5通过螺栓连接于连接槽601内侧,抱爪6通过连接槽601与折板5螺栓连接,连接方便且牢固,抱爪6背部边沿设有加强边602,该加强边602之间形成一连接板603,该连接板603与折板5螺栓连接,抱爪6通过加强边602加强自身结构强度,保证与导轨a连接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爬架用环抱式附墙导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与背板固定连接的侧板、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侧板之间的承力板、与所述承力板固定连接的折板、一对与所述折板固定连接的抱爪、铰接在承力板之间且位于折板下端的摆块、与所述摆块连接的触动块以及设置在承力板之间且用于限制所述摆块转动角度的挡块,所述背板上设有条形螺栓孔,所述承力板在折板上端形成连接耳,该连接耳上设有连接孔,所述承力板、折板及背板之间设有挡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爬架用环抱式附墙导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与背板固定连接的侧板、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侧板之间的承力板、与所述承力板固定连接的折板、一对与所述折板固定连接的抱爪、铰接在承力板之间且位于折板下端的摆块、与所述摆块连接的触动块以及设置在承力板之间且用于限制所述摆块转动角度的挡块,所述背板上设有条形螺栓孔,所述承力板在折板上端形成连接耳,该连接耳上设有连接孔,所述承力板、折板及背板之间设有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爬架用环抱式附墙导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与承力板之间形成漏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爬架用环抱式附墙导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与承力板之间连接加强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爬架用环抱式附墙导座,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松杏张阳川施志峰吴泽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安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