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防积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48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0
本申请涉及一种桥梁防积水结构,涉及桥梁的领域,其包括排水槽本体,还包括排水斗,所述排水斗嵌设于排水槽本体内,所述排水斗的开口与排水槽本体的开口呈同向设置,所述排水斗的外侧壁抵接且贴合于排水槽本体的内侧壁上,所述排水斗靠近排水槽本体的槽底的一侧设有过滤孔。改善了路面上的杂物等容易进入排水槽内,可能造成排水槽堵塞的问题,本申请具有当杂物进入排水槽内时,杂物进入排水斗内,将排水斗从排水槽内取出并倒出,使得杂物不易在排水槽内堆积导致堵塞,提高了排水槽的排水效率,提高了排水槽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防积水结构
本申请涉及桥梁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桥梁防积水结构。
技术介绍
桥梁排水的主要作用是及时将桥梁上的雨水排离,以减少桥面积水而导致的安全情况,有效的桥面排水增大了行车的安全性,且桥面的积水不易形成水膜,以此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易打滑。及时排除桥面上的积水,以减小雨水下渗至桥体内部结构的可能,从而桥体内不易被腐蚀,以此延长桥体的使用寿命。相关技术中,如公告号为CN20422498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钢结构泄水槽,其特征在于:其形状为上端开口的凹槽;所述的凹槽一侧设有L型挡板;所述的凹槽和L型挡板为一体式结构。本技术之钢结构泄水槽与传统排水系统比具有以下有效益处:泄水槽统一集水,把水引到岸边后统一排放到路面的雨污水收集井,可满足跨越城市景观河流的桥面排水满足环保要求。造型新颖,提高桥梁整体美观性。施工安全、可靠,操作方便。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桥面进行排水时,路面上的杂物等容易进入排水槽内,可能造成排水槽堵塞,雨水被堆积在排水槽内,且随着雨量的增大,雨水最终还是漫至桥面,影响人和车辆在桥面上行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路面上的杂物等容易进入排水槽内,可能造成排水槽堵塞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桥梁防积水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桥梁防积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桥梁防积水结构,包括排水槽本体,还包括排水斗,所述排水斗嵌设于排水槽本体内,所述排水斗的开口与排水槽本体的开口呈同向设置,所述排水斗的外侧壁抵接且贴合于排水槽本体的内侧壁上,所述排水斗靠近排水槽本体的槽底的一侧设有过滤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杂物进入排水槽内时,杂物进入排水斗内,将排水斗从排水槽内取出并倒出,使得杂物不易在排水槽内堆积导致堵塞,提高了排水槽的排水效率,提高了排水槽的使用寿命。可选的,所述排水槽本体的两相对侧壁上均设有将排水斗升降的升降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组件的设置,减少了人为握持排水斗将排水斗从排水槽内取出的行程,方便用户取出排水斗,提高了排水斗的取出效率,节约了大量劳动力。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支撑杆、滑移块、压缩弹簧和支撑块,所述排水槽本体的侧壁上设有供升降组件嵌设的升降槽,所述升降槽的开口向上设置,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于升降槽内,所述滑移块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滑移块滑移连接于支撑杆上,两所述滑移块上分别枢接有滑移杆,所述支撑块枢接于两所述滑移杆远离滑移块的一端,所述排水斗靠近升降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抵接块,所述升降槽靠近排水槽本体内侧壁的一侧设有供抵接块滑移的滑移槽,所述抵接块抵接于支撑块远离滑移杆的一侧,所述压缩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压缩弹簧分别套设于支撑杆的两端,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接于升降槽的侧壁上,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滑移块远离另一滑移块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块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互相靠近,驱使滑移杆推动支撑块上移,从而使得抵接于支撑块上侧的抵接块上移,将排水斗托出排水槽内,减少了人为握持排水斗将排水斗从排水槽内取出的行程,节约了大量劳动力。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导向块,所述升降槽的侧壁上还设有供导向块滑移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块一体设于支撑块靠近导向槽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块滑移于导向槽内,使得支撑块不易晃动,提高了支撑块上升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导向槽的两相对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限位条,所述导向槽的侧壁上设有供限位条嵌设的嵌设槽,所述嵌设槽的上侧壁上设有穿设孔,所述穿设孔内穿设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固定连接于限位条靠近穿设孔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排水斗放置于排水槽内时,转动柱将限位条转入导向槽内,使得导向块始终处于限位条的下侧,排水斗处于排水槽内不易上下晃动,提高了排水斗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排水槽本体上还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于导向槽的开口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的设置,限制导向块的滑移距离,使得导向块不易从导向槽内脱离,从而不易进入导向槽内使得导向块失去效果,提高了导向块的使用寿命。可选的,所述排水槽本体上还枢接有同时盖合导向槽和升降槽的盖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的设置,使得导向槽和升降槽内不易进水造成导向槽和升降槽内污染,提高了导向槽和升降槽的密封性。可选的,所述排水斗远离排水槽本体的一侧设有握持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持件的设置,增大了排水斗的握持面积,方便用户通过操作握持件对排水斗安装或者取出,提高了排水斗安装和取出的效率。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当杂物进入排水槽内时,杂物进入排水斗内,将排水斗从排水槽内取出并倒出,使得杂物不易在排水槽内堆积导致堵塞,提高了排水槽的排水效率,提高了排水槽的使用寿命;2.升降组件的设置,减少了人为握持排水斗将排水斗从排水槽内取出的行程,方便用户取出排水斗,提高了排水斗的取出效率,节约了大量劳动力;3.握持件的设置,增大了排水斗的握持面积,方便用户通过操作握持件对排水斗安装或者取出,提高了排水斗安装和取出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桥梁防积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桥梁防积水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2中B-B向的剖视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桥梁防积水结构的俯视图。图6是图5中C-C向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排水槽本体;11、升降槽;111、导向槽;1111、限位块;1112、嵌设槽;112、限位条;113、转动柱;114、穿设孔;115、滑移槽;12、盖板;2、排水斗;21、过滤孔;22、握持件;23、抵接块;3、升降组件;31、支撑杆;32、滑移块;33、滑移杆;34、支撑块;314、导向块;35、压缩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桥梁防积水结构。参照图1,桥梁防积水结构包括排水槽本体1和排水斗2。排水槽本体1的开口朝上设置,排水斗2嵌设于排水槽本体1内,排水斗2呈“U”形设置,排水斗2的开口与排水槽本体1的开口同向且朝上设置。排水斗2的两外侧壁抵接且贴合于排水槽本体1的内侧壁上,排水斗2靠近排水槽本体1的一侧设有若干过滤孔21,使得流水流过过滤孔21后杂物留在排水斗2内。排水斗2远离排水槽本体1的一侧设有握持件22,此处以握持件22为球形设置为例,方便用户将排水斗2从排水槽本体1内取出。参照图2和图3,排水槽本体1的两相对侧壁上安装有升降组件3,升降组件3的数量为两个,排水槽本体1的两相对侧壁上设有升降槽11,两个升降组件3分别嵌设于两升降槽11内,以将排水斗2上升至排水槽本体1外。升降组件3包括支撑杆31、滑移块32、滑移杆33、支撑块34和压缩弹簧35,支撑杆31的两端固定连接于升降槽11的两相对内侧壁上,支撑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防积水结构,包括排水槽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斗(2),所述排水斗(2)嵌设于排水槽本体(1)内,所述排水斗(2)的开口与排水槽本体(1)的开口呈同向设置,所述排水斗(2)的外侧壁抵接且贴合于排水槽本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排水斗(2)靠近排水槽本体(1)的槽底的一侧设有过滤孔(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防积水结构,包括排水槽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斗(2),所述排水斗(2)嵌设于排水槽本体(1)内,所述排水斗(2)的开口与排水槽本体(1)的开口呈同向设置,所述排水斗(2)的外侧壁抵接且贴合于排水槽本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排水斗(2)靠近排水槽本体(1)的槽底的一侧设有过滤孔(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防积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本体(1)的两相对侧壁上均设有将排水斗(2)升降的升降组件(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梁防积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3)包括支撑杆(31)、滑移块(32)、压缩弹簧(35)和支撑块(34),所述排水槽本体(1)的侧壁上设有供升降组件(3)嵌设的升降槽(11),所述升降槽(11)的开口向上设置,所述支撑杆(31)的两端固定连接于升降槽(11)内,所述滑移块(32)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滑移块(32)滑移连接于支撑杆(31)上,两所述滑移块(32)上分别枢接有滑移杆(33),所述支撑块(34)枢接于两所述滑移杆(33)远离滑移块(32)的一端,所述排水斗(2)靠近升降槽(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抵接块(23),所述升降槽(11)靠近排水槽本体(1)内侧壁的一侧设有供抵接块(23)滑移的滑移槽(115),所述抵接块(23)抵接于支撑块(34)远离滑移杆(33)的一侧,所述压缩弹簧(35)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压缩弹簧(35)分别套设于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利华康甫周丽军申春喜赵栋山任贯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