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全自动裁剪机的张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9430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9
本申请涉及裁剪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全自动裁剪机的张紧装置,其包括裁剪台,所述裁剪台宽边处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传动辊,所述裁剪台长度方向的一侧连接有张力调节组件,所述张力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和张紧辊,所述调节杆连接于裁剪台长边处的侧面,所述调节杆关于裁剪台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张紧辊转动连接于两个调节杆之间,所述张紧辊的长度方向与传动辊的长度方向同向。本申请具有保证裁剪尺寸的准确性,提高裁剪质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全自动裁剪机的张紧装置
本申请涉及裁剪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全自动裁剪机的张紧装置。
技术介绍
在制衣行业,传统的布料裁剪通过人工完成,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一些大型的制衣厂,自动裁剪机逐渐取代人工裁剪布料的工作。通常自动裁床的主要组成部件包括铺料平台、刀座,刀架、操作面板和抽真空装置。该裁剪台上的用来平铺布料的平台上一般都会预留有吸气孔,并利用单个抽真空装置在下方抽吸时产生的负压将布料平铺于铺料平台上上,以方便裁刀对布料进行裁剪。公告号为CN207244318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全自动裁剪机,用于布料的裁剪,包括本体结构,还包括本体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展膜机构、滑动安装在本体结构上的裁剪台、滑动安装在本体结构上且用于对布料裁剪的裁剪机构以及用于控制展膜机构、裁剪台、裁剪机构的控制系统;所述裁剪台上还设置有与控制系统连接的真空吸附机构。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真空吸附机构对布料进行吸附,进而对布料进行裁剪。然而,布料在传输过程中,易产生松弛,进而布料之间产生褶皱,导致裁剪尺寸出现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保证裁剪尺寸的准确性,提高裁剪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全自动裁剪机的张紧装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全自动裁剪机的张紧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全自动裁剪机的张紧装置,包括裁剪台,所述裁剪台宽边处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传动辊,所述裁剪台长度方向的一侧连接有张力调节组件,所述张力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和张紧辊,所述调节杆连接于裁剪台长边处的侧面,所述调节杆关于裁剪台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张紧辊转动连接于两个调节杆之间,所述张紧辊的长度方向与传动辊的长度方向同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张力调节组件对裁剪台上的布料进行张紧,减少了布料松弛后在裁剪台上产生皱褶的可能性,保证了裁剪尺寸的准确性,提高了裁剪质量。可选的,所述调节杆包括外筒和内杆,所述外筒与内杆滑移配合,所述外筒呈竖向设置且固定连接于裁剪台,所述内杆与张紧辊转动连接,所述内杆顶面固定连接有穿设外筒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拉簧,所述连接杆远离内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拉簧拉伸于限位板和外筒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布料处于张紧状态传输时,拉簧处于拉伸状态,当布料松弛时,拉簧的弹性势能释放,使内杆向下运动,进而带动张紧辊向下运动,对布料进行张紧。可选的,所述张紧辊包括内辊和外辊,所述内辊固定连接于两个内杆之间,所述外辊转动套设在内辊上,所述内辊上嵌入有滚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珠使内辊和外辊之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提高了外辊转动时的顺畅性。可选的,所述调节杆上设有用于对内杆进行限位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为滑块,所述外筒的内壁上开有限位槽和滑槽,所述限位槽包括呈竖向开设的插入段和沿外筒内径开设的锁紧段,所述插入段和锁紧段相连通,所述滑槽沿竖向开设,所述锁紧段远离插入段的一端连通于滑槽的底端,所述滑块与内杆一体成型且滑移在滑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的底端对滑块进行限位,当拉簧不处于拉伸状态时,滑块与滑槽的底壁相抵触,为内杆提供了支撑,提高了调节杆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内辊的两端均固定套设有侧挡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挡环对布料进行限位,提高了张紧过程中布料位置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传动辊和张紧辊之间设有支撑辊,所述支撑辊平行于传动辊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辊为布料的传输提供了支撑。可选的,所述支撑辊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摆臂,所述摆臂远离支撑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转动连接于裁剪台,所述安装杆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抵触在裁剪台上,另一端抵触在摆臂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拉簧复位后布料仍然没有完全张紧时,扭簧对摆臂施加扭转力,通过带动摆臂旋转增加布料的传输距离,从而对布料进行进一步的张紧。可选的,两个侧挡环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垫为橡胶材料,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减少了对布料的磨损。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张力调节组件对裁剪台上的布料进行张紧,减少了布料松弛后在裁剪台上产生皱褶的可能性,保证了裁剪尺寸的准确性,提高了裁剪质量;2.当布料处于张紧状态传输时,拉簧处于拉伸状态,当布料松弛时,拉簧的弹性势能释放,使内杆向下运动,进而带动张紧辊向下运动,对布料进行张紧;3.当拉簧复位后布料仍然没有完全张紧时,扭簧对摆臂施加扭转力,通过带动摆臂旋转增加布料的传输距离,从而对布料进行进一步的张紧。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全自动裁剪机的张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调节杆的剖视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外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张紧辊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裁剪台;101、传动辊;2、张力调节组件;3、调节杆;301、外筒;302、内杆;3021、延伸杆;303、连接杆;304、限位板;305、拉簧;4、张紧辊;401、内辊;4011、滚珠;4012、侧挡环;4013、弹性垫;402、外辊;5、滑块;6、限位槽;601、插入段;602、锁紧段;7、滑槽;8、支撑辊;801、摆臂;8011、安装杆;9、扭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全自动裁剪机的张紧装置。参照图1,用于全自动裁剪机的张紧装置包括裁剪台1,裁剪台1宽边处的两侧面上均转动连接有传动辊101,布料通过传动辊101的转动进行传输。参照图1,裁剪台1上连接有张力调节组件2,当布料产生松弛时,张力调节组件2对裁剪台1上的布料进行张紧,减少了布料之间产生褶皱和堆叠的可能,提高了对布料裁剪尺寸的准确性,提高了裁剪质量。参照图1,张力调节组件2包括调节杆3和张紧辊4,张力调节组件2中的调节杆3设置有两个,两个调节杆3呈竖向设置且关于裁剪台1对称。参照图1和图2,调节杆3包括外筒301、内杆302,外筒301的底部呈敞口状,外筒301固定连接于裁剪台1长边处的侧面。内杆302为圆杆且呈竖向设置,内杆302的顶端滑移插设在外筒301内。参照图2,内杆302顶面固定连接有呈竖向设置的连接杆303,连接杆303穿设外筒301。连接杆30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呈水平设置的限位板304,连接杆303上套设有拉簧305,拉簧305拉伸于限位板304的底面和外筒301的顶面之间。参照图2和图3,调节杆3上连接有限位件,限位件为滑块5,滑块5与内杆302一体成型。外筒301的内壁上开有限位槽6,限位槽6包括插入段601和锁紧段602,插入段601沿着竖向开设,锁紧段602沿着外筒301的内径开设,且连通于锁紧段602。滑槽7沿着竖向设置,锁紧段602远离插入段601的一端连通于滑槽7的底端,滑块5在滑移槽内滑动。安装时,操作人员先将内杆302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全自动裁剪机的张紧装置,包括裁剪台(1),所述裁剪台(1)宽边处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传动辊(101),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剪台(1)长度方向的一侧连接有张力调节组件(2),所述张力调节组件(2)包括调节杆(3)和张紧辊(4),所述调节杆(3)连接于裁剪台(1)长边处的侧面,所述调节杆(3)关于裁剪台(1)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张紧辊(4)转动连接于两个调节杆(3)之间,所述张紧辊(4)的长度方向与传动辊(101)的长度方向同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全自动裁剪机的张紧装置,包括裁剪台(1),所述裁剪台(1)宽边处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传动辊(101),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剪台(1)长度方向的一侧连接有张力调节组件(2),所述张力调节组件(2)包括调节杆(3)和张紧辊(4),所述调节杆(3)连接于裁剪台(1)长边处的侧面,所述调节杆(3)关于裁剪台(1)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张紧辊(4)转动连接于两个调节杆(3)之间,所述张紧辊(4)的长度方向与传动辊(101)的长度方向同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全自动裁剪机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3)包括外筒(301)和内杆(302),所述外筒(301)与内杆(302)滑移配合,所述外筒(301)呈竖向设置且固定连接于裁剪台(1),所述内杆(302)与张紧辊(4)转动连接,所述内杆(302)顶面固定连接有穿设外筒(301)的连接杆(303),所述连接杆(303)上套设有拉簧(305),所述连接杆(303)远离内杆(3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04),所述拉簧(305)拉伸于限位板(304)和外筒(30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全自动裁剪机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辊(4)包括内辊(401)和外辊(402),所述内辊(401)固定连接于两个内杆(302)之间,所述外辊(402)转动套设在内辊(401)上,所述内辊(401)上嵌入有滚珠(40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全自动裁剪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宇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瑞江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