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幕墙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939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9
本申请涉及一种幕墙通风系统,涉及幕墙技术的领域,包括幕墙框架和多个玻璃面板,幕墙框架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区间,多个玻璃面板与多个安装区间一一对应,玻璃面板固定于安装区间内,幕墙框架上的外侧面上开设有进风口,幕墙框架的内侧面上开设有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幕墙框架内设置有空气交换通道。本申请中的幕墙具有可以实现室内外空气交换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幕墙通风系统
本申请涉及幕墙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幕墙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幕墙是建筑上常见的一种装饰结构。相关技术中的幕墙单元,一般包括支撑框架和玻璃面板,幕墙框架上设置有独立的用于安装玻璃面板的安装区间,玻璃面板通过结构胶固定于支撑框架的安装区间内。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的幕墙结构,专利技术人发现在一些大型的商场和展厅等区域,为了保证幕墙外部的装饰度,幕墙上一般不会安装通风窗,而幕墙结构一般也不具有通风功能的,这样使得室内的空气交换只能依靠空调和新风系统等来实现,这样就容易产生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幕墙在没有设置通风窗的情况下只能依靠空调和新风系统等进行室内外气体交换,容易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幕墙通风系统。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幕墙通风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幕墙通风系统,包括幕墙框架和多个玻璃面板,幕墙框架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区间,多个玻璃面板与多个安装区间一一对应,玻璃面板固定于安装区间内,幕墙框架上的外侧面上开设有进风口,幕墙框架的内侧面上开设有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幕墙框架内设置有空气交换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室内外的空气可以经过进风口、出风口和空气交换通道进行交换,使得幕墙在没有设置通风窗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室内外的空气交换。可选的,所述幕墙框架内侧面的出风口位置处安装有实现空气交换通道开闭的通风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风器的设置可以使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来控制室内外空气的交换。可选的,所述通风器内设置有通风腔,通风器上开设有入风口和排风口,空气交换通道通过入风口与通风腔连通;通风器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排风口开闭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安装壳、调节板和调节件,安装壳安装于排风口所在的侧壁,且安装壳朝向排风口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口,安装壳上开设有若干通风孔,调节板设置于安装壳内,且调节板与安装壳内通风孔所在的侧壁相贴,安装壳内设置有供调节板滑动的滑道,调节板滑移连接于滑道内,调节板上开设有若干连接孔,调节件用于驱动调节板在滑道内滑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们需要室内外的空气进行交换的时候,工作人员通过调节件使调节板与安装壳上的若干通风孔一一对齐即可实现,待室内外的空气交换完毕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调节件使调节板上的若干连接孔与安装壳上的若干通风孔错位即可停止室内外的空气交换。可选的,所述调节件包括复位弹簧、吸附板、电磁铁和控制按钮,复位弹簧和吸附板分别位于调节板的两端位置处,复位弹簧固接于调节板与安装壳之间,吸附板位于固接于调节板,电磁铁与吸附板位于调节板的同一端,电磁铁固接于安装壳,控制按钮用于对电磁铁进行控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要进出室内外的空气交换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按钮给电磁铁通电,电磁铁通电后通过吸附板带动调节板运动,使调节板上的若干连接孔与安装壳上的若干通风孔对齐,此时室内外的空气可以进行交换;待室内外的空气交换完毕后,工作人员通过控制按钮控制电磁铁使电磁铁断电,此时调节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沿滑道运动,调节板上的若干连接孔与安装壳上的若干通风孔错位,此时室内外空气停止交换。可选的,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内安装有第一滤网,所述排风口内安装有第二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滤网可以对室内外进行交换的空气进行过滤,从而尽可能的避免外部的杂物进入到室内。可选的,所述通风器朝向幕墙框架的一面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对应的幕墙框架内侧面上开设有进水口,排水口与进水口连通,幕墙框架内的空气交换通道内固接有排水板,排水板的上表面不高于进水口,同时排水板的上表面不低于进风口下边侧的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遇到阴雨天的时候,进入到通风器内的水分可以经过排水口、进水口、排水板和进风口排出至室外。可选的,所述通风器朝向幕墙框架的一面固接有导流板和密封垫,导流板插入至进水口内,密封垫包括第一密封部和两个第二密封部,两个第二密封部分别位于导流板两侧位置处的通风器,第一密封部位于入风口的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通风器与幕墙框架之间的密封性。可选的,所述通风器与幕墙框架之间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与幕墙框架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件与通风器之间通过螺钉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通风器与幕墙框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选的,所述进风口、出风口和空气交换通道进设置于幕墙框架的竖直部,且进风口设置为两组,两组进风口分别设置于竖直部的两个边角位置处,空气交换通道内设置有两块挡风板,两块挡风板分别与两组进风口一一对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增加了进风口的面积,使得室内外空气交换的时候交换效率更高,另一方面,挡风板的设置,可以携带有雨水的空气进行一定程度的遮挡,当面对阴雨天的时候可以尽可能的减少雨水进入至空气交换通道内。可选的,所述竖直部的两侧均安装有安装件,安装件朝向室外的一侧一体设置有固定板,同一安装区间内两个水平部相互朝向的一面均一体设置有第二固定板,玻璃面板朝向室内的一面与安装区间内的两个安装件以及两块第二固定板通过结构胶固定,玻璃面板的外周面于两块固定板和两个水平部之间通过结构胶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直部两侧安装件上的固定板可以分别对两组进风口进行一定程度的遮挡,从而使得减少雨水进入到空气交换通道内。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在幕墙框架设置进风口、排风口和空气交换通道,使得在幕墙框架上未设置通风窗的情况下也可以顺利的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2.通过在幕墙框架上设置通风器,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控制室内外空气的交换时间,同时通风器和幕墙框架之间设置的排水结构,可以使进入到幕墙框架和通风器内的雨水可以顺利的排出至室外;3.通过将幕墙框架上的进风口设置为两组,两组进风口分别设置与竖直部两侧的边角位置处,空气交换通道内设置挡风板,一方面增加了室内外空气的交换效率,另一方面当遇到阴雨天的时候,还可以尽可能的减少雨水进入到空气交换通道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通风系统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凸显通风系统内部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凸显通风器内部结构截面图。图5是图4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4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凸显导流板与密封垫在通风器上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凸显进水口位置的示意图。图9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幕墙框架;11、竖直部;111、空气交换通道;112、进风口;113、出风口;114、第一滤网;115、进水口;116、排水板;117、挡风板;118、插接板;12、水平部;121、嵌槽;13、安装区间;14、外侧面;15、内侧面;2、玻璃面板;3、通风器;31、通风腔;32、入风口;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幕墙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幕墙框架(1)和多个玻璃面板(2),幕墙框架(1)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区间(13),多个玻璃面板(2)与多个安装区间(13)一一对应,玻璃面板(2)固定于安装区间(13)内,幕墙框架(1)上的外侧面(14)上开设有进风口(112),幕墙框架(1)的内侧面(15)上开设有出风口(113),进风口(112)和出风口(113)之间的幕墙框架(1)内设置有空气交换通道(1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幕墙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幕墙框架(1)和多个玻璃面板(2),幕墙框架(1)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区间(13),多个玻璃面板(2)与多个安装区间(13)一一对应,玻璃面板(2)固定于安装区间(13)内,幕墙框架(1)上的外侧面(14)上开设有进风口(112),幕墙框架(1)的内侧面(15)上开设有出风口(113),进风口(112)和出风口(113)之间的幕墙框架(1)内设置有空气交换通道(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幕墙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墙框架(1)内侧面(15)的出风口(113)位置处安装有实现空气交换通道(111)开闭的通风器(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幕墙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器(3)内设置有通风腔(31),通风器(3)上开设有入风口(32)和排风口(33),空气交换通道(111)通过入风口(32)与通风腔(31)连通;通风器(3)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排风口(33)开闭的控制组件(34),控制组件(34)包括安装壳(341)、调节板(342)和调节件(343),安装壳(341)安装于排风口(33)所在的侧壁,且安装壳(341)朝向排风口(33)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口(3411),安装壳(341)上开设有若干通风孔(3413),调节板(342)设置于安装壳(341)内,且调节板(342)与安装壳(341)内通风孔(3413)所在的侧壁相贴,安装壳(341)内设置有供调节板(342)滑动的滑道(3415),调节板(342)滑移连接于滑道(3415)内,调节板(342)上开设有若干连接孔(3421),调节件(343)用于驱动调节板(342)在滑道(3415)内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幕墙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343)包括复位弹簧(3431)、吸附板(3432)、电磁铁(3433)和控制按钮(3434),复位弹簧(3431)和吸附板(3432)分别位于调节板(342)的两端位置处,复位弹簧(3431)固接于调节板(342)与安装壳(341)之间,吸附板(3432)位于固接于调节板(342),电磁铁(3433)与吸附板(3432)位于调节板(342)的同一端,电磁铁(3433)固接于安装壳(341),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冷大伟刘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凯顺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