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静电纺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静电纺丝设备的无针喷射装置,包括箱体、移动装置、溶液箱、发射电极、供料装置和回料装置,所述箱体内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箱体内两内侧壁上设有滑槽,所述移动装置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所述溶液箱设置在移动装置上,所述溶液箱上设有两个圆孔,且两个所述圆孔均与溶液箱相通,所述发射电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发射电极分别设置在两个圆孔内,所述供料装置和回料装置均安装在箱体的顶部上且均与溶液箱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各个装置之间的作业,喷射效率高,以及能够将溶液循环利用,降低溶液的消耗量,降低成本,结构简单,便于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电纺丝设备的无针喷射装置
本技术涉及静电纺丝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静电纺丝设备的无针喷射装置。
技术介绍
利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膜是目前用制备纳米纤维膜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这种工艺的生产效率,无针式静电纺丝设备得到快速的发展,是普通有针纺丝效率的几倍乃至几十倍,但目前无针式静电纺丝设备的发射电极及供液系统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发射电极采用光面方式,适应性较低,发射电极带液量不大,发射电极更换成本高,供液系统供液不均匀,大量溶液暴露在实验环境中,溶液消耗量过大,清洗麻烦,造成浪费、环境污染等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纺丝设备的无针喷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静电纺丝设备的无针喷射装置,包括箱体、移动装置、溶液箱、发射电极、供料装置和回料装置,所述箱体内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箱体内两内侧壁上设有滑槽,所述移动装置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所述溶液箱设置在移动装置上,所述溶液箱上设有两个圆孔,且两个所述圆孔均与溶液箱相通,所述发射电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发射电极分别设置在两个圆孔内,所述供料装置和回料装置均安装在箱体的顶部上且均与溶液箱相通。进一步,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板、两个导杆、两个电机和四个滑动块,两个所述导杆对称安装在第一容纳腔的两侧壁上,两个所述电机安装在箱体的外侧壁上且两个电机的主轴分别与两个导杆连接,所述移动板套设在两个导杆上,四个所述滑动块两两安装在移动板的两侧壁上且分别与滑槽滑动配合。进一步,所述供料装置包括溶液桶、抽料泵和伸缩进料软管,所述溶液桶安装在箱体的顶部上,所述抽料泵设置在溶液桶的旁侧且与溶液桶相通,所述伸缩进料软管的一端安装在抽料泵上,所述伸缩进料软管的另一端贯穿箱体延伸至溶液箱内。进一步,所述回料装置包括回料箱、第一回料伸缩软管、回料泵和第二回料伸缩软管,所述回料箱设置在移动板的底部,所述回料泵安装在箱体的顶部上,所述第一回料伸缩软管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回料箱和回料泵上,所述第二回料伸缩软管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回料泵和溶液箱上。进一步,所述移动板上设有四个液料收集孔,且四个所述液料收集孔均与回料箱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各个装置之间的作业,喷射效率高,以及能够将溶液循环利用,降低溶液的消耗量,降低成本,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其二,本技术通过两个电机工作分别带动两个导杆转动,会带动移动板在第一容纳腔内移动,则会带动移动板上的溶液箱在第一容纳腔内往返运动,使得发射电极运动,起到提供动力的作用,提高了后续发射电极在静电的作用下的喷丝效果。其三,本技术当喷射时,两个圆孔流出在移动板上的溶液从液料收集孔流进回料箱内,通过回料泵工作将回料箱内的溶液从第一回料伸缩软管回至第二回料伸缩软管流进溶液箱内,使得溶液循环利用,降低溶液的消耗量,降低成本,防止了溶液遗留在箱体内部,造成浪费、清洗麻烦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箱体1,第一容纳腔10,滑槽11,移动装置2,移动板20,导杆21,电机22,滑动块23,液料收集孔24,溶液箱3,圆孔30,发射电极4,供料装置5,溶液桶50,抽料泵51,伸缩进料软管52,回料装置6,回料箱60,第一回料伸缩软管61,回料泵62,第二回料伸缩软管6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静电纺丝设备的无针喷射装置,包括箱体1、移动装置2、溶液箱3、发射电极4、供料装置5和回料装置6,所述箱体1内设有第一容纳腔10,所述箱体1内两内侧壁上设有滑槽11,所述移动装置2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0内,所述溶液箱3设置在移动装置2上,所述溶液箱3上设有两个圆孔30,且两个所述圆孔30均与溶液箱3相通,所述发射电极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发射电极4分别设置在两个圆孔30内,所述供料装置5和回料装置6均安装在箱体1的顶部上且均与溶液箱3相通,通过设置的回料装置6的作用是能够将溶液循环利用,降低溶液的消耗量,降低成本,以及防止了溶液遗留在箱体1内部,造成浪费、清洗麻烦的问题。具体地,所述移动装置2包括移动板20、两个导杆21、两个电机22和四个滑动块23,两个所述导杆21对称安装在第一容纳腔10的两侧壁上,两个所述电机22安装在箱体1的外侧壁上且两个电机22的主轴分别与两个导杆21连接,所述移动板20套设在两个导杆21上,四个所述滑动块23两两安装在移动板20的两侧壁上且分别与滑槽11滑动配合,通过两个电机22工作分别带动两个导杆21转动,会带动移动板20在第一容纳腔10内移动,则会带动移动板20上的溶液箱3在第一容纳腔10内往返运动,使得发射电极4运动,起到提供动力的作用,提高了后续发射电极4在静电的作用下的喷丝效果。具体地,所述供料装置5包括溶液桶50、抽料泵51和伸缩进料软管52,所述溶液桶50安装在箱体1的顶部上,所述抽料泵51设置在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电纺丝设备的无针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移动装置(2)、溶液箱(3)、发射电极(4)、供料装置(5)和回料装置(6),所述箱体(1)内设有第一容纳腔(10),所述箱体(1)内两内侧壁上设有滑槽(11),所述移动装置(2)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0)内,所述溶液箱(3)设置在移动装置(2)上,所述溶液箱(3)上设有两个圆孔(30),且两个所述圆孔(30)均与溶液箱(3)相通,所述发射电极(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发射电极(4)分别设置在两个圆孔(30)内,所述供料装置(5)和回料装置(6)均安装在箱体(1)的顶部上且均与溶液箱(3)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电纺丝设备的无针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移动装置(2)、溶液箱(3)、发射电极(4)、供料装置(5)和回料装置(6),所述箱体(1)内设有第一容纳腔(10),所述箱体(1)内两内侧壁上设有滑槽(11),所述移动装置(2)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0)内,所述溶液箱(3)设置在移动装置(2)上,所述溶液箱(3)上设有两个圆孔(30),且两个所述圆孔(30)均与溶液箱(3)相通,所述发射电极(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发射电极(4)分别设置在两个圆孔(30)内,所述供料装置(5)和回料装置(6)均安装在箱体(1)的顶部上且均与溶液箱(3)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电纺丝设备的无针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2)包括移动板(20)、两个导杆(21)、两个电机(22)和四个滑动块(23),两个所述导杆(21)对称安装在第一容纳腔(10)的两侧壁上,两个所述电机(22)安装在箱体(1)的外侧壁上且两个电机(22)的主轴分别与两个导杆(21)连接,所述移动板(20)套设在两个导杆(21)上,四个所述滑动块(23)两两安装在移动板(20)的两侧壁上且分别与滑槽(11)滑动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颖,李维林,石翀,方树平,杨浩,杜兰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