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提渣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9184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搅拌提渣系统,包括搅拌机,所述搅拌机底部为V形结构,所述搅拌机两侧下端对称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搅拌机顶面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水口与进粉口,所述搅拌机右端从上到下依次连通有溢出口、出药口与排空口,所述搅拌机顶面中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通过搅拌轴连接有搅拌片,所述搅拌机内腔底部左侧设置有排渣机构,所述排渣筒设置于搅拌机内腔底部左侧,所述排渣筒左侧设置有调速电机,所述调速电机输出端设置有排渣轴,所述排渣轴外壁环形设置有递送片,便于完全排出溶液,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不易因排出渣滓带出溶液,同时避免渣滓堆积堵塞排空管道影响设备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搅拌提渣系统
本技术涉及搅拌提渣系统,属于搅拌提渣

技术介绍
水污染已成为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污水,自来水厂工业用水有特定要求都需要进行水处理,水处理便是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手段,去除水中一些对生产、生活不需要的物质的过程,是为了适用于特定的用途而对水进行的沉淀、过滤(自清洗过滤器)、混凝、絮凝,以及缓蚀、阻垢等水质调节的过程,部分水处理设备都是采用往水里添加粉料药剂进行搅拌制备溶液进行处理的方式,但会出现出药口不能完全排出溶液,部分溶液随渣滓从排空口排出,造成浪费,以及排空口在渣滓的堆积下容易发生堵塞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搅拌提渣系统,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搅拌机,所述搅拌机底部为V形结构,所述搅拌机两侧下端对称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搅拌机顶面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水口与进粉口,所述搅拌机右端从上到下依次连通有溢出口、出药口与排空口,所述搅拌机顶面中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通过搅拌轴连接有搅拌片,且所述搅拌片设置于搅拌轴底面,所述搅拌机内腔底部左侧设置有排渣机构。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轴输入端贯通搅拌机内腔顶面,且贯通处通过轴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排渣机构包括排渣筒、进渣口、排渣口、存渣筒、调速电机、排渣轴与递送片,所述排渣筒设置于搅拌机内腔底部左侧,所述排渣筒顶面右侧与底面左侧分别挖设有进渣口与排渣口,所述排渣口输出端通过连接件连接有存渣筒,所述排渣筒左侧设置有调速电机,所述调速电机输出端设置有排渣轴,且所述排渣轴右侧与排渣筒内腔右侧中部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排渣轴外壁环形设置有递送片。进一步的,所述排渣筒输出端贯通搅拌机左侧,且贯通处设置有密封垫片。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L形结构,所述连接件与排渣筒底面一侧以及存渣筒一侧通过螺栓连接,且所述存渣筒后表面嵌设有清洁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设置的排空口,通过改变其设置的方位,便于完全排出溶液,避免了资源的浪费。2、设置的排渣机构与其内部包括的部件,采用调速电机通过排渣轴带动递送片将底部渣滓排出,以及递送片为环形设置,使得搅拌机内腔底部的渣滓通过环形螺纹递送片递送出,同时不易因排出渣滓带出溶液,同时避免渣滓堆积堵塞排空管道影响设备运行。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搅拌提渣系统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搅拌提渣系统的排渣机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搅拌提渣系统的排渣机构底部部分拆分放大图;图中标号:1、搅拌机;2、支撑脚;3、进水口;4、进粉口;5、溢出口;6、出药口;7、排空口;8、驱动电机;9、搅拌轴;10、搅拌片;11、排渣机构;12、排渣筒;13、进渣口;14、排渣口;15、存渣筒;16、调速电机;17、排渣轴;18、递送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搅拌机1,所述搅拌机1底部为V形结构,所述搅拌机1两侧下端对称设置有支撑脚2,所述搅拌机1顶面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水口3与进粉口4,所述搅拌机1右端从上到下依次连通有溢出口5、出药口6与排空口7,所述搅拌机1顶面中部设置有驱动电机8,所述驱动电机8输出端通过搅拌轴9连接有搅拌片10,所述搅拌轴9输入端贯通搅拌机1内腔顶面,且贯通处通过轴承连接,且所述搅拌片10设置于搅拌轴9底面,所述搅拌机1内腔底部左侧设置有排渣机构11。更具体而言,所述排渣机构11包括排渣筒12、进渣口13、排渣口14、存渣筒15、调速电机16、排渣轴17与递送片18,所述排渣筒12设置于搅拌机1内腔底部左侧,所述排渣筒12顶面右侧与底面左侧分别挖设有进渣口13与排渣口14,所述排渣口14输出端通过连接件连接有存渣筒15,所述排渣筒12左侧设置有调速电机16,所述调速电机16输出端设置有排渣轴17,且所述排渣轴17右侧与排渣筒12内腔右侧中部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排渣轴17外壁环形设置有递送片18,所述排渣筒12输出端贯通搅拌机1左侧,且贯通处设置有密封垫片,所述连接件为L形结构,所述连接件与排渣筒12底面一侧以及存渣筒15一侧通过螺栓连接,且所述存渣筒15后表面嵌设有清洁门。综上所述,此装置上的各个电器均连接外部电源,并通过外部控制。本技术工作原理:分别通过进水口3与进粉口4向搅拌机1内腔倒入相对应的原料,驱动电机8通过搅拌轴9带动搅拌片10对原料搅拌处理,经过沉淀,渣滓位于搅拌机1内腔下端,调速电机16通过排渣轴17带动递送片18转动,递送片18通过进渣口13将渣滓排出,并通过排渣口14排入存渣筒15,排出后,通过出药口6与排空口7将药液排出。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搅拌提渣系统,包括搅拌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1)底部为V形结构,所述搅拌机(1)两侧下端对称设置有支撑脚(2),所述搅拌机(1)顶面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水口(3)与进粉口(4),所述搅拌机(1)右端从上到下依次连通有溢出口(5)、出药口(6)与排空口(7),所述搅拌机(1)顶面中部设置有驱动电机(8),所述驱动电机(8)输出端通过搅拌轴(9)连接有搅拌片(10),且所述搅拌片(10)设置于搅拌轴(9)底面,所述搅拌机(1)内腔底部左侧设置有排渣机构(11)。/n

【技术特征摘要】
1.搅拌提渣系统,包括搅拌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1)底部为V形结构,所述搅拌机(1)两侧下端对称设置有支撑脚(2),所述搅拌机(1)顶面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水口(3)与进粉口(4),所述搅拌机(1)右端从上到下依次连通有溢出口(5)、出药口(6)与排空口(7),所述搅拌机(1)顶面中部设置有驱动电机(8),所述驱动电机(8)输出端通过搅拌轴(9)连接有搅拌片(10),且所述搅拌片(10)设置于搅拌轴(9)底面,所述搅拌机(1)内腔底部左侧设置有排渣机构(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提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9)输入端贯通搅拌机(1)内腔顶面,且贯通处通过轴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提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机构(11)包括排渣筒(12)、进渣口(13)、排渣口(14)、存渣筒(15)、调速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巨王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派因环境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