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排水统一的边坡生态护坡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8965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排水统一的边坡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清理坡面;2)填筑保水层;3)填筑排水层;4)铺设土工网;5)喷播植生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保水层与排水层的搭配使用,解决传统生态边坡保排水结构不协调、效率低的问题,其一方面实现无硂化的排水结构,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另一方面排水层下渗的雨水可以被保水层吸收保存,提供植被长期生长的水分,减小生态边坡工程人工维护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排水统一的边坡生态护坡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边坡生态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保排水统一的边坡生态护坡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工程边坡运营初期,植被尚未长大,无法起到加筋固土作用,路堑边坡表层受到(雨)水流冲刷,并渗透土体使土体软化,形成浅层破坏。传统边坡防护结构需要在坡面修筑密集的排水沟来排出地表径流,一方面破坏了生态边坡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与协调,另一方面,大量圬工结构材料的生产过程造成了沉重的环境负担,与节能减排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此外,在亚热带地区,生态边坡中的植被需水量大,传统技术需要人工浇灌或布设大面积的滴灌网络以使植生层保持一定的含水量,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无形之中,增加了额外的投入。而雨季时降落在边坡表面的雨水是补充植生层水分的重要来源,却常常因为无保水措施而蒸发逸散至大气环境中,利用效率极低。传统的生态边坡将排水与保水分离开来考虑,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容易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还增加了工程项目的额外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排水统一的边坡生态护坡施工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坡面铺设多层保排水结构,形成复合结构,实现兼顾坡面保水与排水,有效解决传统生态边坡保排水结构不协调、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排水统一的边坡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清理坡面:清理并修整坡面,使坡面保持平整;S2:填筑保水层:配制保水材料并填筑在坡面上形成保水层;S3:填筑排水层:在保水层上填筑多孔材料形成排水层;S4:铺设土工网:从坡顶自上往下铺设可降解的土工网;S5:喷播植生层:将植生层材料喷播至土工网上。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方法通过在坡面设置保水层和排水层,实现兼顾坡面保水与排水,一方面,排水层将雨水下渗到保水层,为植物生长补充水分,使排水层与保水层功能有效衔接,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节约成本;另一方面,排水层由天然多孔材料构成,实现无硂化结构,避免圬工工程,促进工程项目的节能减排,且显著改善生态边坡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融合。2、本方法还将喷播护坡植被与可降解的土工网结合,植生层喷射到土工网上,依靠重力作用下沉到土工网中,形成复合结构,在坡面构建一个具有持续生长能力的防护系统;同时充分利用土工网前中期的防侵蚀和雨水冲刷能力,防止边坡表层土壤直接遭受雨水的侵蚀,降低暴雨径流的冲刷能量和地表径流速度,为植被提供良好的萌发条件;随着植物生长,植被根系与土工网纠合在一起,起到加筋抗剪作用,并将侵蚀的作用力分散到整片可降解土工网甚至整个坡面上,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土工网逐渐降解成为肥料,为植被生长提供肥力和有机质,减少土壤二次污染。3、本方法操作简单,可得到较为稳定的护坡结构,而且其施工速度快、施工和运营成本低,符合边坡工程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在填筑保水层之前,在坡面上铺设第一层土工布;步骤S3中,在填筑排水层之前,在所述保水层上铺设第二层土工布;步骤S4中,在铺设土工网之前,在所述排水层上铺设第三层土工布。在坡面与保水层之间铺设第一层土工布,可以隔绝坡面与保水层,避免长期工作条件下坡面材料与保水层材料混杂,影响保水层保水效果。在保水层与排水层之间铺设第二层土工布,可以隔绝保水层与排水层,避免保水层材料混入排水层内,堵塞排水通道。在排水层与土工网之间铺设第三层土工布,可以隔离土工网,避免杂物堵塞排水层。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清理坡面后,在坡底开设排水沟和/或坡顶开设截水沟。通过在边坡上开设截排水系统,降雨强度较大时,截水沟截流雨水,排水层将坡面上的雨水迅速排出至排水沟,避免雨水进一步下渗,影响边坡稳定性。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清理坡面后,在坡面上打入锚杆。锚杆的作用是加固保排水结构,通过在坡面打入锚杆,进一步提高保排水复合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锚杆包括主锚杆和副锚杆,在坡顶沿垂直于坡面的方向打入主锚杆,然后依次往坡底间隔打入副锚杆和主锚杆。进一步地,步骤S5中,植生层喷射完成后,在植生层上覆盖并固定无纺布。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保水材料由聚丙烯酰胺保水剂、膨润土和水混合配制,其比例为1:5:3。进一步地,步骤S3中,所述多孔材料采用粗砂、碎石和轻质多孔陶瓷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步骤S5中,所述植生层材料由粘性土、植物种子、粘固剂、消毒剂和复合肥料混合组成,其比例为50:1:10:10:5。进一步地,所述保水层厚度为15~20cm,所述排水层厚度不超过10cm。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坡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坡面保排水复合层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锚杆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排水统一的边坡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清理坡面:按设计的坡比进行开挖削坡减载后,清除坡面杂物及松动岩块,对坡面转角处及坡顶的棱角进行修整,使之呈弧线,用粘土对一些孔洞进行补洞,敲除掉一些凸出的岩石,尽可能将坡面平整,坡面的凹凸度平均为±10cm,最大不超过±15cm,对低洼处适当覆土夯实回填或以植生袋装土回填,以填至使反坡段消失为准,可在坡面上每个一定高度开一横向槽,增加坡面粗糙度,利于客土与种子的附着。S2:设置边坡截排水系统:在边坡底部开设排水沟。S3:在坡面打入锚杆:在坡顶沿垂直于坡面的方向打入主锚杆81,然后依次往坡底间隔打入副锚杆82和主锚杆81,同时在坡脚位置适当加密主锚杆81,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主锚杆81由松木制成,其直径大于80mm,且一端削尖,打入边坡中,另一端留在边坡表面,副锚杆82由竹杆制成,其直径为20mm,且一端削尖,打入边坡中,另一端留在边坡表面;主锚杆81和副锚杆82沿边坡倾斜方向,间隔500mm交错打入边坡内,且横向主锚杆81之间或横向副锚杆82之间的间距为1000mm。S4:铺设第一层土工布:将第一层土工布1铺设在坡面上,第一层土工布1与坡面紧密贴合,且同时穿过主锚杆81和副锚杆82。S5:填筑保水层:将配置好的保水材料通过人工填筑在第一土工布1上,填筑完成后用挖机挖斗或人工夯实,形成保水层2,并且使保水层厚度保持在15~20cm;其中所述保水材料由聚丙烯酰胺保水剂、膨润土和水组成,其比例为1:5:3;保水层2的作用为截留雨季时入渗的雨水并将其保持在层内,减小蒸发,并在旱季时通过植被根系的吸水作用为上方植被供水。S6:铺设第二层土工布:将第二层土工布3铺设在坡面上,第二层土工布3与保水层2紧密贴合,且同时穿过主锚杆81和副锚杆82。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排水统一的边坡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清理坡面:清理并修整坡面,使坡面保持平整;/nS2:填筑保水层:配制保水材料并填筑在坡面上形成保水层;/nS3:填筑排水层:在保水层上填筑多孔材料形成排水层;/nS4:铺设土工网:从坡顶自上往下铺设可降解的土工网;/nS5:喷播植生层:将植生层材料喷播至土工网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排水统一的边坡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清理坡面:清理并修整坡面,使坡面保持平整;
S2:填筑保水层:配制保水材料并填筑在坡面上形成保水层;
S3:填筑排水层:在保水层上填筑多孔材料形成排水层;
S4:铺设土工网:从坡顶自上往下铺设可降解的土工网;
S5:喷播植生层:将植生层材料喷播至土工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排水统一的边坡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在填筑保水层之前,在坡面上铺设第一层土工布;步骤S3中,在填筑排水层之前,在所述保水层上铺设第二层土工布;步骤S4中,在铺设土工网之前,在所述排水层上铺设第三层土工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排水统一的边坡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清理坡面后,在坡底开设排水沟和/或坡顶开设截水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排水统一的边坡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清理坡面后,在坡面上打入锚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保排水统一的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志良王德咏曾庆军王婧胡君龙周红星邱青长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广州港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