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把竖管折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8706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把竖管折叠装置包括通过锁紧装置连接的下接头、上接头,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螺栓、偏心手柄,螺栓穿过下接头与上接头的中央通孔,螺栓前端连接偏心手柄;螺栓外围套设中央弹簧,中央弹簧两端分别抵接于下接头与上接头的内侧;下接头外侧具有第一凹槽,螺栓将盖板固定于第一凹槽内,第一凹槽内环绕下接头中央通孔均匀设置带台阶的通孔组,通孔组内设置导柱组,导柱组前端插接于环绕上接头中央通孔均匀设置的凹槽组;导柱组尾端与盖板之间设置弹簧组,弹簧组套接于机米螺丝组外围,机米螺丝组固定于盖板。本车把竖管折叠装置角度可调、装配方便、牢固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把竖管折叠装置
本技术涉及折叠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应用于自行车或电动车的车把竖管折叠装置。
技术介绍
折叠车因其携带方便、占地空间小,已成为自行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种类,并且有越来越流行的趋势。目前已有的折叠车大多数会在车架中部或竖管处设置折叠接头。例如中国专利CN201220354815.6公开了“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把竖管折叠装置”,其包括固定座、旋转块、插销,插销把固定座和旋转块铰接在一起,通过释放快拆手柄,便可以快速地固定及折叠竖管。其缺点是结构复杂,无法在特定角度将竖管更为牢固的锁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折叠方便、牢固可靠,同时结构简单、易于装配的车把竖管折叠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把竖管折叠装置包括通过锁紧装置连接的下接头、上接头,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螺栓、偏心手柄,所述螺栓穿过下接头与上接头的中央通孔,螺栓前端连接偏心手柄;螺栓外围套设中央弹簧,所述中央弹簧两端分别抵接于下接头与上接头的内侧;所述下接头外侧具有第一凹槽,螺栓将盖板固定于第一凹槽内,第一凹槽内环绕下接头中央通孔均匀设置带台阶的通孔组,通孔组内设置导柱组,导柱组前端插接于环绕上接头中央通孔均匀设置的凹槽组;所述导柱组尾端与盖板之间设置弹簧组,弹簧组套接于机米螺丝组外围,机米螺丝组固定于盖板。所述下接头内侧具有第二凹槽;所述上接头内侧具有第三凹槽,所述中央弹簧容置于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内。所述上接头外侧具有第四凹槽,所述偏心手柄尾端容置于第四凹槽,偏心手柄尾端与第四凹槽内壁之间设置垫片。所述偏心手柄尾端具有横向通孔用于安置销轴,所述螺栓前端连接于销轴。所述盖板具有环绕设置的螺纹孔,机米螺丝组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机米螺丝组前端插接于导柱组尾端的凹槽。所述下接头下端固定连接基座,所述基座固定于下管。所述上接头上端固定于车把竖管。所述下接头与上接头的外轮廓呈圆形。本技术车把竖管折叠装置的下接头与上接头通过导柱组匹配连接,因此可以依据需要调节一定角度后,再次通过锁紧装置进行锁定,以满足不同骑行者对于不同握距的特定需求;另外导柱组的结构使得折叠接头更加牢固;中央弹簧两端分别抵接于下接头与上接头的内侧,当松开偏心手柄后,下接头与上接头自然会弹开一定距离,便于快速调节上接头的角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车把竖管折叠装置的爆炸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车把竖管折叠装置的侧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车把竖管折叠装置的另一角度侧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车把竖管折叠装置的剖面拆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车把竖管折叠装置的剖面组装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车把竖管折叠装置的下接头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车把竖管折叠装置的下接头另一角度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车把竖管折叠装置的下接头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车把竖管折叠装置的上接头立体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车把竖管折叠装置的上接头另一角度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至图10对本技术车把竖管折叠装置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5所示,车把竖管折叠装置包括通过锁紧装置连接的下接头1、上接头2,所述锁紧装置3包括螺栓31、偏心手柄32,所述螺栓31穿过下接头与上接头的中央通孔,螺栓前端连接偏心手柄32;螺栓外围套设中央弹簧33,所述中央弹簧两端分别抵接于下接头1与上接头2的内侧;所述下接头1外侧具有第一凹槽11,螺栓31将盖板4固定于第一凹槽11内,第一凹槽内环绕下接头中央通孔均匀设置带台阶的通孔组12,通孔组内设置导柱组5,该导柱组前端插接于环绕上接头2中央通孔均匀设置的凹槽组21;所述导柱组尾端与盖板之间设置弹簧组51,弹簧组套接于机米螺丝组41外围,机米螺丝组固定于盖板。所述下接头1内侧具有第二凹槽13;所述上接头2内侧具有第三凹槽22;在下接头1与上接头2扣合状态,该第二凹槽13与第三凹槽22的位置相匹配,所述中央弹簧33容置于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内。所述上接头2外侧具有第四凹槽23,所述偏心手柄32尾端容置于第四凹槽,偏心手柄尾端与第四凹槽内壁之间设置垫片34。所述偏心手柄32尾端具有横向通孔用于安置销轴35,所述螺栓31前端连接于该销轴35。所述盖板4具有环绕设置的螺纹孔,机米螺丝组41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机米螺丝组前端插接于导柱组5尾端的凹槽。此时,适当调整机米螺丝组可起到调节弹簧组51弹力大小以及调节导柱组5伸缩长度的作用。该弹簧组51一端容置于导柱组5尾端的凹槽内,该弹簧组51另一端抵接于盖板4内侧。如图1、4所示,前述弹簧组51由若干个相同尺寸的独立弹簧构成。机米螺丝组41的作用是对弹簧组51起到固定和导向的作用,防止弹簧组随意窜动,同时顶住导柱组5,保证导柱组5的前端外伸出于下接头1的内侧面。所述下接头下端固定连接基座10,所述基座固定于下管6。该基座与下管可以是焊接或一体成型机构。所述上接头上端固定于车把竖管7。所述下接头与上接头的横截面外轮廓可以呈圆形、椭圆形或水滴形,优选圆形。当下接头1与上接头2相扣合时,下接头1的通孔组12与上接头2的凹槽组21相匹配,通过导柱组5连接下接头1与上接头2,以此形成稳定、高强度的配合。下接头1的通孔组12的数量为偶数个,例如6个或8个,凹槽组21的数量也为偶数个。该凹槽组21的数量不少于通孔组12的数量,例如,如图6至10所示,通孔组12数量为8个,凹槽组21的数量为12个,这样,在松开锁紧装置3后,将上接头2转动微调角度时,可以有更多种小角度的选择性。另一实施例,可以将偏心手柄32和盖板4的位置进行调换,即,偏心手柄32尾端容置于下接头1的第一凹槽11内,偏心手柄尾端与第一凹槽内壁之间设置垫片;盖板4容置于上接头2的第四凹槽23。当然,此时螺栓31的方向需要进行调换,另外导柱组5、弹簧组51跟随盖板4一起调换;带台阶的通孔组12转移设置在上接头2,凹槽组21转移设置在下接头1内侧。其余特征均保持不变。基于上述构造,松开锁紧装置3后,下接头1与上接头2在中央弹簧33的弹力作用下会分开一定距离,此时可以转动上接头至一定角度后,将上接头的凹槽组重新对准导柱组的突出端,同时扳动偏心手柄,这时偏心手柄将带动螺栓尾端向下接头与上接头的扣合面移动,螺栓拉动盖板,盖板使机米螺丝组顶紧导柱组,最终使得导柱组前端插接于上接头的凹槽组内,再次扣合手柄尾端内侧贴合于车把竖管外围,实现新的锁紧状态。这样,可以适当调节竖管的角度,并形成不同车把握距,以满足不同骑行者的特定需求。本竖管折叠装置可广泛适用于折叠自行车、折叠电动车、折叠滑板车等交通、娱乐运动产品。本技术中出现的“上”、“下”仅为示意性说明,其中“上”与“下”可以对换。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把竖管折叠装置,包括通过锁紧装置连接的下接头(1)、上接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螺栓(31)、偏心手柄(32),所述螺栓穿过下接头与上接头的中央通孔,螺栓前端连接偏心手柄;螺栓外围套设中央弹簧(33),所述中央弹簧两端分别抵接于下接头与上接头的内侧;所述下接头外侧具有第一凹槽(11),螺栓将盖板(4)固定于第一凹槽内,第一凹槽内环绕下接头中央通孔均匀设置带台阶的通孔组(12),通孔组内设置导柱组(5),导柱组前端插接于环绕上接头中央通孔均匀设置的凹槽组(21);所述导柱组尾端与盖板之间设置弹簧组(51),弹簧组套接于机米螺丝组(41)外围,机米螺丝组固定于盖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把竖管折叠装置,包括通过锁紧装置连接的下接头(1)、上接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螺栓(31)、偏心手柄(32),所述螺栓穿过下接头与上接头的中央通孔,螺栓前端连接偏心手柄;螺栓外围套设中央弹簧(33),所述中央弹簧两端分别抵接于下接头与上接头的内侧;所述下接头外侧具有第一凹槽(11),螺栓将盖板(4)固定于第一凹槽内,第一凹槽内环绕下接头中央通孔均匀设置带台阶的通孔组(12),通孔组内设置导柱组(5),导柱组前端插接于环绕上接头中央通孔均匀设置的凹槽组(21);所述导柱组尾端与盖板之间设置弹簧组(51),弹簧组套接于机米螺丝组(41)外围,机米螺丝组固定于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把竖管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头内侧具有第二凹槽(13);所述上接头内侧具有第三凹槽(22),所述中央弹簧容置于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把竖管折叠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芳富王志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飞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