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自旋迫降动能损失的共轴直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80348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少自旋迫降动能损失的共轴直升机,该直升机包括上旋翼组件、下旋翼组件、中心轴和转动驱动组件,中心轴贯穿上旋翼组件和下旋翼组件,上旋翼组件包括上桨叶组件,下旋翼组件包括下桨叶组件,转动驱动组件分别驱动上桨叶组件和下桨叶组件转动,转动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减速组件和至少两个单向轴承,电机与减速组件连接,减速组件分别与上桨叶组件、下桨叶组件之间,电机与上桨叶组件之间和设置在电机与下桨叶组件之间分别设置有单向轴承,采用以上结构,利用单向轴承的单向旋转性,在失去动力自旋迫降阶段中,单向轴承使动力输出电机与旋翼组件之间断开硬性连接,以减少自旋迫降阶段电机的磁阻尼带来的动能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少自旋迫降动能损失的共轴直升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减少自旋迫降动能损失的共轴直升机。
技术介绍
目前的直升机在迫降的时候,由于桨叶与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而在迫降的时候电机不提供动力,还会产生一个磁阻尼,这个阻尼是在在桨叶转动后反向带动电子内转子转动时产生,从而损耗桨叶的动能,该磁阻尼会减低桨叶利用气流旋转的动能利用率,增大损耗,使得迫降时桨叶转速低,达不到安全迫降的桨叶转速产生的升力,造成直升机损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自旋迫降动能损失的共轴直升机。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减少自旋迫降动能损失的共轴直升机包括:上旋翼组件、下旋翼组件、中心轴和转动驱动组件,中心轴贯穿分别贯穿上旋翼组件和下旋翼组件,上旋翼组件包括上桨叶组件,下旋翼组件包括下桨叶组件,转动驱动组件分别驱动上桨叶组件和下桨叶组件转动,转动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减速组件和至少两个单向轴承,电机与减速组件连接,减速组件分别与上桨叶组件、下桨叶组件连接,至少一个的单向轴承连接在电机与上桨叶组件之间,和至少一个单向轴承设置在电机与下桨叶组件之间。由上述方案可见,利用单向轴承的单向旋转性,在电机动力输出时能正常传送动力至上旋翼组件和下旋翼组件上,而在失去动力自旋迫降阶段中,单向轴承使动力电机输出与旋翼组件之间断开硬性连接,使旋翼组件无法反向驱动电机转子转动,从而减少自旋迫降阶段电机的磁阻尼带来的动能损失,更好地保持桨叶的转速,达到安全迫降所具备的升力,从而减少直升机损毁的情况。进一步的方案是,减速组件包括第一减速输出轴和第二减速输出轴,第一减速输出轴与上桨叶组件连接,第二减速输出轴与下桨叶组件连接,至少一个单向轴承设置在第一减速输出轴与上桨叶组件之间,至少一个单向轴承设置在第二减速输出轴与下桨叶组件之间。可见,减速输出轴是减速组件与上桨叶组件、下桨叶组件最靠近的连接部件,单向轴承与减速输出轴连接,在电机驱动桨叶组件转动的传动链中,缩短单向轴承与桨叶组件之间的距离,从而缩短桨叶组件所需驱动的进程,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动能损失。进一步的方案是,电机的个数为一个,减速组件包括第一减速输出轴和第二减速输出轴,第一减速输出轴与上桨叶组件连接,第二减速输出轴与下桨叶组件连接,电机上设置有动力输出轴,单向轴承连接在动力输出轴和减速组件之间。可见,当一个电机同时驱动两个桨叶组件转动时,在自旋迫降阶段,与电机连接的单向轴承同时断开两个桨叶组件与电机之间的连接,使减少使用单向轴承的个数。进一步的方案是,共轴直升机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连接在上桨叶组件与减速组件之间,第二传动组件连接在下桨叶组件与减速组件之间,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带轮、第二传动带轮和第一同步带,第一传动带轮与第一减速输出轴连接,第二传动带轮与上桨叶组件连接,第一传动带轮与第二传动带轮通过第一同步带连接,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三传动带轮、第四传动带轮和第二同步带,第三传动带轮与第二减速输出轴连接,第四传动带轮与下桨叶组件连接,第三传动带轮与第四传动带轮通过第二同步带连接;第一减速输出轴和第二减速输出轴沿中心轴的轴向共线设置,第一减速输出轴、第二减速输出轴与中心轴平行,至少一个单向轴承连接在第一减速输出轴与第一传动带轮之间,至少一个单向轴承连接在第二减速输出轴与第三传动带轮之间。可见,传动组件用于进行减速组件与桨叶组件之间的传动件,减速组件通过传动组件带动桨叶组件转动,而单向轴承分别与传动组件、减速组件连接,在自旋迫降时,桨叶组件驱动传动组件转动,传动组件无法带动减速组件作业,单向轴承断开传动组件与减速组件之间的连接,即实现桨叶组件与减速组件之间的反向断开连接。进一步的方案是,减速组件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第二锥齿轮通过第一减速输出轴与上桨叶组件连接,第三锥齿轮通过第二减速输出轴与下桨叶组件连接,第一锥齿轮分别与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啮合。可见,第一锥齿轮分别与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啮合,实现一个电机通过驱动共轴的上桨叶组件和下桨叶组件转动,该种传动结构简单的同时,结构更紧凑,更好地控制空间占用体积。进一步的方案是,减速组件包括减速箱,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设置在减速箱内,第一减速输出轴自减速箱延伸与上桨叶组件连接,第二减速输出轴自减速箱延伸与下桨叶组件连接,单向轴承设置在减速箱外。可见,单向轴承设置在减速箱外,在电机驱动桨叶组件转动的传动链中,单向轴承尽可能靠近桨叶组件设置,最大程度地降低动能损失。进一步的方案是,电机为外转子电机,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中心轴垂直。可见,由于中心轴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直升机上,当电机的动力输出轴沿水平方向延伸时,一个电机驱动两个桨叶组件转动的结构更简单。进一步的方案是,共轴直升机包括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和至少两块固定板,中心轴贯穿固定座,上旋翼组件和下旋翼组件分别位于固定座相背离的两侧上,至少两块的固定板分别与固定座连接,电机与减速组件设置在至少两个固定板之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减少自旋迫降动能损失的共轴直升机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减少自旋迫降动能损失的共轴直升机实施例中转动驱动组件的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减少自旋迫降动能损失的共轴直升机实施例中转动驱动组件的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减少自旋迫降动能损失的共轴直升机内在电机与桨叶组件设置在单向轴承,在电机动力输出时能正常传送动力至上旋翼组件和下旋翼组件上,而在失去动力自旋迫降阶段中,单向轴承使动力电机输出与旋翼组件之间断开硬性连接,以减少自旋迫降阶段电机的磁阻尼带来的动能损失,更好地保持桨叶的转速,达到安全迫降所具备的升力,从而减少直升机损毁的情况。参见图1,减少自旋迫降动能损失的共轴直升机包括机身10、上旋翼组件1、下旋翼组件2、中心轴3、转动驱动组件4、第一传动组件51、第二传动组件52和固定组件6,中心轴3贯穿分别贯穿上旋翼组件1和下旋翼组件2,上旋翼组件1和下旋翼组件2共轴设置,提高同心度和精度。中心轴3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机身10上。上旋翼组件1包括上桨叶组件11和上桨叶转动驱动组件12,下旋翼组件2包括下桨叶组件21和下桨叶转动驱动组件22,转动驱动组件4分别驱动上桨叶组件11和下桨叶组件21沿中心轴3的轴线转动。上桨叶组件11的结构和下桨叶组件21结构相同,上桨叶组件11包括上套筒111、上桨叶安装座112、桨夹113和桨叶,上套筒111与上桨叶安装座112连接,桨夹113设置在上桨叶安装座112上,桨叶连接桨夹113,上桨叶转动驱动组件4驱动桨夹113相对上桨叶安装座112发生转动,桨夹113沿上套筒111的径向转动。上桨叶转动驱动组件12的结构和下桨叶转动驱动组件22的结构相同,中心轴3贯穿上套筒111与下桨叶组件21中的下轴筒211。上桨叶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减少自旋迫降动能损失的共轴直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旋翼组件、下旋翼组件、中心轴和转动驱动组件,所述中心轴贯穿分别贯穿所述上旋翼组件和所述下旋翼组件,所述上旋翼组件包括上桨叶组件,所述下旋翼组件包括下桨叶组件,所述转动驱动组件分别驱动所述上桨叶组件和所述下桨叶组件转动,所述转动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减速组件和至少两个单向轴承,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组件连接,所述减速组件分别与所述上桨叶组件、所述下桨叶组件连接,至少一个的所述单向轴承连接在所述电机与所述上桨叶组件之间,和至少一个所述单向轴承设置在所述电机与所述下桨叶组件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减少自旋迫降动能损失的共轴直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旋翼组件、下旋翼组件、中心轴和转动驱动组件,所述中心轴贯穿分别贯穿所述上旋翼组件和所述下旋翼组件,所述上旋翼组件包括上桨叶组件,所述下旋翼组件包括下桨叶组件,所述转动驱动组件分别驱动所述上桨叶组件和所述下桨叶组件转动,所述转动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减速组件和至少两个单向轴承,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组件连接,所述减速组件分别与所述上桨叶组件、所述下桨叶组件连接,至少一个的所述单向轴承连接在所述电机与所述上桨叶组件之间,和至少一个所述单向轴承设置在所述电机与所述下桨叶组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自旋迫降动能损失的共轴直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组件包括第一减速输出轴和第二减速输出轴,所述第一减速输出轴与所述上桨叶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减速输出轴与所述下桨叶组件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单向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减速输出轴与所述上桨叶组件之间,至少一个所述单向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二减速输出轴与所述下桨叶组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自旋迫降动能损失的共轴直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的个数为一个,所述减速组件包括第一减速输出轴和第二减速输出轴,所述第一减速输出轴与所述上桨叶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减速输出轴与所述下桨叶组件连接,所述电机上设置有动力输出轴,所述单向轴承连接在所述动力输出轴和所述减速组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减少自旋迫降动能损失的共轴直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轴直升机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连接在所述上桨叶组件与所述减速组件之间,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连接在所述下桨叶组件与所述减速组件之间,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带轮、第二传动带轮和第一同步带,所述第一传动带轮与所述第一减速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带轮与所述上桨叶组件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带轮与所述第二传动带轮通过所述第一同步带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双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