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间三角形减震器单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7859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07
一种空间三角形减震器单元结构,包括减震器、前车身连接架、后车身连接架和车辆下摆臂,所述减震器两组一套配合使用;每套减震器包含两组减震器组件,每组减震器组件均为空间三角形减震器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新型结构比传统安装结构同一侧多了一个减震器来支撑,同样车辆悬架结构抵抗垂向力也比传统悬架结构更好,从而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间三角形减震器单元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悬架系统安装方式
,具体是提出一种空间三角形减震器单元结构安装方式。
技术介绍
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依靠减震器来降低垂向力和侧向力,传统减震器安装方式只能依靠减震器本身的结构来抵抗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侧向力,如遇侧向力较大的路况就会给传统安装方式的减震器带来较大的损伤,出现漏油等情况,大大降低了减震器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汽车的悬架结构安装方式,突破空间结构的限制。提出一种新颖的空间三角形减震器单元结构安装方式以解决以往所存在的以往减震器结构不合理、减震器寿命低的问题。技术方案:一种空间三角形减震器单元结构,包括减震器、前车身连接架(5)、后车身连接架(8)和车辆下摆臂(4),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两组一套配合使用;每套减震器包含两组减震器组件,每组减震器组件均为空间三角形减震器结构;所述两组减震器组件中的第一组减震器组件包括第一减震器(1)和第二减震器(2);第一减震器(1)的下端固定在车辆右后下摆臂(B)的连接端(9),第一减震器(1)的上端固定在后车身连接架(8),第一减震器(1)的上端向第二轴线(O2)外侧倾斜并向第一轴线(O1)内倾斜,第二减震器(2)的上端连接前车身连接架(5),第二减震器(2)的下端连接车辆右前下摆臂(A)的连接端(10),第二减震器(2)的上端向第二轴线(O2)内侧倾斜并向第一轴线(O1)内倾斜,使得第一减震器(1)和第二减震器(2)呈现空间三角形结构;所述两组减震器组件中的第二组减震器组件包括第三减震器(6)和第四减震器(7);第三减震器(6)的下端固定在车辆左前下摆臂(C)的连接端(12),第三减震器(6)的上端固定在前车身连接架(5);第三减震器(6)的上端向第二轴线(O2)内侧倾斜并向第一轴线(O1)内倾斜,第四减震器(7)的上端连接后车身连接架(8),第四减震器(7)的下端连接车辆左后下摆臂(D)的连接端(13),第四减震器(7)的上端向第二轴线(O2)外侧倾斜并向第一轴线(O1)内倾斜,使得第三减震器(6)和第四减震器(7)呈现空间三角形结构。与第一减震器(1)对应的另一侧的减震器为第四减震器(7),与第二减震器(2)对应的另一侧的减震器为第三减震器(6);第一减震器(1)与第四减震器(7)之间呈现平面倒三角形式;第二减震器(2)和第三减震器(6)之间呈现平面正三角形式。第一减震器(1)的上端向第二轴线(O2)外侧倾斜角度α为:10°-40°;第一减震器(1)的上端向第一轴线(O1)内倾斜角度β为:10°-40°;第二减震器(2)的上端向第二轴线(O2)内侧倾斜角度θ为:10°-40°;第二减震器(2)上端向第一轴线(O1)内倾斜的角度δ为:10°-40°;第三减震器(6)的上端向第二轴线(O2)内侧倾斜角度α1为10°-40°;第三减震器(6)的上端向第一轴线(O1)内倾斜角度β1为:10°-40°;第四减震器(7)的上端向第二轴线(O2)外侧倾斜角度θ1为:10°-40°,第四减震器(7)的上端向第一轴线(O1)内倾斜角度δ1为:10°-40°。第一减震器(1)的上端向第二轴线(O2)外侧倾斜角度α为:30°;第一减震器(1)的上端向第一轴线(O1)内倾斜角度β为:30°;第二减震器(2)的上端向第二轴线(O2)内侧倾斜角度θ为:30°;第二减震器(2)上端向第一轴线(O1)内倾斜的角度δ为:30°;第三减震器(6)的上端向第二轴线(O2)内侧倾斜角度α1为30°;第三减震器(6)的上端向第一轴线(O1)内倾斜角度β1为:30°;第四减震器(7)的上端向第二轴线(O2)外侧倾斜角度θ1为:30°,第四减震器(7)的上端向第一轴线(O1)内倾斜角度δ1为:30°。优点效果:第二减震器(2)的安装方式是第二减震器(2)的下端固定在车辆右前下摆臂(A)连接端(10),其第二减震器(2)的上端固定在前车身连接架(5),第二减震器的上端向第二轴线O2内侧倾斜10°-40°。第一减震器(1)安装方式是第一减震器(1)的下端固定在车辆右后下摆臂(B)连接端(9),其第一减震器(1)的上端固定在后车身连接架(8),第一减震器(1)的上端向第二轴线外侧倾斜10°-40°,其第二减震器(2)和第一减震器(1)的安装位置呈现空间三角形结构。右侧的减震器安装方式与左侧减振器安装方式呈镜像对称结构。第三减震器(6)的下端固定在车辆左前下摆臂(C)连接端(12),其第三减震器(6)的上端固定在前车身连接架(5),第三减震器(6)的上端向第二轴线内侧倾斜10°-40°。第四减震器(7)的下端固定在车辆左后下摆臂(D)连接端(13),其第四减震器(7)的上端固定在后车身连接架(8),第四减震器(7)的上端向第二轴线外侧倾斜10°-40°,其第三减震器(6)和第四减震器(7)的安装位置呈现空间三角形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空间三角形减震器单元结构安装方式,是利用三角形支撑稳定支撑的结构让减震器能充分利用二力杆结构的力学特性来抵抗车身行驶过程中的倾覆力矩(如图2所示的方向看,也可以叫X形,而X形实际是三角形的延伸,所以X形也具有相同的特性)。用减震器阻尼力来抵抗倾覆力矩而不是利用减震器本身结构这种对减震器有损伤的方式来抵抗,而且空间三角形悬架结构安装方式对倾覆力矩的降低效果也远比传统悬架结构安装方式更优秀。以上都是以被动减震器单元为基础的效果,如果本专利技术的空间三角形减震器单元结构安装的是主动减震器单元,如在一些坡度较陡的路面可以改变主动悬架的高度使得车内始终保持水平。再如车辆经过一些坑洼路面时凸起会碰到车辆的底盘,这时便可调节主动悬架的行程使车辆的底盘升高保证车辆底盘不会受损等。综上,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空间三角形减震器单元结构安装方式,则会避免用减震器本身的结构来抵抗侧向力而是用减震器的阻尼来降低侧向力,这种结构会给车辆提供更大的侧向稳定性也降低了减震器本身的损伤。本专利技术的新型结构比传统安装结构同一侧多了一个减震器来支撑,同样车辆悬架结构抵抗垂向力也比传统悬架结构更好,从而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空间三角形减震器单元结构安装方式示意图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空间三角形减震器单元结构安装方式示意图的正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空间三角形减震器单元结构安装方式意图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空间三角形减震器单元结构安装方式示意图的左视图;(相当于从左向右看图2);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空间三角形减震器单元结构安装方式示意图的右视图;(相当于从右向左看图2);图6为实验数据图。图中各标号部位名称如下:1-第一减震器;2-第二减震器;3-轮胎轮毂;4-车辆下摆臂;5-前车身连接架;6-第三减震器;7-第四减震器;8-后车身连接架;9-车辆右后下摆臂(B)连接端;10-车辆右前下摆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间三角形减震器单元结构,包括减震器、前车身连接架(5)、后车身连接架(8)和车辆下摆臂(4),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两组一套配合使用;每套减震器包含两组减震器组件,每组减震器组件均为空间三角形减震器结构;/n所述两组减震器组件中的第一组减震器组件包括第一减震器(1)和第二减震器(2);第一减震器(1)的下端固定在车辆右后下摆臂(B)的连接端(9),第一减震器(1)的上端固定在后车身连接架(8),第一减震器(1)的上端向第二轴线(O2)外侧倾斜并向第一轴线(O1)内倾斜,第二减震器(2)的上端连接前车身连接架(5),第二减震器(2)的下端连接车辆右前下摆臂(A)的连接端(10),第二减震器(2)的上端向第二轴线(O2)内侧倾斜并向第一轴线(O1)内倾斜,使得第一减震器(1)和第二减震器(2)呈现空间三角形结构;/n所述两组减震器组件中的第二组减震器组件包括第三减震器(6)和第四减震器(7);/n第三减震器(6)的下端固定在车辆左前下摆臂(C)的连接端(12),第三减震器(6)的上端固定在前车身连接架(5);第三减震器(6)的上端向第二轴线(O2)内侧倾斜并向第一轴线(O1)内倾斜,第四减震器(7)的上端连接后车身连接架(8),第四减震器(7)的下端连接车辆左后下摆臂(D)的连接端(13),第四减震器(7)的上端向第二轴线(O2)外侧倾斜并向第一轴线(O1)内倾斜,使得第三减震器(6)和第四减震器(7)呈现空间三角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间三角形减震器单元结构,包括减震器、前车身连接架(5)、后车身连接架(8)和车辆下摆臂(4),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两组一套配合使用;每套减震器包含两组减震器组件,每组减震器组件均为空间三角形减震器结构;
所述两组减震器组件中的第一组减震器组件包括第一减震器(1)和第二减震器(2);第一减震器(1)的下端固定在车辆右后下摆臂(B)的连接端(9),第一减震器(1)的上端固定在后车身连接架(8),第一减震器(1)的上端向第二轴线(O2)外侧倾斜并向第一轴线(O1)内倾斜,第二减震器(2)的上端连接前车身连接架(5),第二减震器(2)的下端连接车辆右前下摆臂(A)的连接端(10),第二减震器(2)的上端向第二轴线(O2)内侧倾斜并向第一轴线(O1)内倾斜,使得第一减震器(1)和第二减震器(2)呈现空间三角形结构;
所述两组减震器组件中的第二组减震器组件包括第三减震器(6)和第四减震器(7);
第三减震器(6)的下端固定在车辆左前下摆臂(C)的连接端(12),第三减震器(6)的上端固定在前车身连接架(5);第三减震器(6)的上端向第二轴线(O2)内侧倾斜并向第一轴线(O1)内倾斜,第四减震器(7)的上端连接后车身连接架(8),第四减震器(7)的下端连接车辆左后下摆臂(D)的连接端(13),第四减震器(7)的上端向第二轴线(O2)外侧倾斜并向第一轴线(O1)内倾斜,使得第三减震器(6)和第四减震器(7)呈现空间三角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间三角形减震器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与第一减震器(1)对应的另一侧的减震器为第四减震器(7),与第二减震器(2)对应的另一侧的减震器为第三减震器(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凤任文栋赵海宁徐方超李强金俊杰郭辉张晓友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