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单筒减震器用管的制作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7707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单筒减震器用管的制作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机本体、支撑柱、固定板、模具组件和底座;液压机本体设置于端部,底座位于底部,液压机本体和底座之间通过支撑柱连接,固定板被支撑柱穿过,所述的模具组件设置于支撑柱之间且分别与液压机本体和底座接触;将整个大的模具组拆分八件,由二到三件模具步骤组成三组小的独立模具组,每个小的独立模具组都对各自的加工区域负责,在使得各部件之间的结合简单明了的同时,为后期的维护或者更换件提供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单筒减震器用管的制作器械
本技术涉及汽车减震器的生产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车用单筒减震器用管的制作器械。
技术介绍
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汽车制造领域,将车架与车身受到冲击时产生的振动快速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单筒减震器作为减震器的广泛运用的一种,因其活塞与避震筒身有直接接触关系,避震器容易因筒身受到外来物件轻微损坏而报废;对于单筒减震器而言不仅需要的是坚固可靠的结构,而一款有针对性的制作器械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高效率、安全系数高的一种车用单筒减震器用管的制作器械。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用单筒减震器用管的制作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机本体、支撑柱、固定板、模具组件和底座;液压机本体设置于端部,底座位于底部,液压机本体和底座之间通过支撑柱连接,固定板被支撑柱穿过,所述的模具组件设置于支撑柱之间且分别与液压机本体和底座接触。进一步的,所述的液压机本体位于最端部,在液压机本体朝向底座的一面设置有上压块,所述的上压块呈矩形块状被支撑柱穿过,所述的上压块与模具组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板整体呈矩形块状,并在其中间设置有通孔为模具通孔,所述的模具通孔与模具组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底座整体呈矩形块状,并将其内部镂空为下顶缸安装空间,在底座上表面的中间设置有一处通孔,所述的通孔为顶缸通孔,顶缸通孔与下顶缸安装空间相通,底座下表面的四个角上设置有支撑脚。进一步的,所述的模具组件包括上安装座、内芯模、内芯模安装部、脱模法兰板、外模、下模、下顶缸和下安装座;所述的上安装座与上压块连接,下安装座与底座连接,内芯模安装部设置于上压块上,所述的内芯模安装在内芯模安装部内并与脱模法兰板和外模接触,所述的外模安装在模具通孔内,脱模法兰板安装在外模上,所述的下模安装在下安装座上并于外模接触。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整体呈矩形的块状,并且分别与上压块和底座连接固定;在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朝向固定板的一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两对固定槽,所述的固定槽呈“T”字形;内芯模安装部和下安装座,通过固定槽安装在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上。进一步的,所述的内芯模安装部包括安装块和安装板,所述的安装块呈四棱柱状,通过固定槽将安装板和上安装座连接,所述的安装板呈矩形板状,并在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通孔,安装通孔被内芯模穿过并将其固定;所述的内芯模呈圆柱状,通过固定螺丝安装在上安装座上,内芯模的外表面设置有研磨纹路。进一步的,所述的脱模法兰板和外模设置在模具通孔内,所述的外模整体呈圆柱状,沿圆柱状的中心轴线设置有通孔,所述的通孔为外模通孔,其开口两端的内径大于其中间位置的内径,且通孔其中一端的内径小于另一端的内径,其内径较小一端为上端口,另一端为下端口,脱模法兰板设置于上端口;所述的脱模法兰呈环状,并在圆环一面的中间设置有与上端口对应的凸起,并且该凸起与上端口连接,在脱模法兰和凸起上设置有与外模通孔对应的通孔,为法兰通孔;下端口与下模接触,并且通过下端口与下模之间的间隙冲压加工突起和加工凹槽形成加工圈。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模安装在下安装座上,下模整体呈空心圆柱状,其空心区域为管件放置区;下模与下安装座连接一端设置有调整螺纹,在并且在下安装座设置有对应的调整螺纹。进一步的,所述的下顶缸设置于底座内,下顶缸的缸臂通过顶缸通孔与下安装座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整个大的模具组拆分八件,由二到三件模具步骤组成三组小的独立模具组,每个小的独立模具组都对各自的加工区域负责,在使得各部件之间的结合简单明了的同时,为后期的维护或者更换件提供了方便。2.管件设置于下模的管件放置区内,方便对其安装固定,在加工时防止因为机器的震动对管件造成制作损坏。3.下模与下安装座的调整螺纹,使得其可以对模具的长度进行微调。4.下端口与下模之间挤压出的加工突起以及加工凹槽组成了加工圈,的加工圈设计使得成品在减震器中实现与各部件的紧密贴合,使得整个减震器之间的联动跟为流畅。5.本技术结构简单可实现快速量产;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安装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结构图。图3为内芯模和内芯模安装部结构图。图4为脱模法兰板和外模结构图。图5为下模结构图。图6为底座结构图。图7为产品结构图。图8为加工圈结构图。图中标号:1.液压机本体;2.支撑柱;3.固定板;4.底座;5.上安装座;6.内芯模;7.内芯模安装部;8.脱模法兰板;9.外模;10.下模;11.下顶缸;12.下安装座;13.上压块;14.管件;15.模具通孔;16.加强层;17.加工圈;18.加工突起;19.加工凹槽;41.支撑脚;51.固定槽;71.安装块;72.安装板;73.安装通孔;74.固定螺丝;75.研磨纹路;81.凸起;82.法兰通孔;91.外模通孔;92.上端口;93.下端口;101.管件放置区;102.调整螺纹;111.缸臂;120.顶缸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阐述,其目的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图中未显示且未做具体描述的部分均可采用常规结构设计实现。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单筒减震器用管的制作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机本体1、支撑柱2、固定板3、模具组件和底座4;液压机本体1设置于端部,底座4位于底部,液压机本体1和底座4之间通过支撑柱2连接,固定板3被支撑柱2穿过,所述的模具组件设置于支撑柱2之间且分别与液压机本体1和底座4接触;将整个大的模具组拆分八件,由二到三件模具步骤组成三组小的独立模具组,每个小的独立模具组都对各自的加工区域负责,在使得各部件之间的结合简单明了的同时,为后期的维护或者更换件提供了方便。所述的液压机本体1位于最端部,在液压机本体1朝向底座4的一面设置有上压块13,所述的上压块13呈矩形块状被支撑柱2穿过,所述的上压块13与模具组件连接。所述的固定板3整体呈矩形块状,并在其中间设置有通孔为模具通孔15,所述的模具通孔15与模具组件连接。所述的底座4整体呈矩形块状,并将其内部镂空为下顶缸11安装空间,在底座4上表面的中间设置有一处通孔,所述的通孔为顶缸通孔120,顶缸通孔120与下顶缸11安装空间相通,底座4下表面的四个角上设置有支撑脚41,支撑脚41可使整个技术的稳定性更佳。如图2、3、4、5所示,所述的模具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单筒减震器用管的制作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机本体、支撑柱、固定板、模具组件和底座;液压机本体设置于端部,底座位于底部,液压机本体和底座之间通过支撑柱连接,固定板被支撑柱穿过,所述的模具组件设置于支撑柱之间且分别与液压机本体和底座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单筒减震器用管的制作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机本体、支撑柱、固定板、模具组件和底座;液压机本体设置于端部,底座位于底部,液压机本体和底座之间通过支撑柱连接,固定板被支撑柱穿过,所述的模具组件设置于支撑柱之间且分别与液压机本体和底座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单筒减震器用管的制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机本体位于最端部,在液压机本体朝向底座的一面设置有上压块,所述的上压块呈矩形块状被支撑柱穿过,所述的上压块与模具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单筒减震器用管的制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整体呈矩形块状,并在其中间设置有通孔为模具通孔,所述的模具通孔与模具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单筒减震器用管的制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整体呈矩形块状,并将其内部镂空为下顶缸安装空间,在底座上表面的中间设置有一处通孔,所述的通孔为顶缸通孔,顶缸通孔与下顶缸安装空间相通,底座下表面的四个角上设置有支撑脚。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车用单筒减震器用管的制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组件包括上安装座、内芯模、内芯模安装部、脱模法兰板、外模、下模、下顶缸和下安装座;所述的上安装座与上压块连接,下安装座与底座连接,内芯模安装部设置于上压块上,所述的内芯模安装在内芯模安装部内并与脱模法兰板和外模接触,所述的外模安装在模具通孔内,脱模法兰板安装在外模上,所述的下模安装在下安装座上并于外模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用单筒减震器用管的制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整体呈矩形的块状,并且分别与上压块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耿水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永信精密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