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轮轨抛丸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7686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轮轨抛丸清理装置,其基本结构包括:行走机构,为配有轨道轮的行走机构,以运行在待抛丸轨道上;抛丸室,骑跨在轨道的导轨构件上,该抛丸室包括固定安装在行走机构上的罩壳和连接在罩壳下端并分居于导轨构件两侧的各一个座部,以承接弹丸;相应地,座部与罩壳间的连接为可拆连接;抛丸器,安装在抛丸室上。基于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轮轨进行抛丸清理,且不容易产生轮轨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交通轮轨抛丸清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轮轨除锈的抛丸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火车轨道长时间暴露在自然环境下,其表面会附着一层铁锈。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铁路线,火车轮与铁轨不断摩擦,铁轨上面的锈迹还没有发展就能够被很快磨掉;而在一些使用频率相对较小的铁路线,其表面的铁锈长期累积,往往会发展的比较大,这种发展相对较大的锈迹会造成金属疲劳,影响火车行驶安全,因此必须对铁轨进行定期维护。目前,常用的铁轨除锈方法主要是人工打磨,效率低且费时费力。中国专利文献CN112301814A公开了一种铁轨除锈以及紧固的维护施工设备,其配有一个打磨腔,并在打磨腔内设有除锈装置,以对两侧铁轨上端面进行除锈打磨。这种铁轨除锈的机理是机械接触式打磨,需要确保打磨设备中的例如打磨片与铁轨的待打磨面充分接触,由于铁轨并非全程是直轨道,并且往往还会有一定的坡度变化,机械接触式的打磨,不能保证例如打磨片与铁轨表面间的接触,从而打磨的并不均匀,这种打磨的不均匀性,易于在铁轨光洁的表面上形成划痕,这些划痕则容易藏污纳垢,进而产生原电池,加速铁轨的腐蚀。再如中国专利文献CN112112014A,其公开了一种铁轨侧边除锈装置,所依赖的仍然是接触式打磨。对于铁轨除锈,当前普遍采用机械打磨方式进行除锈,对轨型适应性差,且因含有较多的运动部件,需要较多的考虑运动干涉问题。对于非接触式除锈,当前在机械领域常见的有抛丸或者激光清洗,这两种除锈方式均没有在轨道除锈工艺中使用。由于本专利技术属于抛丸领域,所考虑的问题是抛丸的弹丸的回收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回收问题,对铁轨进行抛丸清理将变得没有实际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轮轨进行抛丸清理的轨道交通轮轨抛丸清理装置,不容易产生轮轨损伤。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轮轨抛丸清理装置,其基本结构包括:行走机构,为配有轨道轮的行走机构,以运行在待抛丸轨道上;抛丸室,骑跨在轨道的导轨构件上,该抛丸室包括固定安装在行走机构上的罩壳和连接在罩壳下端并分居于导轨构件两侧的各一个座部,以承接弹丸;相应地,座部与罩壳间的连接为可拆连接;抛丸器,安装在抛丸室上。可选地,座部与导轨构件相对的一端为仿形于导轨构件侧面的侧板。可选地,所述可拆连接配置为:于罩壳上设有撑持凸耳或撑持板;座部上对位地设有承持凸耳或承持板;承持凸耳或承持板与撑持凸耳或撑持板间对位地设有固定孔,以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可选地,座部为长方形座部,除位于导轨构件侧的侧面外,座部其余三面的上缘均设有承持凸耳或承持板。可选地,座部配有承持板,相应三承持板呈矩形口结构,而与相应罩壳上的撑持部件间呈插装结构。可选地,座部包括:底板,为矩形板;左右侧板,相应连接于底板左右侧边上,且位于导轨构件侧的侧板构成左右侧板之一;前后面板,相应连接于底板的前后侧边上。可选地,所述底板为周缘带有翻边的槽板;或底板与左右侧板间的夹角为85~88度,且底板位于导轨构件侧的一端高于远离导轨构件的一端。可选地,抛丸室位于行走机构的后侧,且抛丸室自行走机构的机架向后悬伸,并在抛丸室后侧设有支撑轮。可选地,行走机构运行在一条轨道的两条导轨构件上,而具有给定跨距,该跨距方向为左右方向;相应地,于行走机构左右方向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抛丸室。可选地,所述抛丸室上部设有带有过滤器的出风口。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先从实现角度看,行走机构拖行抛丸室,抛丸室骑跨在轨道的导轨构件上,有一段导轨构件被抛丸室的罩壳所罩住。配置在抛丸室上的抛丸器对为罩壳所罩导轨构件段进行抛丸,弹丸为抛丸室的座部所承托,从而能够收集弹丸,不致使弹丸散落。从效果来看,抛丸室与导轨构件的配合间隙受弹丸大小的影响,在保证弹丸不掉出的情况下,配合间隙相对较大,对行走机构的转弯、爬坡不会产生影响。而抛丸本身属于利用弹丸的冲击进行锈迹的清理,不会因行走机构的转弯、爬坡而产生工艺效果上的差别。同时抛丸过程中不会产生运动机构与导轨构件的直接干涉,除锈均匀性好,不会产生局部划痕,即不会产生此类副作用,而具有更佳的使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中轨道交通轮轨抛丸清理装置一个轴侧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中轨道交通轮轨抛丸清理装置另一个轴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实施例中座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轨道轮,2.轮轴,3.轴承座,4.加强板,5.车架,6.动力仓,7.连接臂,8.抛丸器,9.除尘器,10.抛丸室,11.座部,12.导轨构件,13.后面板,14.左侧板,15.承持板,16.前面板,17.承持板,18.固定孔,19.底板,20.吻合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的表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轨道交通轮轨抛丸清理装置,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配附图中采用了省略掉不重要部分的方式进行表现,辅助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文字说明,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需知,抛丸所使用的弹丸粒径不同,不过其粒径一般不小于2mm,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弹丸的收集应不影响行走机构的正常运行,显而易见的是,2mm所能够适配的配合间隙相对较大,完全可以满足例如座部11元导轨构件12间配合间隙的设计,不会因此导致使用过程中的运动干涉,如座部11与导轨构件12的侧面,可以留有2mm(相对于粒径为2mm的弹丸)的设计间隙,由此不会产生运动干涉。一般而言,对于车辆或者行走机构,其正常行驶所冲的方向为前,与之相对的方向为后,在前后确定后,左右方向也被确定。对于轨道交通轮轨抛丸清理装置而言,其至少配有行走机构、抛丸室10和抛丸器8,其中行走机构为拖动机构,即拖动抛丸工艺设备部分,抛丸工艺设备部分则包括前述的抛丸室10和抛丸器8,其中抛丸室10提供抛丸所需的工艺空间,并用于收集弹丸。其中,行走机构运行在轨道上,如图1所示的导轨构件12,轨道由导轨构件、枕木、枕木螺栓等组成,一条轨道通常由两条相互平行的导轨构件构成。在一些实施例中,行走机构可以适配于单条导轨构件12,也可以适配于一条轨道,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配置为行走机构运行在一条轨道的两条导轨构件12上。相应地,行走机构配有轨道轮1,轨道轮1可以是单轮缘轨道轮,也可以是双轮缘轨道轮,如图2中所示的具有双轮缘的轨道轮1。其中单轮缘轨道轮适配于行走机构运行在一条轨道的两条导轨构件12上的结构,双轮缘轨道轮则适配于行走机构运行在单条导轨构件12上的结构需知,行走机构所运行于的导轨构件12,也是待抛丸清理的导轨构件12。图1和图2中所示的抛丸室10,在图中抛丸室10骑跨在轨道的导轨构件12上,需知,骑跨并不表示会产生机械接触。进而该抛丸室10包括固定安装在行走机构上的罩壳和连接在罩壳下端并分居于导轨构件12两侧的各一个座部11,该座部11用于承接弹丸。由于罩壳在图1的左端与行走机构的机架部分间,如车架5间固定连接,相当于罩壳向后悬伸,为此,罩壳后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轮轨抛丸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行走机构,为配有轨道轮的行走机构,以运行在待抛丸轨道上;/n抛丸室,骑跨在轨道的导轨构件上,该抛丸室包括固定安装在行走机构上的罩壳和连接在罩壳下端并分居于导轨构件两侧的各一个座部,以承接弹丸;相应地,座部与罩壳间的连接为可拆连接;/n抛丸器,安装在抛丸室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轮轨抛丸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行走机构,为配有轨道轮的行走机构,以运行在待抛丸轨道上;
抛丸室,骑跨在轨道的导轨构件上,该抛丸室包括固定安装在行走机构上的罩壳和连接在罩壳下端并分居于导轨构件两侧的各一个座部,以承接弹丸;相应地,座部与罩壳间的连接为可拆连接;
抛丸器,安装在抛丸室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轮轨抛丸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座部与导轨构件相对的一端为仿形于导轨构件侧面的侧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交通轮轨抛丸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连接配置为:
于罩壳上设有撑持凸耳或撑持板;
座部上对位地设有承持凸耳或承持板;
承持凸耳或承持板与撑持凸耳或撑持板间对位地设有固定孔,以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交通轮轨抛丸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座部为长方形座部,除位于导轨构件侧的侧面外,座部其余三面的上缘均设有承持凸耳或承持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交通轮轨抛丸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座部配有承持板,相应三承持板呈矩形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守仁王瑞国高建永董凯郝友伟于钦刚司鑫鑫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开泰抛丸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