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宪立专利>正文

一种油气储运罐清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7653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罐清洗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油气储运罐清洁装置,包括底座和油罐,所述底座顶部的后侧分别与两组放置座的底部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放置座的顶部均与油罐的底部相接触,两组所述放置座中位于后侧的放置座正面与第一电机的后侧螺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推动杆的中部固定连接。该油气储运罐清洁装置,通过上卡座和下卡座分别向下和向上偏转,使得上卡座和下卡座能够将油罐夹紧固定,避免在对油罐进行清洗时造成油罐的移动掉落,提高了对油罐进行清洗的稳定性,通过移动板带动硬管和喷头沿导轨伸入油罐内,以及喷头表面开设有喷淋孔,使得装置较易于对油罐进行自动清洗,提高了对油罐清洗的方便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储运罐清洁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罐清洗
,具体为一种油气储运罐清洁装置。
技术介绍
油气储运罐的内部长时间不清洁的话会影响油气的纯度,但是油气储运罐的体积庞大,内部不易清扫。目前,现有的清洁油气储运罐是依靠大量人力进行清洗,操作起来较为不方便。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0497544U提出了一种油气储运罐清洁处理装置,通过在软管清洁剂箱的外表面设置有多组第二伸缩杆和喷水管,以及毛刷和喷头的配合设置,使得清洗油罐较为方便,解决了清洁油气储运罐浪费大量人力的问题,但是该种油气储运罐清洁处理装置直接放置于油罐顶部较易于掉落,使用起来较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气储运罐清洁装置,解决了该种油气储运罐清洁处理装置直接放置于油罐顶部较易于掉落,使用起来较不稳定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气储运罐清洁装置,包括底座和油罐,所述底座顶部的后侧分别与两组放置座的底部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放置座的顶部均与油罐的底部相接触,两组所述放置座中位于后侧的放置座正面与第一电机的后侧螺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推动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的左端与提升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提升杆的顶端与上卡座的左侧转动连接,所述上卡座的右侧端与第二转轴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后端与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底部与两组放置座中位于后侧的放置座右上方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的右端与连接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下卡座的右侧转动连接,所述下卡座的左侧与第一转轴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后端与两组放置座中位于后侧的底座左前方固定连接,所述底座顶部的前侧与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水箱的顶部与导轨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轨的前侧与第二电机的后侧螺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导轨的前侧并与螺纹杆的前端固定连接,螺纹杆的外表面与移动板的中部螺接,所述移动板的底部与导轨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的顶部与硬管外表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硬管的后端与喷头的前侧连通,所述硬管的前端与软管的顶端连通,所述软管的底端与水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水箱的前侧连通,所述水泵的底部与底座顶部前侧螺接。优选的,所述上卡座和下卡座分别位于油罐的上方和下方,且上卡座的底部和下卡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座,两组弧形座朝向油罐的一侧均与油罐外表面相接触,且弧形座外表面粘接有防滑垫。优选的,所述喷头为圆柱形,且喷头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喷淋孔,所述硬管的长度与油罐的长度相适配。优选的,所述软管为塑料波纹管,且软管的长度为油罐长度的三倍,所述硬管为不锈钢管。优选的,所述放置座的顶部设置为圆弧面,且放置座顶部圆弧面的直径与油罐的外径相适配。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分别与四组万向轮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顶部的前侧与扶手的底部固定连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气储运罐清洁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油气储运罐清洁装置,通过上卡座和下卡座分别向下和向上偏转,使得上卡座和下卡座能够将油罐夹紧固定,避免在对油罐进行清洗时造成油罐的移动掉落,提高了对油罐进行清洗的稳定性,通过移动板带动硬管和喷头沿导轨伸入油罐内,以及喷头表面开设有喷淋孔,使得装置较易于对油罐进行自动清洗,提高了对油罐清洗的方便性。2、该油气储运罐清洁装置,通过软管为塑料波纹管,以及软管与油罐的尺寸配合,使得移动板在移动时不会对软管造成拉扯损坏,通过上卡座和下卡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座,以及两组弧形座与油罐的配合,使得上卡座和下卡座对油罐的夹持固定较为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图3为本技术放置座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放置座;3、油罐;4、第一电机;5、推动杆;6、提升杆;7、连接杆;8、下卡座;9、第一转轴;10、上卡座;11、第二转轴;12、支架;13、水箱;14、导轨;15、第二电机;16、移动板;17、硬管;18、喷头;19、软管;20、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油气储运罐清洁装置,包括底座1和油罐3,底座1顶部的后侧分别与两组放置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两组放置座2的顶部均与油罐3的底部相接触,两组放置座2中位于后侧的放置座2正面与第一电机4的后侧螺接,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与推动杆5的中部固定连接,推动杆5的左端与提升杆6的底端转动连接,提升杆6的顶端与上卡座10的左侧转动连接,上卡座10的右侧端与第二转轴11的前端转动连接,第二转轴11的后端与支架12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架12的底部与两组放置座2中位于后侧的放置座2右上方固定连接,推动杆5的右端与连接杆7的顶端转动连接,连接杆7的底端与下卡座8的右侧转动连接,下卡座8的左侧与第一转轴9的前端转动连接,第一转轴9的后端与两组放置座2中位于后侧的底座1左前方固定连接,通过上卡座10和下卡座8分别向下和向上偏转,使得上卡座10和下卡座8能够将油罐3夹紧固定,避免在对油罐3进行清洗时造成油罐3的移动掉落,提高了对油罐3进行清洗的稳定性,底座1顶部的前侧与水箱13的底部固定连接,水箱13的顶部与导轨14的底部固定连接,导轨14的前侧与第二电机15的后侧螺接,第二电机15的输出端穿过导轨14的前侧并与螺纹杆的前端固定连接,螺纹杆的外表面与移动板16的中部螺接,移动板16的底部与导轨14的底部滑动连接,移动板16的顶部与硬管17外表面的前侧固定连接,硬管17的后端与喷头18的前侧连通,硬管17的前端与软管19的顶端连通,软管19的底端与水泵20的输出端连通,水泵20的输入端与水箱13的前侧连通,水泵20的底部与底座1顶部前侧螺接,通过移动板16带动硬管17和喷头18沿导轨14伸入油罐3内,使得装置较易于对油罐3进行自动清洗,提高了对油罐3清洗的方便性。具体的,为了使得上卡座10和下卡座8对油罐3的夹持固定较为稳定,上卡座10和下卡座8分别位于油罐3的上方和下方,且上卡座10的底部和下卡座8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座,两组弧形座朝向油罐3的一侧均与油罐3外表面相接触,且弧形座外表面粘接有防滑垫,使得上卡座10和下卡座8与油罐3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且摩擦阻力较高。具体的,为了使得喷淋区域较广,喷头18为圆柱形,且喷头18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喷淋孔,硬管17的长度与油罐3的长度相适配,进而使得喷头18随硬管17进入油罐3内能够向其内部四周进行喷射清洗。具体的,为了使得移动板16在移动时不会对软管19造成拉扯损坏,软管19为塑料波纹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储运罐清洁装置,包括底座(1)和油罐(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后侧分别与两组放置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放置座(2)的顶部均与油罐(3)的底部相接触,两组所述放置座(2)中位于后侧的放置座(2)正面与第一电机(4)的后侧螺接,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与推动杆(5)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5)的左端与提升杆(6)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提升杆(6)的顶端与上卡座(10)的左侧转动连接,所述上卡座(10)的右侧端与第二转轴(11)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1)的后端与支架(1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架(12)的底部与两组放置座(2)中位于后侧的放置座(2)右上方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5)的右端与连接杆(7)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7)的底端与下卡座(8)的右侧转动连接,所述下卡座(8)的左侧与第一转轴(9)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9)的后端与两组放置座(2)中位于后侧的底座(1)左前方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顶部的前侧与水箱(1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水箱(13)的顶部与导轨(1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轨(14)的前侧与第二电机(15)的后侧螺接,所述第二电机(15)的输出端穿过导轨(14)的前侧并与螺纹杆的前端固定连接,螺纹杆的外表面与移动板(16)的中部螺接,所述移动板(16)的底部与导轨(14)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16)的顶部与硬管(17)外表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硬管(17)的后端与喷头(18)的前侧连通,所述硬管(17)的前端与软管(19)的顶端连通,所述软管(19)的底端与水泵(20)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水泵(20)的输入端与水箱(13)的前侧连通,所述水泵(20)的底部与底座(1)顶部前侧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储运罐清洁装置,包括底座(1)和油罐(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后侧分别与两组放置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放置座(2)的顶部均与油罐(3)的底部相接触,两组所述放置座(2)中位于后侧的放置座(2)正面与第一电机(4)的后侧螺接,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与推动杆(5)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5)的左端与提升杆(6)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提升杆(6)的顶端与上卡座(10)的左侧转动连接,所述上卡座(10)的右侧端与第二转轴(11)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1)的后端与支架(1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架(12)的底部与两组放置座(2)中位于后侧的放置座(2)右上方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5)的右端与连接杆(7)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7)的底端与下卡座(8)的右侧转动连接,所述下卡座(8)的左侧与第一转轴(9)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9)的后端与两组放置座(2)中位于后侧的底座(1)左前方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顶部的前侧与水箱(1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水箱(13)的顶部与导轨(1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轨(14)的前侧与第二电机(15)的后侧螺接,所述第二电机(15)的输出端穿过导轨(14)的前侧并与螺纹杆的前端固定连接,螺纹杆的外表面与移动板(16)的中部螺接,所述移动板(16)的底部与导轨(14)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16)的顶部与硬管(17)外表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硬管(1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宪立
申请(专利权)人:石宪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