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型生物法除臭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7367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强型生物除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废气收集:废气通过进气风机通过管道收集导流至滤池内;(2)一次喷淋:将进入滤池内的废气进行一次喷淋净化;(3)填料吸附:然后将进行一次喷淋净化后的废气的进行填料吸附过滤处理;(4)二次喷淋:最后将填料吸附后的废气进行二次喷淋净化后,即可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强型生物法除臭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气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加强型生物除臭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生物除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除臭,通过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将具有臭味的物质加以转化,使目标污染物被有效分解去除,以达到恶臭的治理目的。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一些排放的废气,都需要进行处理后再进行排放,现有的废气处理工艺大都净化效率差,影响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技术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加强型生物除臭处理工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强型生物除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废气收集:废气通过进气风机通过管道收集导流至滤池内;(2)一次喷淋:将进入滤池内的废气进行一次喷淋净化;(3)混合填料吸附:然后将进行一次喷淋净化后的废气的进行混合填料吸附过滤处理;(4)二次喷淋:最后将混合填料吸附后的废气进行二次喷淋净化后,即可排放。优选的,所述滤池中部设有用于提供微生物存活环境的混合填料,位于混合填料底部的所述滤池内设有用于喷淋净化的第一喷淋管,位于混合填料上方的所述滤池内设有用于喷淋净化的第二喷淋管,位于第二喷淋管上方的所述滤池顶部设有排气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喷淋管下方设有用于气流均匀分布的第一均流管,所述第一均流管两侧设有相连通且均匀分布的第二均流管,所述第一均流管和第二均流管上均设有均流孔,所述滤池底部外侧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一端与第一均匀管连通,且进气管另一端部设有用于进气的进气泵。进一步的,所述滤池为圆柱形池体,所述滤池中部设有可转动的立柱,所述第一喷淋管均匀分布在立柱的外侧,位于混合填料上方的所述滤池内设有多个固定连接的吸附网,所述吸附网之间均设有均匀分布的吸附球,所述第二喷淋管分别位于相应每个吸附网的下方,且第二喷淋管端部与立柱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滤池底部设有用于喷淋净化的喷淋液,所述滤池底部中心处设有固定连接的调节箱,所述立柱底部与调节箱转动连接,位于调节箱内的所述立柱上设有往复螺纹,所述往复螺纹外侧设有相匹配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外侧设有固定连接的调节环,所述调节环外侧与调节箱内壁滑动连接,位于调节环下方的所述调节箱上设有多个第一进水孔,位于往复螺纹下方的所述立柱外侧设有滑动连接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连接块之间设有相连接且用于防止往复螺纹进水的波纹管,所述立柱中部设有调节槽,且立柱底部设有多个与调节槽底部相连通的第二进水孔,所述调节槽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连通,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内均设有单向进水阀。更进一步的,位于调节槽上端的所述立柱内设有与调节槽相连通的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设有滑动连接的活塞板,且缓冲槽内设有用于带动活塞板自动向下运动的缓冲弹簧。更进一步的,所述吸附网底部均设有多个均匀且呈中心对称分布的转轴,所述转轴与吸附网活动连接,且转轴上设有用于带动转轴恢复初始位置的扭力弹簧,位于第二喷淋管一侧的所述吸附网底部均设有多个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底部与相应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一侧均设有固定连接的拨料杆,所述拨料杆延伸端与相应的吸附网底部接触但不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滤池上端设有调节电机,所述调节电机输出端与立柱连接固定。优选的,所述第一喷淋管为多个,位于混合填料底部的所述滤池内设有第一主管,所述第一喷淋管与第一主管相连通,且第一喷淋管均匀分布在第一主管的两侧,所述第二喷淋管为多个,位于混合填料上方的所述滤池内设有第二主管,所述第二喷淋管与第二主管相连通,且第二喷淋管均匀分布在第二主管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滤池为方形池体,滤池一侧设有储料箱,所述储料箱内储存有用于气体处理的喷淋液,所述滤池底部设有与储料箱连通的回流管,所述储料箱一侧设有喷淋泵,所述喷淋泵一端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延伸端与储料箱连通,所述喷淋泵另一端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延伸端分别与相应的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底部均设有用于喷淋的雾化喷嘴。优选的,所述滤池外侧设有多个用于观察的观察口,所述观察口内均设有用于观察的透明玻璃。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上设有用于气流流速的流速表。优选的,所述混合填料采用火山岩颗粒。优选的,所述混合填料内设有用于废气处理的微生物,所述喷淋液中设有用于微生物培养的营养液。第一均流管前端的废气被进气风机正压通过进气管送入第一均流管,通过第一均流管和第二均流管上设置的均流孔逆流向上进入滤池内部,与第一喷淋管上设置的雾化喷嘴喷出的雾状液滴相接触,从而传质传热,使得废气中的颗粒物及水溶性物质被雾状液滴捕获,达到初步净化的效果。初步净化后的废气在风机正压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气速下缓慢的通过填料层,该填料层的比表面积较大,存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初步净化后的废气在缓慢通过填料层的过程中被微生物捕获,产生生物氧化降解反应,废气从而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混合填料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能够充分的提高喷淋液与被处理气体的接触概率,从而提高整体的气体处理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第一均流管和第二均流管俯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调节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第二喷淋管与吸附网主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吸附网和拨料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滤池;11、排气管;12、第一均流管;121、第二均流管;122、均流孔;13、第一喷淋管;131、第一主管;14、第二喷淋管;141、雾化喷嘴;15、混合填料;16、调节电机;161、吸附网;1611、拨料杆;1612、传动杆;1613、扭力弹簧;1611、转轴;162、立柱;1621、调节槽;1622、往复螺纹;1623、单向进水阀;1624、第二进水孔;1625、活塞板;1626、缓冲槽;1627、缓冲弹簧;163、吸附球;167、调节箱;1671、波纹管;1672、连接环;1674、第一进水孔;1675、调节环;1676、连接块;2、储料箱;21、回流管;22、进水管;23、喷淋泵;24、排水管;3、进气风机;31、进气管;32、流速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强型生物除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废气收集:废气通过进气风机通过管道收集导流至滤池内;/n(2)一次喷淋:将进入滤池内的废气进行一次喷淋净化;/n(3)混合填料吸附:然后将进行一次喷淋净化后的废气的进行混合填料吸附过滤处理;/n(4)二次喷淋:最后将混合填料吸附后的废气进行二次喷淋净化后,即可排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强型生物除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废气收集:废气通过进气风机通过管道收集导流至滤池内;
(2)一次喷淋:将进入滤池内的废气进行一次喷淋净化;
(3)混合填料吸附:然后将进行一次喷淋净化后的废气的进行混合填料吸附过滤处理;
(4)二次喷淋:最后将混合填料吸附后的废气进行二次喷淋净化后,即可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型生物除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中部设有用于提供微生物存活环境的混合填料,位于混合填料底部的所述滤池内设有用于喷淋净化的第一喷淋管,位于混合填料上方的所述滤池内设有用于喷淋净化的第二喷淋管,位于第二喷淋管上方的所述滤池顶部设有排气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强型生物除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为方形池体,滤池一侧设有储料箱,所述储料箱内储存有用于气体处理的喷淋液,所述滤池底部设有与储料箱连通的回流管,所述储料箱一侧设有喷淋泵,所述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道锋束从杰吴荣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天川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