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佳木斯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肿痛的中药外用贴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71867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肿痛的中药外用贴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包括背衬材料、药物、基质和防粘层,其中药物包括黄柏30‑35份,秦艽20‑25份,肿节风30‑35份,苍术20‑25份,威灵仙30‑35份,大黄20‑25份,大青叶20‑25份,天花粉15‑20份,冰片5‑7.5份。原料超微粉碎成细粉,与基质混合均匀,再用涂布机涂于背衬材料上,表面覆盖防粘层,即得治疗痛风性关节肿痛的中药外用贴剂。该贴剂直接贴于患处,作用缓和持久,消肿止痛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或缓解痛风引起的关节肿痛及改善痛风形成的结节,使用方便、患者顺应性好,无刺激,适合多次用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肿痛的中药外用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肿痛的中药外用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痛风(gout)是指与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密切相关的代谢疾病。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异常综合征。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goutyarthritis,AGA)是由于体内血尿酸增高引起尿酸盐沉积,继而引起局部组织病损及炎性反应,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结石形成。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多发于下肢关节,关节及周围组织表现为红、肿、热、痛,夜间加重,疼痛难忍并且容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活动不便,并伴有头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症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导致嘌呤及蛋白摄入增加,我国及全球痛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且不断趋于年轻化。《2017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指出,我国痛风患者超过800万人,AGA是痛风病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中医关于痛风病的记载最早是对于关节病变的认识,根据痛风发病时的关节症状和病因,中医临床诊断归为“痹症”“痛痹”“历节”等范畴。有观点认为,“痛风”是由先天体虚加感受外邪,致痰湿滞留经络、关节而发病。经文献考证,古代医家对痛风病的认识多局限于关节的病变,即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随着现代诊断技术的发展,现代中医诊断基于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给予高尿酸血症新的认识与简介,提出了高尿酸血症属于“血浊”“浊瘀痹”的理论,认为血液流变学异常、以及循行障碍等皆可称之为血浊。目前临床常用的痛风病防治药物以化学药为主,分别以降低血尿酸水平、消炎镇痛为目的,如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等,作用明确、药效迅速,可缓解急性期临床症状,但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如胃肠道反应、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物质代谢紊乱等,且停药后易出现症状反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肿痛的中药外用贴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中药外敷不经过口服胃肠道给药的方式,避免首过效应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直接作用于患处,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患者顺应性好。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肿痛的中药外用贴剂,包括:背衬材料、药物、基质和防粘层;其中,按质量份数计,药物包括以下原料:黄柏30-35份,秦艽20-25份,肿节风30-35份,苍术20-25份,威灵仙30-35份,大黄20-25份,大青叶20-25份,天花粉15-20份,冰片5-7.5份。进一步地,所述冰片可替换为氮酮、桉叶油、油酸和薄荷醇中的任一种。进一步地,所述背衬材料可选自无纺布或尼龙布。进一步地,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基质为85-92%,所述药物为8-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肿痛的中药外用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各原料粉碎后与基质在转速为180-200r/min条件下混合30-42min,脱泡,然后涂覆于背衬材料上,置于50℃下烘干2h,表面覆盖防粘层,即得治疗痛风性关节肿痛的中药外用贴剂。进一步地,所述原料粉碎成100-120目细粉。进一步地,所述基质的制备方法为:将骨架材料加入水中浸泡,出现溶胀现象后,加热至溶解,再加入保湿剂,于50-55℃混合1h,即得基质。进一步地,所述骨架材料为明胶、卡波姆、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而成;所述保湿剂为甘油和聚乙二醇400混合而成;所述骨架材料与所述保湿剂的质量比为(11-12):(5-8)。更进一步地,所述明胶还可以选用琼脂和阿拉伯树胶粉中的任一种。更进一步地,所述卡波姆可选用规格为934、940和941中的任一种。更进一步地,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还可以选用聚乙烯醇。更进一步地,所述聚丙烯酸钠还可以选用聚丙烯酸或聚乙二醇。更进一步地,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还可以选用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钠以及纤维素衍生物中的任一种。更进一步地,所述保湿剂还可以选用氮酮、桉叶油、油酸和薄荷醇中的任一种。进一步地,所述明胶、卡波姆、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和聚乙二醇400质量比为(3-5):(6-8):(6-8):(10-12):(0.7-0.9):(7-9):(9-11)。进一步地,所述明胶、卡波姆、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和聚乙二醇400质量比为4:7:7:11:0.8:8:10。本专利技术中基质成分进行替换后用量也需要适当调整,以达到与上述配比粘度相同为宜。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组方中药参见《中国药典》(2020版):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树皮的干燥树皮。【性味与归经】苦,寒。【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蒸热泻痢,黄疸尿赤,脚气痿躄,骨蒸劳热,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性味与归经】辛、苦,平。归胃、肝、胆经。【功能与主治】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湿热黄疸,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肿节风为金粟兰科植物的干燥全草。【性味与归经】苦、辛,平。【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消斑,祛风通络。用于血热发斑发疹,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苍术为毛茛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功能与主治】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威灵仙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和根茎。【性味与归经】辛、咸,温。归膀胱经。【功能与主治】祛风湿,通经络。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经脉拘挛,屈伸不利。大黄为廖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能与主治】泻下攻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痛经,利湿退黄。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跌打损伤,黄疸尿赤;外治烧烫伤。大青叶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心、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痄腮,喉痹,丹毒,痈肿。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中毒。本专利技术药用机理:元.朱震亨《丹溪心法痛风六十三》曰:“遍身骨节疼痛,昼静夜剧,如虎啮之状,名曰白虎历节风”“大率有痰、风热、风湿、血虚”,痛风发病多属风湿热、痰浊瘀血症,威灵仙味辛、咸、温,肿节风味苦、辛,平,能祛风湿,通经络共为君药,黄柏苦,寒,秦艽辛、苦、平,大黄苦、寒,三药具有清湿热,止痹痛,解毒逐瘀作用为臣,与君药配伍共凑祛风、清热、止痛之功效,苍术味辛、苦,温,防君臣药苦寒太过,又助祛湿散寒为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肿痛的中药外用贴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背衬材料、药物、基质和防粘层;/n其中,按质量份数计,药物包括以下原料:/n黄柏30-35份,秦艽20-25份,肿节风30-35份,苍术20-25份,威灵仙30-35份,大黄20-25份,大青叶20-25份,天花粉15-20份,冰片5-7.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肿痛的中药外用贴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背衬材料、药物、基质和防粘层;
其中,按质量份数计,药物包括以下原料:
黄柏30-35份,秦艽20-25份,肿节风30-35份,苍术20-25份,威灵仙30-35份,大黄20-25份,大青叶20-25份,天花粉15-20份,冰片5-7.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痛风性关节肿痛的中药外用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片可替换为氮酮、桉叶油、油酸和薄荷醇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痛风性关节肿痛的中药外用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衬材料可选自无纺布或尼龙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痛风性关节肿痛的中药外用贴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基质为85-92%,所述药物为8-15%。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痛风性关节肿痛的中药外用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各原料粉碎后与基质在转速为180-200r/min条件下混合30-42min,脱泡,然后涂覆于背衬材料上,置于50℃下烘干2h,表面覆盖防粘层,即得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洪斌郑佳新苏瑾宋朝宇
申请(专利权)人:佳木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