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方青专利>正文

一种烫伤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718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烫伤膏,由以下重量份组料组成:獾油12g、地榆8g,大黄8g、虫白蜡8g、无水羊毛脂6g、蜂蜡8g、白凡士林12g、香油80g、桐花10g、龙脑12g、炉甘石粉16g。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消肿止痛、消肿敛疮、抗菌消炎的药物进行综合配伍,通过纯草本药材制成,使用时不仅副作用小,且各个成分之间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共同作用于患者部位,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但在治疗烫伤方面有明显效果,且制备方法简单,使用及清洁时更加方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烫伤膏
本专利技术涉及烫伤软膏剂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烫伤膏。
技术介绍
烧烫伤在生活中时常发生,我国每年约有0.5%~1%的人口发生,深度烧烫伤占十分之一,深度烧烫伤会损伤人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导致人体溃烂、感染等严重后果,若不及时医治创面,因感染会久治不愈,结痂导致产生疤痕,严重者影响肢体功能,给病人带来巨大精神创伤和躯体损伤。目前市场上治疗烧烫伤的药品纷繁复杂,主要以药膏和药粉两种形式出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药膏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就以二度和三度烧伤来说,基本治愈时间均为两周或两周以上;而药粉存在着清创困难的缺点。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而且使用、清洁方便的一种烫伤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效果好,而且使用、清洁方便的一种烫伤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由以下重量份组料组成:獾油10-15g、地榆5-10g,大黄5-10g、虫白蜡5-10g、无水羊毛脂5-10g、蜂蜡5-10g、白凡士林10-15g、香油50-100g、桐花10-15g、龙脑10-15g、炉甘石粉10-20g。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烫伤膏中,由以下重量份组料组成:獾油12g、地榆8g,大黄8g、虫白蜡8g、无水羊毛脂6g、蜂蜡8g、白凡士林12g、香油80g、桐花10g、龙脑12g、炉甘石粉16g。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烫伤膏中,制备方法如下:S1:将上述十一味药材按照相应的配比,称取相应的重量;S2:将地榆、大黄、桐花、龙脑、炉甘石粉碎成细粉,过筛,得到相应药物的粉末;S3:将香油、獾油加热至100℃以上,过滤后,置容器内;S4:将蜂蜡、虫白蜡加热至100℃,加入白凡士林和无水羊毛脂,熔化后,过滤,制成基质;S5:取基质100g加热熔融加入香油搅匀,放冷至70℃,加入大黄粉和地榆粉,搅拌混匀后,冷却至50℃加入龙脑粉和桐花粉,将炉甘石粉、龙脑粉、地榆粉、大黄粉,搅拌均匀即可,制成膏体,装瓶后使用。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烫伤膏中,使用方法如下:本药物为外用药物,通过涂敷于烧、烫、灼伤等创面(厚度薄于1mm),每4小时后更新换药;换药前,须将残留在创面上的药物及液化物拭去,暴露创面用药。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烫伤膏中,各个成分作用如下:獾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地榆:其性寒、味微苦、无毒,归肝、肺、肾和大肠经,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培清养阴、消肿敛疮的功效;大黄:具有利湿退黄、解毒消痈的功效;虫白蜡:具有止血生肌、止咳止泻的功效;羊毛脂:具有镇静安神、美容养颜的功效,羊毛酯和凡士林一起应用,可以增加凡士林的通透性;蜂蜡:具有抗菌消炎、解毒止痛、美容养颜的功效;香油:具有润滑的作用;桐花:具有抗菌、抗病毒、镇咳、祛痰、平喘、抗癌的作用;炉甘石:具有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的功效;龙脑: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消肿止痛、消肿散结的功效。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烫伤膏,本专利技术采用消肿止痛、消肿敛疮、抗菌消炎的药物进行综合配伍,通过纯草本药材制成,使用时不仅副作用小,且各个成分之间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共同作用于患者部位,本专利技术不但在治疗烫伤方面有明显效果,且制备方法简单,使用及清洁时更加方便的特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由以下重量份组料组成:獾油12g、地榆8g,大黄8g、虫白蜡8g、无水羊毛脂6g、蜂蜡8g、白凡士林12g、香油80g、桐花10g、龙脑12g、炉甘石粉16g。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制备方法如下:S1:将上述十一味药材按照相应的配比,称取相应的重量;S2:将地榆、大黄、桐花、龙脑、炉甘石粉碎成细粉,过筛,得到相应药物的粉末;S3:将香油、獾油加热至100℃以上,过滤后,置容器内;S4:将蜂蜡、虫白蜡加热至100℃,加入白凡士林和无水羊毛脂,熔化后,过滤,制成基质;S5:取基质100g加热熔融加入香油搅匀,放冷至70℃,加入大黄粉和地榆粉,搅拌混匀后,冷却至50℃加入龙脑粉和桐花粉,将炉甘石粉、龙脑粉、地榆粉、大黄粉,搅拌均匀即可,制成膏体,装瓶后使用。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方法如下:本药物为外用药物,通过涂敷于烧、烫、灼伤等创面(厚度薄于1mm),每4小时后更新换药;换药前,须将残留在创面上的药物及液化物拭去,暴露创面用药。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由以下重量份组料组成:獾油24g、地榆16g,大黄16g、虫白蜡16g、无水羊毛脂12g、蜂蜡16g、白凡士林24g、香油80g、桐花10g、龙脑12g、炉甘石粉16g。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制备方法如下:S1:将上述十一味药材按照相应的配比,称取相应的重量;S2:将地榆、大黄、桐花、龙脑、炉甘石粉碎成细粉,过筛,得到相应药物的粉末;S3:将香油、獾油加热至100℃以上,过滤后,置容器内;S4:将蜂蜡、虫白蜡加热至100℃,加入白凡士林和无水羊毛脂,熔化后,过滤,制成基质;S5:取基质100g加热熔融加入香油搅匀,放冷至70℃,加入大黄粉和地榆粉,搅拌混匀后,冷却至50℃加入龙脑粉和桐花粉,将炉甘石粉、龙脑粉、地榆粉、大黄粉,搅拌均匀即可,制成膏体,装瓶后使用。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方法如下:本药物为外用药物,通过涂敷于烧、烫、灼伤等创面(厚度薄于1mm),每4小时后更新换药;换药前,须将残留在创面上的药物及液化物拭去,暴露创面用药。临床应用效果:病例一:患者王某,女,40岁。腹部和大腿被开水烫伤,当时皮肤红肿,浮起大量水泡,立即送院治疗。临床诊断为烫伤深Ⅱ度,整个烫伤面积达到65%。治疗采用氯芐西林钠4g+5%GS,250ML静滴,一日一次;复方氯化钠1000.9静滴;5%GS250ML+VC3g静滴;烫伤处用实施例1-2中任一的中药膏每4h进行一次涂抹;每日按上法治疗,45天后痊愈出院(注:治疗期三至五日内有红肿出现,五日后红肿消退,有轻疼痛,继续使用五日后疼痛消失,皮肤瘙痒,治疗中无毒副反应,无刺激反应,其他不适反应,治愈后无疤痕挛缩,四肢活动自如,皮肤有红色斑纹,一个月后自行消失,痊愈出院)。病例二:患者张某,男,17岁,汽车修理工人,在修理汽车时汽油意外着火致颈部、肩部、左手臂到手掌烧伤,伤处多部位水泡,疼痛难忍,家人当即将其送至医院治疗。治疗时,使用高锰酸钾稀释液进行冲洗,口服抗生素,涂抹实施例一中的药膏进行治疗,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烫伤膏,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组料组成:獾油10-15g、地榆5-10g,大黄5-10g、虫白蜡5-10g、无水羊毛脂5-10g、蜂蜡5-10g、白凡士林10-15g、香油50-100g、桐花10-15g、龙脑10-15g、炉甘石粉10-20g。/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烫伤膏,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组料组成:獾油10-15g、地榆5-10g,大黄5-10g、虫白蜡5-10g、无水羊毛脂5-10g、蜂蜡5-10g、白凡士林10-15g、香油50-100g、桐花10-15g、龙脑10-15g、炉甘石粉10-20g。


2.一种烫伤膏,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组料组成:獾油12g、地榆8g,大黄8g、虫白蜡8g、无水羊毛脂6g、蜂蜡8g、白凡士林12g、香油80g、桐花10g、龙脑12g、炉甘石粉16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烫伤膏,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如下:
S1:将上述十一味药材按照相应的配比,称取相应的重量;
S2:将地榆、大黄、桐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方青
申请(专利权)人:江方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