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堵塞的废水集水坑用废水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7157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堵塞的废水集水坑用废水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开设有储水腔和导水槽,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焊接有支腿,所述支腿的底部焊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滑动连接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圈与第一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延伸至储水腔的内部且焊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气缸和电机的设置,使气缸能够带动排水管和毛刷在导水槽的内部上下来回移动,同时电机能够带动排水管和毛刷在导水槽的内部转动,从而使回收装置内壁上粘附的废料和排泄物能够得到及时清理,进而使回收装置的正常使用不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堵塞的废水集水坑用废水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防止堵塞的废水集水坑用废水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废水处理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生活污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排出的废水,这种废水主要被生活废料和人的排泄物所污染,污染物的数量、成分和浓度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用水量有关。生活污水一般并不含有有毒物质,但是,它具有适于微生物繁殖的条件,含有大量细菌和病原体,从卫生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在使用废水回收装置对废水集水坑中的废水进行回收处理时,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生活废料及排泄物,长期下来会导致废水回收装置的内壁上粘附有大量废料和排泄物,如果内壁上粘附的废料和排泄物得不到及时清理,会影响到回收装置的正常使用;同时,在废水回收装置内部,会使用到过滤网对废水进行过滤,以达到将废水中体积较大的杂质进行排除的效果;但过滤网在长期使用后,会导致过滤网的网孔被杂质堵塞,如果不能对过滤网进行及时的清理,会导致过滤网无法使用,为此,提出一种防止堵塞的废水集水坑用废水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堵塞的废水集水坑用废水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堵塞的废水集水坑用废水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开设有储水腔和导水槽,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焊接有支腿,所述支腿的底部焊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滑动连接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圈与第一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延伸至储水腔的内部且焊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第二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内圈与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于第二密封圈的内部且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第一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导水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的内圈与出水管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出水管的外侧壁均匀焊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均匀固定连接有毛刷,所述出水管的外侧壁均匀连通有排水管。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连通有管体,所述管体的顶部一端铰接有第一门体,所述第一门体的顶部焊接有第一把手。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内侧壁铰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过滤网。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活动板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的一侧与管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管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四密封圈。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水槽的一侧连通有第一导水管,所述第一导水管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导水管,所述第二导水管远离第一导水管的一端与储水腔的内部连通。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铰接有第二门体,所述第二门体的一侧焊接有第二把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技术通过气缸和电机的设置,使气缸能够带动排水管和毛刷在导水槽的内部上下来回移动,同时电机能够带动排水管和毛刷在导水槽的内部转动,从而使回收装置内壁上粘附的废料和排泄物能够得到及时清理,进而使回收装置的正常使用不会受到影响;二、本技术通过在管体内部设置与其铰接的活动板,并在活动板的内部设置过滤网,使人们能够通过拉杆将活动板打开,从而使过滤网能够更加方便地被清理,使过滤网的网孔不会被堵塞,使过滤网能够正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管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壳体;2、储水腔;3、导水槽;4、支腿;5、底座;6、气缸;7、第一密封圈;8、第二壳体;9、电机;10、第一轴承;11、第二密封圈;12、支撑板;13、潜水泵;14、进水管;15、出水管;16、排水管;17、第三密封圈;18、第二轴承;19、支架;20、毛刷;21、管体;22、第一门体;23、第一把手;24、活动板;25、过滤网;26、拉杆;27、挡块;28、第四密封圈;29、第一导水管;30、第二导水管;31、第二门体;32、第二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止堵塞的废水集水坑用废水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储水腔2和导水槽3,第一壳体1的底部焊接有支腿4,支腿4的底部焊接有底座5,底座5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气缸6,气缸6的活塞杆滑动连接有第一密封圈7,第一密封圈7的外圈与第一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气缸6的活塞杆延伸至储水腔2的内部且焊接有第二壳体8,第二壳体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电机9,电机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10,第一轴承10的外圈与第二壳体8的内部固定连接,第二壳体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11,第二密封圈11的内圈与电机9的输出轴转动连接,电机9的输出轴贯穿于第二密封圈11的内部且焊接有支撑板12,支撑板12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潜水泵13,潜水泵13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14,潜水泵13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15,出水管15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18,第二轴承18的外圈与第一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导水槽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密封圈17,第三密封圈17的内圈与出水管15的外侧壁转动连接,出水管15的外侧壁均匀焊接有支架19,支架19的一侧均匀固定连接有毛刷20,出水管15的外侧壁均匀连通有排水管16;通过开关组启动气缸6、电机9和潜水泵13,潜水泵13通过进水管14从储水腔2中抽取水,并通过出水管15输送至排水管16;电机9通过支撑板12和潜水泵13带动出水管15转动,从而使出水管15能够带动排水管16和毛刷20在导水槽3和管体21的内侧壁转动;气缸6通过第二壳体8、电机9、支撑板12和潜水泵13带动出水管15上下移动,从而使出水管15能够带动排水管16和毛刷20在导水槽3的内部上下移动,进而使排水管16喷出的水和毛刷20能够对导水槽3的内侧壁进行均匀地清理。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壳体1的顶部连通有管体21,管体21的顶部一端铰接有第一门体22,第一门体22的顶部焊接有第一把手23;第一把手23能够使第一门体22的打开或关闭更为方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堵塞的废水集水坑用废水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储水腔(2)和导水槽(3),所述第一壳体(1)的底部焊接有支腿(4),所述支腿(4)的底部焊接有底座(5),所述底座(5)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气缸(6),所述气缸(6)的活塞杆滑动连接有第一密封圈(7),所述第一密封圈(7)的外圈与第一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气缸(6)的活塞杆延伸至储水腔(2)的内部且焊接有第二壳体(8),所述第二壳体(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10),所述第一轴承(10)的外圈与第二壳体(8)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11),所述第二密封圈(11)的内圈与电机(9)的输出轴转动连接,所述电机(9)的输出轴贯穿于第二密封圈(11)的内部且焊接有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潜水泵(13),所述潜水泵(13)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14),所述潜水泵(13)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15),所述出水管(15)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18),所述第二轴承(18)的外圈与第一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导水槽(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密封圈(17),所述第三密封圈(17)的内圈与出水管(15)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出水管(15)的外侧壁均匀焊接有支架(19),所述支架(19)的一侧均匀固定连接有毛刷(20),所述出水管(15)的外侧壁均匀连通有排水管(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堵塞的废水集水坑用废水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储水腔(2)和导水槽(3),所述第一壳体(1)的底部焊接有支腿(4),所述支腿(4)的底部焊接有底座(5),所述底座(5)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气缸(6),所述气缸(6)的活塞杆滑动连接有第一密封圈(7),所述第一密封圈(7)的外圈与第一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气缸(6)的活塞杆延伸至储水腔(2)的内部且焊接有第二壳体(8),所述第二壳体(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10),所述第一轴承(10)的外圈与第二壳体(8)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11),所述第二密封圈(11)的内圈与电机(9)的输出轴转动连接,所述电机(9)的输出轴贯穿于第二密封圈(11)的内部且焊接有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潜水泵(13),所述潜水泵(13)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14),所述潜水泵(13)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15),所述出水管(15)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18),所述第二轴承(18)的外圈与第一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导水槽(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密封圈(17),所述第三密封圈(17)的内圈与出水管(15)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出水管(15)的外侧壁均匀焊接有支架(19),所述支架(19)的一侧均匀固定连接有毛刷(20),所述出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洋基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