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处理系统用斜管沉淀池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712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7
本申请公开一种净水处理系统用斜管沉淀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从左到右依次独立设置的反应区、第一絮凝区、第二絮凝区、以及沉淀区;所述沉淀区包括左右设置的配水区和斜管沉淀区,所述配水区与所述第二絮凝区管道连通,所述斜管沉淀区的底部设有双排泥斗,且所述斜管沉淀区的中部设有用于过滤的斜管沉淀装置,所述配水区和斜管沉淀区之间设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的底部设有多个用于节流的通孔,且所述第三挡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本申请通过配水区作为第二絮凝区与斜管沉淀区之间水流的缓冲,在第三挡板上设置的出水朝向斜管沉淀装置多个通孔,避免了配水区流入的水冲击排泥斗,影响排泥斗内泥污的沉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净水处理系统用斜管沉淀池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地说,涉及净水处理系统用斜管沉淀池。
技术介绍
斜管沉淀池、斜板沉淀池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设备,其作用原理是利用倾斜的斜管或者斜板形成阻挡作用,阻挡向上流动的污水进而将污水中的砂石颗粒等杂物阻挡留在沉淀池内,清水则从上部溢流出去,进而达到初步过滤的作用,但是斜管沉淀池、斜板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排泥斗,目前沉淀池的通水管是直接从下部通入的,容易影响排泥斗内泥污的沉淀,导致沉淀处理的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所要解决目前沉淀池的通水管是直接从下部通入的,容易影响排泥斗内泥污的沉淀,导致沉淀处理的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提供净水处理系统用斜管沉淀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净水处理系统用斜管沉淀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池体从左到右依次独立设置的反应区、第一絮凝区、第二絮凝区、以及沉淀区;所述反应区、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反应区外侧的池体上设有所述进水口,所述沉淀区包括左右设置的配水区和斜管沉淀区,所述配水区与所述第二絮凝区管道连通,所述斜管沉淀区的底部设有双排泥斗,且所述斜管沉淀区的中部设有用于过滤的斜管沉淀装置,所述配水区和斜管沉淀区之间设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的底部设有多个用于节流的通孔,且所述第三挡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所述斜管沉淀区的右侧还设有集水溢流槽,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集水溢流槽上。所述反应区内设有用于搅拌的混合反应器,所述混合反应器包括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旋转转轴,所述旋转转轴伸入所述反应区内,且所述旋转转轴的底部设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为双叶叶轮;所述反应区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絮凝区之间连通的第一过水孔。所述第一絮凝区内还设有用于搅拌的第一反应搅拌器,所述第一反应搅拌器包括第一转动电机、设于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转动轴,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的多个第一叶轮桨板,所述第一转动轴伸入所述第一絮凝区内,所述第一叶轮桨板之间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絮凝区的四个内侧面上均设有第一挡板,且所述第一挡板的长度为120cm,所述第一絮凝区的上部还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絮凝区连通的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平行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挡板的上缘之间的距离为20cm。所述第二絮凝区内还设有用于搅拌的第二反应搅拌器,所述第二反应搅拌器包括第二转动电机、设于所述第二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二转动轴,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轴上的多个第二叶轮桨板,所述第二转动轴伸入所述第二絮凝区内,所述第二叶轮桨板之间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絮凝区的四个内侧面上均设有第二挡板,且所述第二挡板的长度为120cm,所述第二絮凝区的底部还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絮凝区连通的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所述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平行设置,且与所述第二挡板的上缘之间的距离为20cm。所述第三挡板上设有18个所述通孔,且呈上下两排设置,任一排所述通孔的数量均为8个,所述通孔的直径为3cm,且上下设置的所述通孔之间的间隔为4cm。所述斜管沉淀装置由多个相互连接的斜管组成,所述斜管为采用塑料品压制而成的六边形蜂窝管。所述反应区底部设有用于排泥的第一泥斗,所述第一泥斗的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所述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底部均设有用于排泥的第二泥斗,且所述第二泥斗的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申请有如下优点: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斜管沉淀区和第二絮凝区之间设置配水区,用于作为第二絮凝区与斜管沉淀区之间水流的缓冲,同时通过在配水区和斜管沉淀区之间设置第三挡板,并且第三挡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朝向第二絮凝区,第三挡板上还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的出水朝向斜管沉淀装置,避免了配水区流入的水冲击排泥斗,影响排泥斗内泥污的沉淀,解决了沉淀处理的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申请净水处理系统用斜管沉淀池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参考图1至2,本实例提供一种净水处理系统用斜管沉淀池,包括池体10,所述池体10设有进水口110和出水口120,所述池体10从左到右依次独立设置的反应区130、第一絮凝区140、第二絮凝区150、以及沉淀区160;所述反应区130、第一絮凝区140和第二絮凝区150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反应区130外侧的池体10上设有所述进水口110,所述沉淀区160包括左右设置的配水区1610和斜管沉淀区1620,所述配水区1610与所述第二絮凝区150管道连通,所述斜管沉淀区1620的底部设有双排泥斗1621,且所述斜管沉淀区1620的中部设有用于过滤的斜管沉淀装置1622,所述配水区1610和斜管沉淀区1620之间设有第三挡板1623,所述第三挡板1623的底部设有多个用于节流的通孔1624,且所述第三挡板162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所述斜管沉淀区1620的右侧还设有集水溢流槽170,所述出水口120设于所述集水溢流槽170上。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斜管沉淀区1620和第二絮凝区150之间设置配水区1610,用于作为第二絮凝区150与斜管沉淀区1620之间水流的缓冲,同时通过在配水区1610和斜管沉淀区1620之间设置第三挡板1623,并且第三挡板162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朝向第二絮凝区150,第三挡板1623上还设置有多个通孔1624,多个通孔1624的出水朝向斜管沉淀装置1622,避免了配水区1610流入的水冲击排泥斗,影响排泥斗内泥污的沉淀解决了沉淀处理的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而且本实施例使用了双排泥斗,提供了更大的沉淀面积。所述反应区130内设有用于搅拌的混合反应器1310,所述混合反应器1310包括旋转电机1311,所述旋转电机1311的输出轴上设有旋转转轴1312,所述旋转转轴1312伸入所述反应区130内,且所述旋转转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净水处理系统用斜管沉淀池,包括池体(10),所述池体(10)设有进水口(110)和出水口(120),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0)包括从左到右依次独立设置的反应区(130)、第一絮凝区(140)、第二絮凝区(150)、以及沉淀区(160);/n所述反应区(130)、第一絮凝区(140)和第二絮凝区(150)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反应区(130)外侧的池体(10)上设有所述进水口(110),所述沉淀区(160)包括左右设置的配水区(1610)和斜管沉淀区(1620),所述配水区(1610)与所述第二絮凝区(150)管道连通,所述斜管沉淀区(1620)的底部设有双排泥斗(1621),且所述斜管沉淀区(1620)的中部设有用于过滤的斜管沉淀装置(1622),所述配水区(1610)和斜管沉淀区(1620)之间设有第三挡板(1623),所述第三挡板(1623)的底部设有多个用于节流的通孔(1624),且所述第三挡板(162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所述斜管沉淀区(1620)的右侧还设有集水溢流槽(170),所述出水口(120)设于所述集水溢流槽(17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28 CN 201922115647X1.一种净水处理系统用斜管沉淀池,包括池体(10),所述池体(10)设有进水口(110)和出水口(120),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0)包括从左到右依次独立设置的反应区(130)、第一絮凝区(140)、第二絮凝区(150)、以及沉淀区(160);
所述反应区(130)、第一絮凝区(140)和第二絮凝区(150)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反应区(130)外侧的池体(10)上设有所述进水口(110),所述沉淀区(160)包括左右设置的配水区(1610)和斜管沉淀区(1620),所述配水区(1610)与所述第二絮凝区(150)管道连通,所述斜管沉淀区(1620)的底部设有双排泥斗(1621),且所述斜管沉淀区(1620)的中部设有用于过滤的斜管沉淀装置(1622),所述配水区(1610)和斜管沉淀区(1620)之间设有第三挡板(1623),所述第三挡板(1623)的底部设有多个用于节流的通孔(1624),且所述第三挡板(162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所述斜管沉淀区(1620)的右侧还设有集水溢流槽(170),所述出水口(120)设于所述集水溢流槽(170)上。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处理系统用斜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130)内设有用于搅拌的混合反应器(1310),所述混合反应器(1310)包括旋转电机(1311),所述旋转电机(1311)的输出轴上设有旋转转轴(1312),所述旋转转轴(1312)伸入所述反应区(130)内,且所述旋转转轴(1312)的底部设有搅拌器(1313),所述搅拌器(1313)为双叶叶轮;
所述反应区(130)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絮凝区(140)之间连通的第一管道(1320)。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处理系统用斜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絮凝区(140)内还设有用于搅拌的第一反应搅拌器(1410),所述第一反应搅拌器(1410)包括第一转动电机(1411)、设于所述第一转动电机(1411)的输出轴上的第一转动轴(1412),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1412)上的多个第一叶轮桨板(1413),所述第一转动轴(1412)伸入所述第一絮凝区(140)内,所述第一叶轮桨板(1413)之间上下间隔设置。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水处理系统用斜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周琳陈飒梁卓其赵旺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