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用细水雾隔离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7069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应急救援领域,涉及一种消防用细水雾隔离罩。包括前挡、左侧框、右侧框、后门、顶板、底板和喷雾系统,喷雾系统包括外网喷管组件和内网喷管组件,外网喷管组件包括直管、喷头和连接扣Ⅰ,内网喷管组件包括异形水管、喷头和连接扣Ⅱ。本申请的救援装置具备行走移动功能,利用高压细水雾形成细水雾墙,形成独立的隔离空间,可在火场高温环境下,有效地阻隔火焰的辐射热,实现外部温度>500℃,内部<65℃的有效隔离,在火场中隔离出一片安全区域,达到安全救援或关键操作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防用细水雾隔离罩
本技术属于应急救援领域,涉及一种消防用细水雾隔离罩。
技术介绍
防火隔离应急救援方面,国内、国外已研发出手持式细水雾防火盾牌,可用于火场侦查,但价格昂贵,防护性能有待加强,还未开始广泛应用。国内主要采用防火带、防火门等手段隔离,多用于野外、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部分室内等,作为重要的阻止火灾蔓延措施,保护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这些物理分隔措施。存在的问题1、目前国内外现有应急救援隔离装置,使用场所存在局限性,在一些特殊的场所如油田的井口,现有装置无法做到有效的隔离。2、现有技术在对人员的保护方面存在缺陷,手持式消防灭火装备仅能够对正面出现的火源进行有效的阻挡,当火焰及烟气从四周弥漫过来的时候,无法做到有效的防护。3、现有技术在细水雾高压喷头上的选型为考虑实际火灾发生时所需的水源,当火势比较大时水源会成为阻碍救援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消防用细水雾隔离罩。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消防用细水雾隔离罩,包括前挡、左侧框、右侧框、后门、顶板、底板和喷雾系统,喷雾系统包括外网喷管组件和内网喷管组件,外网喷管组件包括直管、喷头和连接扣Ⅰ,内网喷管组件包括异形水管、喷头和连接扣Ⅱ。所述前挡、左侧框、右侧框、后门、顶板和底板组成多面体结构,前挡、左侧框、右侧框、后门和顶板的边缘均设有外网喷管组件,直管围成的方形框内嵌设有不锈钢网。所述前挡包括上部单元和下部单元,上部单元中部设有150-250mm宽、900-1000mm高的灭火口,灭火口顶部设有200×200mm的挡板,挡板上方为注水管,注水管上设有水泵,下部单元包括直管围成的框体及框体内的不锈钢网,其中直管上设有若干个喷头和连接扣。所述内网喷管组件位于上部单元内侧,内网喷管组件中的异形水管相对设置,组成的窗口与灭火口前后相对设置,所述底板分别与前挡、左侧框、右侧框和后门的底边管道相连,前挡和后门之间设有撑杆,撑杆位于底板的两侧,撑杆上方设有灭火器,底板的底部设有万向轮。上述的消防用细水雾隔离罩的使用方法,发生火灾时,将该装置迅速推至火灾现场,接通注水管后,救援人员迅速打开后门进入救援装置内,在细水雾喷洒不彻底的地方再利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处理。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适用多种救灾场所、多面体、设计结构合理的应急救援隔离装置。其具有多面一体的防护功能,前后左右上五面都具备防护隔离的效果。该装置可以适用不同的火灾场合,比如油田的井场。当井口或井口附近发生火灾时,可迅速将隔离装置推送至火灾中心地带,用隔离的作用罩住火源,这样既控制住了火源,同时救护人员可以抽身去解决其他火源。该装置配备不同型号规格的灭火器,在火场不仅能够有效的灭火及隔离火源及烟气,同时也可在火场长时间的停留,为救护被困人员提供尽可能大的生还几率。该装置配备了多个进水口,既可以借助井场或家庭自来水源,同时也可接消防车水源,增加了在火场的停留时间。本申请的救援装置具备行走移动功能,利用高压细水雾形成细水雾墙,形成独立的隔离空间,可在火场高温环境下,有效地阻隔火焰的辐射热,实现外部温度>500℃,内部<65℃的有效隔离,在火场中隔离出一片安全区域,达到安全救援或关键操作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中外网喷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1中内网喷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直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4、图5所示的,消防用细水雾隔离罩,包括前挡1、左侧框2、右侧框3、后门4、顶板5、底板8和喷雾系统,喷雾系统包括外网喷管组件61和内网喷管组件62,外网喷管组件61包括直管611、喷头612和连接扣Ⅰ613,内网喷管组件62包括异形水管621、喷头622和连接扣Ⅱ623。通过细水雾喷头,在一定压力下,将水雾细化为直径40-200微米的细水雾滴,比表面积迅速增大,易于汽化,可吸收大量的热量,有效地阻隔火焰的辐射热,达到隔离的目的。如图2所示,所述前挡1、左侧框2、右侧框3、后门4、顶板5和底板8组成多面体结构,前挡1、左侧框2、右侧框3、后门4和顶板5的边缘均设有外网喷管组件61,直管611围成的方形框内嵌设有不锈钢网63。优选的,所述前挡1包括上部单元11和下部单元12,上部单元与下部单元的结构相同,本装置的左侧框2、右侧框3、后门4和顶板5的结构均与下部单元结构相同,上部单元中部设有150-250mm宽、900-1000mm高的灭火口111,灭火口111顶部设有200×200mm的挡板112,挡板112上方为注水管7,注水管7上设有水泵,下部单元包括直管611围成的框体及框体内的不锈钢网63,如图6所示,其中直管611上设有若干个喷头612和连接扣613。优选的,所述内网喷管组件62位于上部单元11内侧,内网喷管组件62中的异形水管621相对设置,组成的窗口222与灭火口111前后相对设置,优选的,上述的消防用细水雾隔离罩的使用方法,发生火灾时,将该装置迅速推至火灾现场,接通注水管7后,救援人员迅速打开后门进入救援装置内,在细水雾喷洒不彻底的地方再利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处理。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防用细水雾隔离罩,所述底板8分别与前挡1、左侧框2、右侧框3和后门4的底边管道相连,前挡1和后门4之间设有撑杆14,撑杆14位于底板8的两侧,撑杆14上方设有灭火器9,底板8的底部设有万向轮10。保证了本申请的救援装置具备行走移动功能,利用高压细水雾形成细水雾墙,形成独立的隔离空间,可在火场高温环境下,有效地阻隔火焰的辐射热,实现外部温度>500℃,内部<65℃的有效隔离,在火场中隔离出一片安全区域,达到安全救援或关键操作的目的。其它结构见实施例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防用细水雾隔离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挡(1)、左侧框(2)、右侧框(3)、后门(4)、顶板(5)、底板(8)和喷雾系统,喷雾系统包括外网喷管组件(61)和内网喷管组件(62),外网喷管组件(61)包括直管(611)、喷头(612)和连接扣Ⅰ(613),内网喷管组件(62)包括异形水管(621)、喷头(622)和连接扣Ⅱ(623);所述前挡(1)、左侧框(2)、右侧框(3)、后门(4)、顶板(5)和底板(8)组成多面体结构,前挡(1)、左侧框(2)、右侧框(3)、后门(4)和顶板(5)的边缘均设有外网喷管组件(61),直管(611)围成的方形框内嵌设有不锈钢网(6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用细水雾隔离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挡(1)、左侧框(2)、右侧框(3)、后门(4)、顶板(5)、底板(8)和喷雾系统,喷雾系统包括外网喷管组件(61)和内网喷管组件(62),外网喷管组件(61)包括直管(611)、喷头(612)和连接扣Ⅰ(613),内网喷管组件(62)包括异形水管(621)、喷头(622)和连接扣Ⅱ(623);所述前挡(1)、左侧框(2)、右侧框(3)、后门(4)、顶板(5)和底板(8)组成多面体结构,前挡(1)、左侧框(2)、右侧框(3)、后门(4)和顶板(5)的边缘均设有外网喷管组件(61),直管(611)围成的方形框内嵌设有不锈钢网(6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用细水雾隔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1)包括上部单元(11)和下部单元(12),上部单元(11)中部设有150-250mm宽、900-1000mm高的灭火口(1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海涛徐东海
申请(专利权)人:濮阳兴泰金属结构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