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7040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用导管,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贯穿所述导管本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为所述导管本体的两相对端面;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另一端贯穿所述导管本体的侧壁,且在所述导管本体的侧壁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第二端面设置;所述第一通道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端设有液压传感组件,所述液压传感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通道内的液体压力信息;显影环,所述显影环嵌设在所述导管本体内,且所述显影环靠近所述导管本体的第二端面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医用导管功能单一导致操作流程繁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导管。
技术介绍
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手术是目前治疗瓣膜性心脏疾病的一种常用手段。在进行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手术之前,通常需要先测量跨瓣压差,并对主动脉瓣区域进行造影以此诊断瓣膜的工作情况,为手术提供参考数据。在进行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手术之后也需要测量跨瓣压差,并对主动脉瓣区域进行造影来判断病患术后的恢复情况。跨瓣压差是指心脏瓣膜或血管瓣膜两边的血压差值,是心脏彩超检查中常用于评估瓣膜狭窄的一项指标。跨瓣压差通常通过超声成像技术进行测量并通过计算得到。由于超声成像测量是间接测量,因此测量的数据与实际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另一方面,对主动脉窦区域进行造影时通常需要在手术前或后单独导入造影导管或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等方法进行造影。因此,现有技术存在医用导管功能单一导致手术流程繁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导管,解决当前医用导管功能单一导致操作流程繁琐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用导管,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贯穿所述导管本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为所述导管本体的两相对端面;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另一端贯穿所述导管本体的侧壁,且在所述导管本体的侧壁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第二端面设置;所述第一通道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端设有液压传感组件,所述液压传感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通道内的液体压力信息;显影环,所述显影环嵌设在所述导管本体内,且所述显影环靠近所述导管本体的第二端面设置。可选地,所述导管本体还包括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另一端对应所述显影环设置;所述医用导管还包括控弯丝,所述控弯丝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显影环连接。可选地,所述控弯丝与所述显影环焊接固定。可选地,所述导管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导管和第二子导管;所述第一子导管的材料为尼龙,所述第二子导管的材料为聚醚嵌段聚酰胺。可选地,所述第一子导管的长度为1m~2m。可选地,所述第二子导管的长度为5cm~30cm。可选地,所述第二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通道和弯折部,所述第一子通道平行于所述导管本体轴线设置,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子通道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45°。可选地,所述导管本体的外壁设有亲水涂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医用导管可以用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导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首先从股动脉穿刺入路,将所述导丝的第一端沿穿刺形成的通路进入血管内,并将所述导丝的第一端锚定在左心室中,为后续医用导管的入路提供引导和支撑。然后将所述导丝的第二端从所述医用导管的第一端面插入所述医用导管的第一通道,接着可以推动所述医用导管移动,在所述导丝的引导和支撑作用下,所述医用导管沿所述导丝搭建的路线进入血管内,直到所述医用导管到达主动脉瓣区域。再者,医护人员基于显影环可以查看到所述医用导管插入的位置,在确认所述医用导管到达主动脉瓣区域后,由医护人员对所述导丝位于所述医用导管外的第二端施加作用力,将所述导丝沿所述第一通道抽出。所述第一通道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端设有液压传感组件,所述液压传感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通道内的液体压力信息。当所述导丝撤出所述医用导管后,由于压力作用血液会进入所述第一通道内,此时通过所述液压传感组件可以检测所述第一通道内的液体压力信息,即血压值。医护人员可基于显影环确认所述医用导管的位置,再通过控制所述医用导管的第二端调整所述医用导管的位置,使得所述医用导管的第一端位于主动脉窦内。然后测量所述第一通道内的液体压力信息,此时可测得主动脉瓣膜第一侧的血压值。测量完成后医护人员基于显影环确认所述医用导管的位置,然后推动所述医用导管的第二端,使得所述医用导管的第一端跨过主动脉瓣膜进入左心室内。然后测量所述第一通道内的液体压力信息,此时可测得主动脉瓣膜第二侧的血压值。最后将测量得到的主动脉瓣膜第一侧和第二侧的血压值进行对比可得到主动脉瓣膜跨瓣压差值。在所述医用导管到达主动脉瓣区域后,将所述造影导管的第一端从所述医用导管的第一端面插入所述医用导管的第二通道。然后将所述造影导管沿所述第二通道推进,直至所述造影导管的第一端从所述第一出口伸出,此时所述造影导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主动脉瓣区域内,可对主动脉瓣区域造影。最后,医护人员基于显影环判断所述医用导管在主动脉瓣区域的具体位置,并通过所述医用导管的第二端对所述医用导管的位置进行调整,对不同位置进行造影。在造影完成后医护人员对所述医用导管的第二端施加作用力,将所述医用导管撤出人体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可供导丝进入,导丝一方面可以引导所述医用导管按照指定路线进入,另一方面可以为所述医用导管提供一定的支撑。所述导丝部分位于所述医用导管的第一通道,使得所述医用导管可以沿所述导丝搭建的路线推进主动脉瓣区域。同时由于上述液压传感组件的设置,使得所述医用导管具备血压测量的功能。一方面无需单独使用额外的器械对跨瓣压差值进行测量,从而进一步地精简了手术的流程。另一方面,由于所述液压传感组件可直接测量血压值,因此提高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另外,所述第二通道可供所述造影导管进入,用于对主动脉瓣区域造影。由于所述第二通道的设置,所述医用导管增加了对主动脉瓣区域造影的功能。一方面无需单独使用造影导管入路对主动脉瓣区域造影,减少了导入导管的次数,从而精简了手术的操作流程。另一方面由于所述造影导管可以通过所述第二通道进入,因此可以对主动脉瓣区域进行实时造影,为操作者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数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导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导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用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所述导管本体1设有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所述第一通道11贯穿所述导管本体1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为所述导管本体1的两相对端面;所述第二通道12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另一端贯穿所述导管本体1的侧壁,且在所述导管本体1的侧壁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第二端面设置;所述第一通道11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端设有液压传感组件,所述液压传感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通道11内的液体压力信息;显影环2,所述显影环2嵌设在所述导管本体1内,且所述显影环2靠近所述导管本体1的第二端面设置。应理解的是,所述显影环2靠近所述导管本体1的第二端面设置,指的是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贯穿所述导管本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为所述导管本体的两相对端面;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另一端贯穿所述导管本体的侧壁,且在所述导管本体的侧壁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第二端面设置;所述第一通道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端设有液压传感组件,所述液压传感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通道内的液体压力信息;/n显影环,所述显影环嵌设在所述导管本体内,且所述显影环靠近所述导管本体的第二端面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贯穿所述导管本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为所述导管本体的两相对端面;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另一端贯穿所述导管本体的侧壁,且在所述导管本体的侧壁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第二端面设置;所述第一通道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端设有液压传感组件,所述液压传感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通道内的液体压力信息;
显影环,所述显影环嵌设在所述导管本体内,且所述显影环靠近所述导管本体的第二端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还包括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另一端对应所述显影环设置;
所述医用导管还包括控弯丝,所述控弯丝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显影环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光远张旭蔡涛吕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康迪泰科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