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琴专利>正文

一种偏瘫患者转运用辅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84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偏瘫患者转运用辅助器,涉及偏瘫患者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有支柱,所述支柱上活动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上铰接有座板,所述座板远离铰接端一侧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支架上与铰接处对称的一侧螺纹贯穿有螺杆,所述底板上安装有有用于调节支架在支柱上高度的调节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通过调节组件将支架调节到病床的床面上,再通过医护人员将座板插在患者臀部的下方,使得患者坐在座板上,再通过推动底板便可带动着患者移动,从而完成对患者的转移,解决了转移患者较为麻烦且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偏瘫患者转运用辅助器
本技术涉及偏瘫患者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偏瘫者转运用辅助器痪。
技术介绍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应该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期。对于一些偏瘫比较严重的患者进行转移时,由于患者的肢体无法运动,导致在进行对患者进行转移时需要抬着才能进行转移,这种对偏瘫患者转移的方法不但麻烦而且还费时费力,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这里提出了一种偏瘫者转运用辅助器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偏瘫患者转运用辅助器。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偏瘫患者转运用辅助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有支柱,所述支柱上活动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上铰接有座板,所述座板远离铰接端一侧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支架上与铰接处对称的一侧螺纹贯穿有螺杆,所述底板上安装有有用于调节支架在支柱上高度的调节组件。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在底板顶部的U型板,所述U型板上固定有齿轮转换器,所述齿轮转换器的输出轴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顶端螺纹贯穿支架,所述齿轮转换器的输入轴连接有转动杆。进一步地,所述支柱包括两个固定在底板顶部的立柱,所述支架活动套设在两个立柱上。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立柱的顶端固定有防护架,所述丝杆的顶端与防护架的底部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架的顶部固定有两个扶手。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底部的四角均安装有滚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通过调节组件将支架调节到病床的床面上,再通过医护人员将座板插在患者臀部的下方,使得患者坐在座板上,再通过推动底板便可带动着患者移动,从而完成对患者的转移,解决了转移患者较为麻烦且费时费力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又一立体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结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结构正视图;附图标记:1、底板;2、支柱;21、立柱;3、支架;31、座板;4、螺纹孔;5、螺杆;6、调节组件;61、U型板;62、齿轮转换器;63、丝杆;64、转动杆;7、防护架;8、扶手;9、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2、图4所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偏瘫患者转运用辅助器,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支柱2,支柱2上活动安装有支架3,支架3上铰接有座板31,座板31远离铰接端一侧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4,支架3上与铰接处对称的一侧螺纹贯穿有螺杆5,底板1上安装有有用于调节支架3在支柱2上高度的调节组件6,在使用时,首先将底板1的一端插进病床底下,此时再通过调节组件6的设置将支架3沿着支柱2进行高度调节,将支架3调节到与病床的床面接触,此时由于患者下肢无法动弹,便可以用手扶着支柱2来进行小范围的挪动,其中这里的支架3为U型,当患者通过支架3的U型开口处挪动到支架3内时,患者通过用手握着支柱2向上用力使得患者的臀部抬起一点,此时医护人员再转动座板31使座板31插在患者臀部下方,当座板31移动到患者臀部下方时,再通转动螺杆5,使螺杆5的一端向下移动螺纹贯穿在座板31上的螺纹孔4内,使得座板31与支架3固定,其中座板31为L型,当座板31插在患者臀部下方时患者便可坐在座板31上并通过座板31的L型设计靠在座板31上,此时医护人员便可将拉动底板1带动着座板31从病床上移开,由于患者坐在座板31上从而边带动着患者从病床上移开,此时医护人员便可以推动着底板1带着患者进行转移,从而完成对偏瘫患者的转运,整个装置对患者的转移不但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而且还省时省力。如图1、图3所示,公开了调节组件6的具体结构以及使用方法,调节组件6包括固定在底板1顶部的U型板61,U型板61上固定有齿轮转换器62,齿轮转换器62的输出轴连接有丝杆63,丝杆63的顶端螺纹贯穿支架3,齿轮转换器62的输入轴连接有转动杆64,当用手转动转动杆64时,转动杆64位于齿轮转换器62内一端固定的蜗杆便会转动,由于丝杆63位于齿轮转换器62内的一端与固定套设有与蜗杆啮合的蜗轮的输出轴固定,所以当蜗杆转动时会带动着蜗轮转动,当蜗轮转动时便带动着丝杆63转动,由于支架3螺纹套设在丝杆63上,所以此时支架3便会沿着丝杆63向上移动,其中这里的丝杆63与支柱2平行,所以此时支架3便会沿着支柱2向上移动,同理,当反向转动转动杆64时,便会使支架3沿着支柱2向下移动,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快速对支架3的高度进行调节。如图1所示,考虑到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支柱2包括两个固定在底板1顶部的立柱21,支架3活动套设在两个立柱21上,通过将支架3活动套设在两个立柱21,通过两个立柱21的支撑从而加强了支架3在移动时的稳定性。如图1所示,考虑到整个装置中的安全性,两个立柱21的顶端固定有防护架7,丝杆63的顶端与防护架7的底部转动连接,这里在立柱21的顶部固定防护架7,当患者挪动到支架3内后防护架7能够对患者起到保护的作用。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患者使力,防护架7的顶部固定有两个扶手8,患者可以通过用手握着两个扶手8再用力使自己挪动和抬起,方便了患者的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偏瘫患者转运用辅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支柱(2),所述支柱(2)上活动安装有支架(3),所述支架(3)上铰接有座板(31),所述座板(31)远离铰接端一侧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4),所述支架(3)上与铰接处对称的一侧螺纹贯穿有螺杆(5),所述底板(1)上安装有有用于调节支架(3)在支柱(2)上高度的调节组件(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瘫患者转运用辅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支柱(2),所述支柱(2)上活动安装有支架(3),所述支架(3)上铰接有座板(31),所述座板(31)远离铰接端一侧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4),所述支架(3)上与铰接处对称的一侧螺纹贯穿有螺杆(5),所述底板(1)上安装有有用于调节支架(3)在支柱(2)上高度的调节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瘫患者转运用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6)包括固定在底板(1)顶部的U型板(61),所述U型板(61)上固定有齿轮转换器(62),所述齿轮转换器(62)的输出轴连接有丝杆(63),所述丝杆(63)的顶端螺纹贯穿支架(3),所述齿轮转换器(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琴程丽丹
申请(专利权)人:卢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