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雪专利>正文

一种鼻中隔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6708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2
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鼻中隔固定装置,包括夹板、固定杆和转动杆,夹板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并且相对布置,其中一个夹板的下端固定有与夹板垂直的固定杆,另一个夹板的下端转动连接有与夹板垂直的转动杆,转动杆与固定杆同轴布置并且螺纹连接;两个夹板相对的一面上固定有硅胶垫。本专利的目的在于解决固定装置的宽度不可调节导致的无法同时适用于儿童和成年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中隔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鼻中隔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患者需要使用鼻腔填塞材料来压迫鼻中隔两侧的粘膜,一方面可以压迫止血,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术后血肿的形成。目前,常用的鼻腔填塞材料主要有膨胀海绵、凡士林油纱条等。鼻腔填塞材料在鼻腔内会堵塞各鼻窦开口、鼻泪管和咽鼓管的开放和引流,使患者非常不适。另外,在取出鼻腔填塞材料时会再次加剧患者的痛苦,并可能引发鼻腔粘膜的二次损伤,诱发二次出血。为了减轻患者的通苦,临床上还采用鼻中隔缝合术,避免鼻腔填塞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但鼻中隔缝合术的缺陷是,在狭窄的鼻腔内进行缝合,技术难度很高,手术耗时长。并且,采用鼻中隔缝合术还易引发感染及继发鼻中隔穿孔的风险。另外,临床上还采用一些可置入鼻腔内的夹板,来压迫鼻中隔两侧的粘膜。但是这些夹板为了能够稳固夹持在鼻中隔两侧,通常需要较大的夹持力,导致夹板施加在粘膜上的压力较大,容易压迫粘膜的血液运行,造成粘膜缺血坏死的现象。授权公告号为CN20765419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鼻中隔手术术后固定装置,包括左硅胶套、右硅胶套、连接杆、荧光条、海绵垫、拉环、磁铁以及固定杆,所述左硅胶套以及右硅胶套上均固定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左硅胶套以及右硅胶套内均设置有磁铁。上述方案中的固定装置通过磁铁固定,并且通过设置海绵垫,增加病人的舒适度。上述方案虽然解决了夹板的夹力过大造成粘膜缺血坏死的问题,但是上述方案中还存在固定装置的宽度不可调节导致的无法同时适用于儿童和成年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鼻中隔固定装置,解决固定装置的宽度不可调节导致的无法同时适用于儿童和成年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鼻中隔固定装置,包括夹板、固定杆和转动杆,所述夹板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并且相对布置,其中一个所述夹板的下端固定有与夹板垂直的固定杆,另一个所述夹板的下端转动连接有与夹板垂直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固定杆同轴布置并且螺纹连接;两个所述夹板相对的一面上固定有硅胶垫。本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为:将两个夹板分别放置在病人的两个鼻孔内部,将固定杆固定后,用手旋转转动杆,调节转动杆与固定杆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调节两个夹板之间的距离,直至两个夹板将病人的鼻中隔夹住;设置硅胶垫的作用是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夹板将病人的鼻中隔夹伤。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鼻中隔固定装置相比,现有的鼻中隔固定装置的宽度不可调节导致无法同时适用于儿童和成年人,造成生产成本高;而本申请方案中可根据使用对象为成年人或者儿童而通过使转动杆相对于固定杆旋转来调节两个夹板之间的间距,从而使本固定装置与使用对象相适应,并且通过设置硅胶垫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夹板将病人的鼻中隔夹伤。进一步,所述硅胶垫的横截面为波浪形。增大接触面积,防止本固定装置滑落,并且硅胶垫可变形,增加硅胶垫对鼻中隔缓冲力。进一步,所述固定杆上与转动杆连接的一端上固定有海绵垫。海绵垫的作用是避免固定杆和转动杆对鼻中隔造成摩擦。进一步,所述海绵垫朝向鼻子的一侧设置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圆弧面的设置更好地将本固定装置限位在鼻中隔上,避免本固定装置晃动。进一步,所述夹板上远离硅胶垫的一端内嵌有探灯,探灯电性连接有蓄电池,蓄电池固定在夹板上,所述探灯电性连接有开关,所述开关固定在固定杆上。医生在将本固定装置固定在病人的鼻中隔上之前,按下开关,点亮探灯,然后再放入,方便医生观察病人的鼻子内部的情况,放置完毕后,再次按下开关,关闭探灯。进一步,所述夹板上探灯所在的侧面上固定有柔软的透明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为硅胶。保护层的作用一方面使为了保护探灯,避免探灯破碎造成病人的鼻子内部受伤;另一方面,保护层可保护病人的鼻子内膜受到夹板的摩擦。附图说明图1为整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夹板1、圆弧面2、硅胶垫3、保护层4、探灯5、固定杆6、转动杆7、海绵垫8、蓄电池9。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鼻中隔固定装置,包括夹板1、固定杆6和转动杆7。如图1所示,夹板1沿竖直方向布置,夹板1的上端面设置为圆弧面2,避免夹板1刮伤鼻腔;夹板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并且左右相对布置,左侧的夹板1的下端固定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连杆,连杆的下端固定有固定杆6,固定杆6水平朝右布置,右侧的夹板1的下端也固定有连杆,右侧的连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7,转动杆7水平朝左布置,转动杆7与固定杆6同轴布置,转动杆7的外周设置有外螺纹,固定杆6的内部开设有开口朝右布置的螺纹盲孔,螺纹盲孔上的内螺纹与转动杆7上的外螺纹配合,实现固定杆6和转动杆7螺纹连接。将两个夹板1分别放置在病人的两个鼻孔内部,将固定杆6固定后,用手旋转转动杆7,调节转动杆7与固定杆6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调节两个夹板1之间的距离,直至两个夹板1将病人的鼻中隔夹住,可根据使用对象为成年人或者儿童来调节两个夹板1之间的间距,从而使本固定装置与使用对象相适应,适用性强。如图1所示,两个夹板1相对的一面上均固定有硅胶垫3,硅胶垫3的横截面为波浪形,可增大夹板1与鼻中隔之间的接触面积,防止本固定装置滑落,并且硅胶垫3可变形,增加硅胶垫3对鼻中隔缓冲力。如图1所示,固定杆6的右端上固定有海绵垫8,海绵垫8朝向鼻子的一侧设置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2。海绵垫8的作用是避免固定杆6和转动杆7对鼻中隔造成摩擦,圆弧面2的设置更好地将本固定装置限位在鼻中隔上,避免本固定装置晃动。如图1所示,夹板1上远离硅胶垫3的一端开设有圆柱状的盲孔,盲孔内部内嵌有探灯5,盲孔和探灯5的数量均设置为3个并且间隔均匀地布置在夹板1上,探灯5电性连接有蓄电池9,蓄电池9内嵌在连杆上,探灯5电性连接有开关,开关固定在固定杆6上。探灯5的结构为现有的,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常见的口腔探灯。医生在将本固定装置固定在病人的鼻中隔上之前,按下开关,点亮探灯5,然后再将本固定装置放入,方便医生观察病人的鼻子内部的情况,放置完毕后,再次按下开关,关闭探灯5。如图1所示,夹板1上探灯5所在的侧面上固定有柔软的透明的保护层4,保护层4为硅胶。保护层4的作用一方面使为了保护探灯5,避免探灯5破碎造成病人的鼻子内部受伤;另一方面,保护层4可保护病人的鼻子内膜受到夹板1的摩擦。由于设置探灯5和蓄电池9增加了本固定装置的生产成本,因此本固定装置在使用完毕后经消毒杀菌后可重复利用。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按下开关,点亮探灯5,将两个夹板1分别放置在病人的两个鼻孔内部,用一只手将固定杆6固定后,用另一只手旋转转动杆7,调节转动杆7与固定杆6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调节两个夹板1之间的距离,直至两个夹板1将病人的鼻中隔夹住,固定好后,再次按下开关,关闭探灯5。...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鼻中隔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板、固定杆和转动杆,所述夹板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并且相对布置,其中一个所述夹板的下端固定有与夹板垂直的固定杆,另一个所述夹板的下端转动连接有与夹板垂直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固定杆同轴布置并且螺纹连接;两个所述夹板相对的一面上固定有硅胶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中隔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板、固定杆和转动杆,所述夹板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并且相对布置,其中一个所述夹板的下端固定有与夹板垂直的固定杆,另一个所述夹板的下端转动连接有与夹板垂直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固定杆同轴布置并且螺纹连接;两个所述夹板相对的一面上固定有硅胶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中隔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垫的横截面为波浪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中隔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上与转动杆连接的一端上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胡轶罗莹李雪梅黄婧贤
申请(专利权)人:李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