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微地形绿化灌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647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园林微地形绿化灌溉系统,包括集水槽,集水槽内设有若干进水口,进水口连接有主管,主管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支管;进水口内设有滤芯,进水口的出口依次设有第一隔离网和第二隔离网,第一隔离网和第二隔离网之间构成砾石区,填充砾石,支管的外壁设有若干出水孔,支管内设有截流板,支管内填充有粗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用性强,系统位于地下,受环境及其他外来因素影响小,使用时间长,维护成本低,提高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施工速度快,进度易把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微地形绿化灌溉系统
本技术涉及绿化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园林微地形绿化灌溉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绿化工程均采用喷灌、滴灌等地表灌溉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由于地表灌溉尤其是喷灌的灌溉强度远大于土壤的允许入渗强度,而形成地表径流,尤其是在微地形有坡度的地方,灌溉产生的径流由高处流到低处,造成高处缺水干旱,低处过剩涝渍的情况。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水资源,也会严重影响植被生长,破坏景观质量。在地形坡度较大地方,如山坡、公路边坡等甚至会因为灌溉产生的地表径流造成土壤冲刷,影响基体安全的严重后果。对绿化景观的修复和对土壤基体的修复无疑工程量是巨大的,相应的也会大大增加工程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园林微地形绿化灌溉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园林微地形绿化灌溉系统,包括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底部设有若干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有主管,所述主管上连通有若干支管;所述主管和所述支管位于地下;所述集水槽的底部设有若干沉坑,所述沉坑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沉坑中可拆卸设置有滤芯,所述进水口内依次设有第一隔离网和第二隔离网;所述支管的外壁开设有若干出水孔;所述支管内设有若干间隔顺序排列的截流板;所述支管中填充有粗砂。优选的,所述集水槽内设有滤网,所述滤网位于所述沉坑的上方;所述滤网设有若干检修口,所述检修口与所述沉坑上下对应设置;所述滤芯的顶端固定有提手,所述提手与所述检修口之间连接有提绳。优选的,所述集水槽的底面倾斜设置,所述沉坑位于所述集水槽底面的最低点。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离网和所述第二隔离网之间构成砾石区,所述砾石区中填充有砾石。优选的,所述出水孔位于所述支管朝向地表的侧面;所述截流板位于所述支管远离地表的一侧。优选的,所述主管为PVC管,所述支管PVC管。优选的,所述主管与所述支管之间通过PVC胶水胶接。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能够满足植被灌溉要求,且由于支管内截流板的截留作用,使得支管的蓄水能力得到提升,延迟了水分的通过时间,使水分在土壤中达到了一定的缓释效果,从而提高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2、在一些特殊地形,如山坡、公路边坡等,本技术的集水槽还能够收集部分自然降雨,既满足部分灌溉需求,也可增加深层入渗,从而减小地表径流,解决了地表灌溉均匀性差、利用率低,易造成浪费的问题,同时防止产生地表径流造成水土流失。3、本技术提供的系统对施工环境要求较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施工速度快,进度易把控。4、本技术实用性强,系统位于地下,受环境及其他外来因素影响小,使用时间长。5、本技术维护成本低,使用时一般只需定期清理集水槽,将石子过滤的异物清理,防止水管堵塞即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园林微地形绿化灌溉系统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园林微地形绿化灌溉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园林微地形绿化灌溉系统支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为集水槽;2为进水口;3为主管;4为支管;5为沉坑;6为滤芯;7为第一隔离网;8为第二隔离网;9为砾石区;10为出水孔;11为截流板;12为粗砂;13为滤网;14为检修口;15为提手;16为提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照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园林微地形绿化灌溉系统,包括集水槽1,所述集水槽1底部设有若干进水口2,所述进水口2连接有主管3,所述主管3上连通有若干支管4;所述主管3和所述支管4位于地下;主管3和直管4在地下形成管网,对各位置进行灌溉;所述集水槽的底部设有若干沉坑5,所述沉坑5与所述进水口2连通,所述沉坑5中可拆卸设置有滤芯6,所述进水口2内依次设有第一隔离网7和第二隔离网8;所述支管4的外壁开设有若干出水孔10;所述支管4内设有若干间隔顺序排列的截流板11;所述支管4中填充有粗砂12,粗砂12是为了利用沙粒间的毛孔的虹吸作用使管道内的水能够向四周灌溉,同时填粗砂12的支管4也不易於塞泥沙。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集水槽1内设有滤网13,所述滤网13位于所述沉坑5的上方;所述滤网13设有若干检修口14,所述检修口14与所述沉坑5上下对应设置;所述滤芯6的顶端固定有提手15,所述提手15与所述检修口14之间连接有提绳16;滤网13用于拦截杂物,防止杂物堆积堵塞沉坑5;检修口14用于对滤芯6进行维护,提手15和提绳16将检修口14的盖子和滤芯6连接起来,便于将滤芯6取出进行清理、维护。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集水槽1的底面倾斜设置,所述沉坑位于所述集水槽1底面的最低点,集水槽1底设置斜面,有利于水流入沉坑5,防止集水槽1底部积水。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隔离网7和所述第二隔离网8之间构成砾石区9,所述砾石区9中填充有砾石,砾石用于过滤流入主管3的水,防止杂物堵塞主管3。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出水孔10位于所述支管4朝向地表的侧面;所述截流板11位于所述支管4远离地表的一侧,出水孔10朝向地表,使得灌溉区域为支管4和地表之间的土地,提高水的利用率,便于植物吸收,截流板11位于支管4远离地表的一侧,能在水从高处向低处流的过程进行拦截,控制水的流速,配合粗砂12的虹吸作用,实现有效灌溉。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主管3为PVC管,所述支管4PVC管。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主管3与所述支管4之间通过PVC胶水胶接。工作原理:本技术公开的园林微地形绿化灌溉系统,施工过程如下,步骤1:选定施工位置,移栽苗木,避免较大苗木挖坑时破坏管网;步骤2: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开挖沟槽,沟槽宽500mm,深度为管网所在位置地表竖向往下500mm;步骤3:夯实沟槽地基,避免管网下沉;步骤4:管网布设施工,管道均采用PVC胶水粘接,支管4连接时要确保方向正确,使流水孔10朝向地表,截流板11的位置在支管4远离地表的一侧;步骤5:集水槽1、进水口2和沉坑5施工,在地形最高处开挖集水槽1,集水槽1底部对应主管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园林微地形绿化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槽(1),所述集水槽(1)底部设有若干进水口(2),所述进水口(2)连接有主管(3),所述主管(3)上连通有若干支管(4);所述主管(3)和所述支管(4)位于地下;/n所述集水槽的底部设有若干沉坑(5),所述沉坑(5)与所述进水口(2)连通,所述沉坑(5)中可拆卸设置有滤芯(6),所述进水口(2)内依次设有第一隔离网(7)和第二隔离网(8);/n所述支管(4)的外壁开设有若干出水孔(10);/n所述支管(4)内设有若干间隔顺序排列的截流板(11);所述支管(4)中填充有粗砂(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微地形绿化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槽(1),所述集水槽(1)底部设有若干进水口(2),所述进水口(2)连接有主管(3),所述主管(3)上连通有若干支管(4);所述主管(3)和所述支管(4)位于地下;
所述集水槽的底部设有若干沉坑(5),所述沉坑(5)与所述进水口(2)连通,所述沉坑(5)中可拆卸设置有滤芯(6),所述进水口(2)内依次设有第一隔离网(7)和第二隔离网(8);
所述支管(4)的外壁开设有若干出水孔(10);
所述支管(4)内设有若干间隔顺序排列的截流板(11);所述支管(4)中填充有粗砂(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微地形绿化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1)内设有滤网(13),所述滤网(13)位于所述沉坑(5)的上方;所述滤网(13)设有若干检修口(14),所述检修口(14)与所述沉坑(5)上下对应设置;所述滤芯(6)的顶端固定有提手(15),所述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斌
申请(专利权)人:海莱生态景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