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低音切换的同轴喇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362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低音切换的同轴喇叭,包括第一喇叭、第二喇叭,所述第二喇叭位于第一喇叭中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喇叭中央为同轴通孔,所述第一喇叭包括第一喇叭盆架、与第一喇叭振膜,所述第一喇叭盆架、与第一喇叭振膜之间通过压边固定,所述第二喇叭与第一喇叭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喇叭包括第二喇叭出声筒、第二喇叭磁路系统、第二喇叭保护底壳,所述第二喇叭磁路系统从第一喇叭底部穿过同轴通孔,使得第一喇叭与第二喇叭连接固定形成同轴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可更换式同轴喇叭,可将第低音、高音喇叭进行组合安装来实现不同种音效的同轴喇叭,减少了购买数量及成本,收纳占地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低音切换的同轴喇叭
本技术涉及同轴喇叭
,尤其涉及一种高低音切换的同轴喇叭。
技术介绍
同轴喇叭,就是一个喇叭有高音也有低音,一个顶两个。也就是在同一轴心上安装了两个扬声器分别负责重放高音和中低音。而且这两个扬声器在振膜面上也要重合,由于其物理定位接近于点声源,因此重放音乐的声场定位就很理想。现有的同轴喇叭通常为一体结构,不可拆卸。而一些喇叭使用次数并不多,但是为音质效果可能会用到多种同轴音箱,使用后占地面积较大,而且多个同轴音箱的购买成本并不低,对于使用者来说十分不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涉及一种高低音切换的同轴喇叭,根据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可更换式同轴喇叭,可将第低音、高音喇叭进行组合安装来实现不同种音效的同轴喇叭,减少了购买数量及成本,收纳占地小。本技术涉及一种高低音切换的同轴喇叭,包括第一喇叭、第二喇叭,所述第二喇叭位于第一喇叭中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喇叭中央为同轴通孔,所述第一喇叭包括第一喇叭盆架、第一喇叭折环、第一喇叭振膜、第一喇叭弹波、第一喇叭磁铁体,所述第一喇叭盆架、与第一喇叭振膜之间通过压边固定,所述第二喇叭与第一喇叭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喇叭包括第二喇叭出声筒、第二喇叭磁路系统、第二喇叭保护底壳、第二喇叭辅助连接件,所述第二喇叭出声筒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喇叭磁路系统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喇叭磁路系统从第一喇叭底部穿过同轴通孔,使得第一喇叭与第二喇叭连接固定形成同轴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喇叭、第二喇叭的可更换式结构,可对同轴喇叭的其中一个进行更换,完成不用音效,适合推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喇叭为低音喇叭、重低音喇叭、中音喇叭中的一种。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得第一喇叭可选种类多。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喇叭为高音喇叭、中高音喇叭中的一种。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得第二喇叭可选种类多。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喇叭磁路系统包括第二喇叭发声部、第二喇叭连接筒、第二喇叭接线架、第二喇叭磁体,所述第二喇叭接线架位于第二喇叭连接筒侧面,所述第二喇叭磁体与第二喇叭连接筒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连接稳定,拆装方便。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喇叭磁体与第二喇叭之间的螺孔处采用焊接处理。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防止人工拆卸。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喇叭发声部设置有防尘网。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减少灰尘进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喇叭保护底壳包括保护壳上盖、保护底壳,所述保护壳上盖边缘设置有连接块,中央设置有上壳体通孔,所述第二喇叭磁体位于第二喇叭保护底壳内部,所述第二喇叭连接筒从上壳体通孔穿出。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有效保护第二喇叭。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底壳外设置有连接件限位槽,所述第二喇叭辅助连接件位于连接件限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进一步将第二喇叭与第一喇叭固定,减少同轴内部的受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喇叭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喇叭;11、第一喇叭盆架;12、第一喇叭折环;13、第一喇叭振膜;14、第一喇叭弹波;15、第一喇叭磁铁体;16、压边;2、第二喇叭;21、第二喇叭出声筒;22、第二喇叭磁路系统;221、外螺纹;222、第二喇叭发声部;2221、防尘网;223、第二喇叭连接筒;224、第二喇叭接线架;225、第二喇叭磁体;23、第二喇叭保护底壳;231、保护壳上盖;232、保护底壳;2321、连接件限位槽;233、连接块;234、上壳体通孔;24、第二喇叭辅助连接件;3、同轴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为了便于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本技术的实施例1参照图1、图2、图3、图4所示,包括第一喇叭1、第二喇叭2,所述第一喇叭1中央设置有同轴通孔3,所述第二喇叭2从所述同轴通孔3中穿过并固定。所述第一喇叭1包括第一喇叭盆架11、第一喇叭折环12、第一喇叭振膜13、第一喇叭弹波14、第一喇叭磁铁体15,所述第一喇叭盆架11、第一喇叭折环12、第一喇叭振膜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喇叭盆架11、第一喇叭折环12通过压边1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喇叭2包括第二喇叭出声筒21、第二喇叭磁路系统22、第二喇叭保护底壳23、第二喇叭辅助连接件24,所述第二喇叭出声筒21位于第一喇叭盆架11的第一喇叭振膜13处。所述第二喇叭磁路系统22包括外螺纹221、第二喇叭发声部222、第二喇叭连接筒223、第二喇叭接线架224、第二喇叭磁体225,所述外螺纹221位于第二喇叭连接筒223表面,所述第二喇叭连接筒223与第二喇叭出声筒21内的内螺纹旋转拧紧固定。所述第二喇叭接线架224位于第二喇叭连接筒223侧面,所述第二喇叭连接筒223与第二喇叭磁体225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连接处采用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喇叭接线架224设置有两个,通过导线与外部音频设备连接。所述第二喇叭发声部222还设置有防尘网2221。所述第二喇叭磁路系统22外包裹有第二喇叭保护底壳23,所述第二喇叭保护底壳23包括保护壳上盖231、保护底壳232、连接块233、上壳体通孔234,所述保护壳上盖231、保护底壳232上都设置有连接块233,所述连接块233上设置有螺孔,通过螺钉将保护壳上盖231、保护底壳232固定,所述上壳体通孔234位于保护壳上盖231中央,所述第二喇叭连接筒223从上壳体通孔234穿出。所述保护底壳232上还设置有连接件限位槽2321,所述连接件限位槽2321中固定有第二喇叭辅助连接件24,所述第二喇叭辅助连接件24将第二喇叭保护底壳与第一喇叭磁铁体15处固定。所述第一喇叭1为低音喇叭、重低音喇叭、中音喇叭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喇叭2为高音喇叭、中高音喇叭中的一种。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步骤如下:根据需要购买所需的第一喇叭1和第二喇叭2,所述第一喇叭1和第二喇叭2可以更换,实现不同的同轴音效,不用购买两个大体积的喇叭便可以实现想要的音效。只需更换第二喇叭2即可,更换简单,使用方便,节省成本,降低喇叭占地空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技术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低音切换的同轴喇叭,包括第一喇叭、第二喇叭,所述第二喇叭位于第一喇叭中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喇叭中央为同轴通孔,所述第一喇叭包括第一喇叭盆架、第一喇叭折环、第一喇叭振膜、第一喇叭弹波、第一喇叭磁铁体,所述第一喇叭盆架、与第一喇叭振膜之间通过压边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喇叭与第一喇叭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喇叭包括第二喇叭出声筒、第二喇叭磁路系统、第二喇叭保护底壳、第二喇叭辅助连接件,所述第二喇叭出声筒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喇叭磁路系统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喇叭磁路系统从第一喇叭底部穿过同轴通孔,使得第一喇叭与第二喇叭连接固定形成同轴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低音切换的同轴喇叭,包括第一喇叭、第二喇叭,所述第二喇叭位于第一喇叭中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喇叭中央为同轴通孔,所述第一喇叭包括第一喇叭盆架、第一喇叭折环、第一喇叭振膜、第一喇叭弹波、第一喇叭磁铁体,所述第一喇叭盆架、与第一喇叭振膜之间通过压边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喇叭与第一喇叭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喇叭包括第二喇叭出声筒、第二喇叭磁路系统、第二喇叭保护底壳、第二喇叭辅助连接件,所述第二喇叭出声筒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喇叭磁路系统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喇叭磁路系统从第一喇叭底部穿过同轴通孔,使得第一喇叭与第二喇叭连接固定形成同轴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音切换的同轴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喇叭为低音喇叭、重低音喇叭、中音喇叭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低音切换的同轴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喇叭为高音喇叭、中高音喇叭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低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声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