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356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54
本申请属于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包括耳机本体和耳机套件,耳机本体包括相连接的耳机柄部和耳机头部,耳机头部上设置有音嘴,音嘴上套设有用于插入耳道内的耳帽;耳机头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凸台,凸台内设置有生命体征检测组件,耳机套件包括套圈和用耳撑,套圈套设于耳机头部上且套圈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套设于凸起上,凸起部的端面上设置避空通孔,生命体征检测组件的检测端正对避空通孔设置;耳撑相对于垂直于耳机头部轴线的平面偏转倾斜设置,且耳撑的尖端相对于耳撑的根部往耳机头部偏转倾斜;偏转倾斜的角度范围为12°~16°。耳撑呈牛角片状并偏转倾斜设置,使其做到了支撑力与舒适度的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机
本申请属于智能穿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耳机。
技术介绍
耳机是当今人们外出必备物品,在人们运动或休闲是都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耳机来听音乐或者进行语音通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耳机也具有越来越多的功能,例如:在耳机上设置心率检测组件,通过心率检测组件监控用户的心率情况,以使得用于可以随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剧烈运动,耳机容易在耳内移动,甚至从耳内掉落,这就导致心率检测组件的检测位置移动,从而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耳机因佩戴稳定性差而导致心率检测组件获得数据结构准确性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耳机,包括耳机本体和耳机套件,所述耳机本体包括耳机柄部和用于插入耳甲腔内的耳机头部,所述耳机头部与所述耳机柄部连接,所述耳机头部上设置有音嘴,所述音嘴上套设有用于插入耳道内的耳帽;所述耳机头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内设置有生命体征检测组件,所述耳机套件包括套圈和用于插入耳甲艇内且抵紧于对耳轮上的耳撑,所述套圈套设于所述耳机头部上,且所述套圈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套设于所述凸起上,并用于抵靠所述耳甲腔的底侧上,所述凸起部的端面上设置避空通孔,所述生命体征检测组件的检测端正对所述避空通孔设置,并用于检测用户的生命体征参数;所述耳撑呈牛角片状,所述耳撑的根部与所述套圈的外周壁连接;所述耳撑相对于垂直于所述耳机头部轴线的平面偏转倾斜设置,且所述耳撑的尖端相对于所述耳撑的根部往所述耳机头部偏转倾斜;所述耳撑相对于垂直于所述耳机头部轴线的平面偏转倾斜角度范围为12°~16°。可选地,所述耳撑朝向所述音嘴的侧面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呈牛角状,所述第一凹槽自所述套圈处沿所述耳撑的延伸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凹槽的根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尖端更靠近所述套圈,所述耳撑在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面中间位置处的厚度范围为0.8mm~1.2mm,所述耳撑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边缘处的厚度范围为1.75mm~1.95mm。可选地,所述凸起部的端面与所述套圈距离所述凸起部最远点之间的距离小于17mm。可选地,所述凸起部的凸伸的高度小于等于1.36mm。可选地,所述凸起部的端面至所述耳撑的尖端顶点之间的距离范围为20mm~28mm。可选地,所述耳撑距离所述套圈的对称中心线最远点到所述套圈的对称中心线的距离范围为10mm~14mm。可选地,所述套圈的对称中心线与所述音嘴的轴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90°~115°。可选地,所述耳机头部的外周壁上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套圈上开设有定位通孔,所述定位凸起插入所述定位通孔内。可选地,所述耳机头部的外周壁上设有安装凸起,所述套圈的内周壁与所述耳撑的根部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延伸至所述耳撑的根部内,所述安装凸起插入所述第二凹槽内。可选地,所述耳机套件为硅胶耳机套件。本申请提供的耳机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由于耳机的耳撑呈牛角片状,其根部尺寸大,并且,耳撑越往尖端尺寸越小,其根部可以为耳撑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保证耳机佩戴的稳定可靠性;而其尖端越细,尖端的形变效果好,从而适应形状结构较为复杂的耳甲艇和对耳轮,提高了整体佩戴舒适度,该形状耳撑让整体佩戴感做到支撑力与舒适度的平衡;进一步地,所述耳撑相对于垂直于所述耳机头部轴线的平面偏转倾斜设置,且所述耳撑的尖端相对于所述耳撑的根部往所述耳机头部偏转倾斜;在具体使用时,耳撑朝向耳朵偏转倾斜,使得耳撑可以更为容易地插入耳甲艇中,使其佩戴操作更为容易,同时,在耳撑朝向耳朵偏转倾斜也可以更匹配地嵌入到耳甲艇中,增加舒适性和稳固性;另外,将偏转倾斜角度设置在12°~16°范围内,保证耳撑可以容易地插入耳甲艇内,使得耳机的佩戴操作更为简单,另外,耳撑倾斜后,与对耳轮的弧度配合度高,提高了佩戴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舒适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切视图。图3为沿图1中B-B线的剖切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耳机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耳机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耳机的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的耳机的爆炸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隐藏耳机柄部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的耳机隐藏耳机柄部后的爆炸图。图10为图9所示的耳机隐藏耳机柄部后的耳机头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9中所示的支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9中所示的支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耳朵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所示的耳机佩戴在耳朵上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耳机本体11—耳机柄部12—耳机头部13—安装腔20—耳机套件21—套圈22—耳撑30—扬声器40—麦克风50—支架51—第一固定部52—半圈部53—第二固定部60—电路板70—电池81—第一电性连接片82—第二电性连接片111—连接凸起121—音嘴122—凸台123—安装凸起124—定位凸起131—安装通孔132—固定凸起133—第一限位凸起134—第三限位凸起135—第四限位凸起136—第一抵紧凸起211—凸起部212—第二凹槽213—定位通孔221—第一凹槽511—第五限位凸起512—第六限位凸起520—第一安装孔521—第二倾斜面522—限位缺口523—第一固定凸缘531—第二安装孔532—第二抵接凸起533—第一限位凹槽1311—限位凸缘1321—第一倾斜面1322—第二限位凸起1323—第二固定凸缘1211—耳帽1221—生命体征检测组件2111—避空通孔12211—第二限位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14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本体和耳机套件,所述耳机本体包括耳机柄部和用于插入耳甲腔内的耳机头部,所述耳机头部与所述耳机柄部连接,所述耳机头部上设置有音嘴,所述音嘴上套设有用于插入耳道内的耳帽;所述耳机头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内设置有生命体征检测组件,/n所述耳机套件包括套圈和用于插入耳甲艇内且抵紧于对耳轮上的耳撑,所述套圈套设于所述耳机头部上,且所述套圈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套设于所述凸起上,并用于抵靠所述耳甲腔的底侧上,所述凸起部的端面上设置避空通孔,所述生命体征检测组件的检测端正对所述避空通孔设置,并用于检测用户的生命体征参数;所述耳撑呈牛角片状,所述耳撑的根部与所述套圈的外周壁连接;/n所述耳撑相对于垂直于所述耳机头部轴线的平面偏转倾斜设置,且所述耳撑的尖端相对于所述耳撑的根部往所述耳机头部偏转倾斜;/n所述耳撑相对于垂直于所述耳机头部轴线的平面偏转倾斜角度范围为12°~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本体和耳机套件,所述耳机本体包括耳机柄部和用于插入耳甲腔内的耳机头部,所述耳机头部与所述耳机柄部连接,所述耳机头部上设置有音嘴,所述音嘴上套设有用于插入耳道内的耳帽;所述耳机头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内设置有生命体征检测组件,
所述耳机套件包括套圈和用于插入耳甲艇内且抵紧于对耳轮上的耳撑,所述套圈套设于所述耳机头部上,且所述套圈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套设于所述凸起上,并用于抵靠所述耳甲腔的底侧上,所述凸起部的端面上设置避空通孔,所述生命体征检测组件的检测端正对所述避空通孔设置,并用于检测用户的生命体征参数;所述耳撑呈牛角片状,所述耳撑的根部与所述套圈的外周壁连接;
所述耳撑相对于垂直于所述耳机头部轴线的平面偏转倾斜设置,且所述耳撑的尖端相对于所述耳撑的根部往所述耳机头部偏转倾斜;
所述耳撑相对于垂直于所述耳机头部轴线的平面偏转倾斜角度范围为12°~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撑朝向所述音嘴的侧面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呈牛角状,所述第一凹槽自所述套圈处沿所述耳撑的延伸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凹槽的根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尖端更靠近所述套圈;
所述耳撑在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面中间位置处的厚度范围为0.8mm~1.2mm,所述耳撑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边缘处的厚度范围为1.75mm~1.95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若峪
申请(专利权)人:万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