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信号防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266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52
本申请涉及一种网络信号防护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至第十六二极管(D16),第一输入信号(Sin1)至第八输入信号(Sin8),其中第一输入信号(Sin1)和第二输入信号(Sin2)为差分对、第三输入信号(Sin3)和第四输入信号(Sin4)为差分对、第五输入信号(Sin5)和第六输入信号(Sin6)为差分对、第七输入信号(Sin7)和第八输入信号(Sin8为)差分对;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信号防护电路还包括第一防护器件(M1),在信号线和保护器件之间串联一个或多个二极管,由于二极管的结电容和保护器件的结电容串联在一起形成的等效电容比二极管或保护器件的结电容均要小,这样减小了信号线上的负载电容,降低了防护器件对信号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络信号防护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护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如何尽可能保留防护能力且降低信号线负载电容的网络信号防护电路。
技术介绍
一方面,随着信号速率的提升,要求信号线的负载电容越来越低,否则会影响信号的完整性;另一方面,由于器件工艺的限制,低结电容防护器件的通流量难以做高,尤其是TVS管或ESD管。如附图1,是当前常见的防护电路,其中Sin1为信号,M20为防护器件,M20可以是陶瓷气体放电管或TVS管或ESD管或压敏电阻或玻璃放电管等常见防护器件。M20的结电容大小会直接影响信号Sin1的信号完整性。如何兼顾现有器件工艺,降低防护器件结电容的对信号的影响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路,降低防护器件结电容对信号的影响。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在信号线和保护器件之间串联一个或多个二极管,由于二极管的结电容和保护器件的结电容串联在一起形成的等效电容比二极管或保护器件的结电容均要小,这样减小了信号线上的负载电容,降低了防护器件对信号的影响。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常用的防护电路;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输入信号负载电容等效电路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五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六示意图;图中:Sin1.第一输入信号,Sin2.第二输入信号,Sin3.第三输入信号,Sin4.第四输入信号,Sin5.第五输入信号,Sin6.第六输入信号,Sin7.第七输入信号,Sin8.第八输入信号;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D5.第五二极管,D6.第六二极管,D7.第七二极管,D8.第八二极管,D9.第九二极管,D10.第十二极管,D11.第十一二极管,D12.第十二二极管,D13.第十三二极管,D14.第十四二极管,D15.第十五二极管,D16.第十六二极管;D21.第二十一二极管,D22.第二十二二极管,D23.第二十三二极管,D24.第二十四二极管,D25.第二十五二极管,D26.第二十六二极管,D27.第二十七二极管,D28.第二十八二极管;M1.第一防护器件,M2.第二防护器件,M3.第三防护器件,M4.第四防护器件;M21.第二十一防护器件,M22.第二十二防护器件,M23.第二十三防护器件,M24.第二十四防护器件,M25.第二十五防护器件,M26.第二十六防护器件,M27.第二十七防护器件,M28.第二十八防护器件,M29.第二十九防护器件,M30.第三十防护器件;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GND.大地。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附图2所示,一种防护电路,用于共模防护。包括第二十一二极管D21、第二十一防护器件M21,第一输入信号Sin1,大地GND。第二十一二极管D21和第二十一防护器件M21串联在第一输入信号Sin1和大地GND之间,第二十一二极管D21的阳极接第一输入信号Sin1,第二十一二极管D21的阴极接第二十一防护器件M21的一端,第二十一防护器件M21的另外一端和大地GND连接。第一输入信号Sin1的负载电容为第二十一二极管D21结电容CD21和第二十一防护器件M21结电容CM21的串联,如附图3所示。这样输入信号Sin1的等效电容CLOAD为:CLOAD=(CD21×CM21)/(CD21+CM21)。CLOAD小于CD21、CM21中的任何一个,这样可以减小第一输入信号Sin1的负载电容。实施例二如附图4所示,一种防护电路,用于差模防护。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防护器件M1,第一输入信号Sin1,第二输入信号Sin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组成整流桥电路,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第一输入信号Sin1、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一防护器件M1的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第二输入信号Sin2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防护器件M1的另外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至第四二极管D4的最大峰值反向电压高于第一防护器件M1的开启电压。第一输入信号Sin1和第二输入信号Sin2之间存在差模浪涌时,比如Sin1浪涌电压高于Sin2浪涌电压且Sin1与Sin2浪涌电压的差值高于第一防护器件M1的开启电压加上两个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压降之和时,则第一输入信号Sin1、第二二极管D2、第一防护器件M1、第四二极管D4、第二输入信号Sin2导通,差模浪涌泄放,这里第一输入信号Sin1和第二输入信号Sin2之间的差模等效负载电容CLOAD为第二二极管D2结电容CD2、第一防护器件M1结电容CM1、第四二极管D4结电容CD4三者的串联,容易理解的是,CLOAD比CD2、CM1、CD4中的任何一个均小。同理,Sin2浪涌电压高于Sin1浪涌电压且Sin2与Sin1浪涌电压的差值高于第一防护器件M1的开启电压加上两个二极管的正向压降电压之和时,第二输入信号Sin2、第三二极管D3、第一防护器件M1、第一二极管D1、第一输入信号Sin1导通,差模浪涌泄放,这时第一输入信号Sin1和第二输入信号Sin2之间的差模等效负载电容CLOAD为第三二极管D3结电容CD3、第一防护器件M1结电容CMI、第一二极管D1结电容CD1三者的串联,CLOAD比CD3、CM1、CD1中的任何一个均小。这样达到了减小差模信号等效负载电容的目的。实施例三一种网络信号防护电路,用于防护网络信号的差模防护,在网络信号的4组差分信号之间,均加入实施例二的差模防护电路,如附图5。包括:第一输入信号Sin1至第八输入信号Sin8,第一二极管D1至第十六二极管D16、第一防护器件M1至第四防护器件M4。其中,第一输入信号Sin1和第二输入信号Sin2为差分对、第三输入信号Sin3和第四输入信号Sin4为差分对、第五输入信号Sin5和第六输入信号Sin6为差分对、第七输入信号Sin7和第八输入信号Sin8为差分对。第一二极管D1至第十六二极管D16的最大峰值反向电压高于第一防护器件M1至第四防护器件M4的开启电压。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组成整流桥电路,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第一输入信号Sin1、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一防护器件M1的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第二输入信号Sin2连接;第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网络信号防护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至第十六二极管(D16),第一输入信号(Sin1)至第八输入信号(Sin8),其中第一输入信号(Sin1)和第二输入信号(Sin2)为差分对、第三输入信号(Sin3)和第四输入信号(Sin4)为差分对、第五输入信号(Sin5)和第六输入信号(Sin6)为差分对、第七输入信号(Sin7)和第八输入信号(Sin8为)差分对;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信号防护电路还包括第一防护器件(M1),具体为:/n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组成整流桥电路,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第一输入信号(Sin1)、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第二输入信号(Sin2)连接;/n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组成整流桥电路,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和第三输入信号(Sin3)、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和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第四输入信号(Sin4)连接;/n第九二极管(D9)、第十二极管(D10)、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二二极管(D12)组成整流桥电路,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和第五输入信号(Sin5)、第十二极管(D10)的阳极连接;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阳极和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阴极、第六输入信号(Sin6)连接;/n第十三二极管(D13)、第十四二极管(D14)、第十五二极管(D15)、第十六二极管(D16)组成整流桥电路,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阴极和第七输入信号(Sin7)、第十四二极管(D14)的阳极连接;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和第十六二极管(D16)的阴极、第八输入信号(Sin8)连接;/n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第十二极管(D10)的阴极、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第十四二极管(D14)的阴极、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阴极、第一防护器件(M1)的一端连接;/n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阳极、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第十六二极管(D16)的阳极、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阳极、第一防护器件(M1)的另外一端连接;/n所述第一二极管(D1)至第十六二极管(D16)的最大峰值反向电压高于第一防护器件(M1)的开启电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络信号防护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至第十六二极管(D16),第一输入信号(Sin1)至第八输入信号(Sin8),其中第一输入信号(Sin1)和第二输入信号(Sin2)为差分对、第三输入信号(Sin3)和第四输入信号(Sin4)为差分对、第五输入信号(Sin5)和第六输入信号(Sin6)为差分对、第七输入信号(Sin7)和第八输入信号(Sin8为)差分对;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信号防护电路还包括第一防护器件(M1),具体为:
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组成整流桥电路,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第一输入信号(Sin1)、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第二输入信号(Sin2)连接;
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组成整流桥电路,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和第三输入信号(Sin3)、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和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第四输入信号(Sin4)连接;
第九二极管(D9)、第十二极管(D10)、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二二极管(D12)组成整流桥电路,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和第五输入信号(Sin5)、第十二极管(D10)的阳极连接;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阳极和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阴极、第六输入信号(Sin6)连接;
第十三二极管(D13)、第十四二极管(D14)、第十五二极管(D15)、第十六二极管(D16)组成整流桥电路,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阴极和第七输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全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