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多功能低压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23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装式多功能低压配电箱,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每个移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箱体活动连接,并均位于所述箱体的下方,所述侧盖与所述箱体铰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箱体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连接架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下方,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连接架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架的下方,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三转轴的底部,所述转轮与所述第三转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三转轴的侧面,通过上述结构设计,使得配电箱在检修或安装时容易搬动,提升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装式多功能低压配电箱
本技术涉及配电箱
,特别是涉及一种组装式多功能低压配电箱。
技术介绍
配电箱是数据上的海量参数,一般是构成低压林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箱。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配电箱具有体积小、安装简便,技术性能特殊、位置固定,配置功能独特、不受场地限制,应用比较普遍,操作稳定可靠,空间利用率高,占地少且具有环保效应的特点,配电箱在检修或安装时不易搬动,降低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式多功能低压配电箱,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配电箱在检修或安装时不易搬动,降低了实用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组装式多功能低压配电箱,包括箱体、控制面板、支撑柱、侧盖和移动组件,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的侧壁,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的下方,所述移动组件的数量为四个,每个移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箱体活动连接,并均位于所述箱体的下方,所述侧盖与所述箱体铰接,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轴、连接架、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转轮,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箱体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连接架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下方,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连接架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架的下方,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三转轴的底部,所述转轮与所述第三转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三转轴的侧面。其中,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四个凹槽,每个所述第一转轴均与所述箱体活动连接,并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凹槽的内部。其中,所述组装式多功能低压配电箱还包括抽板,所述抽板的数量为四个,每个所述抽板均与所述箱体活动连接,并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凹槽的下方。其中,所述组装式多功能低压配电箱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数量为四个,每个所述限位板均与所述箱体活动连接,并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转轴的侧面。其中,所述限位板包括第四转轴和转动板,所述第四转轴与所述箱体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的侧面,所述转动板与所述第四转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四转轴的下方。其中,所述转动板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在不需要搬动所述箱体时,四个所述支撑柱对所述箱体进行支撑,在需要搬动所述箱体时,将所述连接架绕所述第一转轴顺时针转动,同时带动所述第二转轴旋转,进而使得所述转轮与地面接触,操作人员只需推动所述箱体,使得所述转轮与地面之间产生摩擦力,继而使得所述转轮在地面上转动,以此实现所述箱体的搬运,所述箱体的搬运过程轻松省力,并且由于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连接架之间活动连接,使得所述转轮能够在所述连接架的作用下进行圆周旋转,以此使得所述箱体在搬运时能够根据操作人员的推动角度进行不同方向的移动,以此提升了低压配电箱的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组装式多功能低压配电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装式多功能低压配电箱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组装式多功能低压配电箱的侧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图1的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图2的B处局部结构放大图。100-组装式多功能低压配电箱、1-箱体、11-凹槽、2-控制面板、3-支撑柱、4-侧盖、5-移动组件、51-第一转轴、52-连接架、53-第二转轴、54-第三转轴、55-转轮、6-抽板、7-限位板、71-第四转轴、72-转动板、721-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组装式多功能低压配电箱100,包括箱体1、控制面板2、支撑柱3、侧盖4和移动组件5,所述控制面板2与所述箱体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1的侧壁,所述支撑柱3与所述箱体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1的下方,所述移动组件5的数量为四个,每个移动组件5分别与所述箱体1活动连接,并均位于所述箱体1的下方,所述侧盖4与所述箱体1铰接,所述移动组件5包括第一转轴51、连接架52、第二转轴53、第三转轴54和转轮55,所述第一转轴51与所述箱体1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1的底部,所述连接架52与所述第一转轴5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转轴51的下方,所述第二转轴53与所述连接架52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架52的下方,所述第三转轴54与所述第二转轴53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三转轴54的底部,所述转轮55与所述第三转轴54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三转轴54的侧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内部用于放置电气元件,利用所述侧盖4与所述箱体1铰接,能够实现所述箱体1的开闭,从而便于操作人员对箱体1的内部电气元件进行检修和安装,所述控制面板2用于控制所述箱体1内部的电气元件的启停;在不需要搬动所述箱体1时,四个所述支撑柱3对所述箱体1进行支撑,在需要搬动所述箱体1时,将所述连接架52绕所述第一转轴51顺时针转动,同时带动所述第二转轴53旋转,进而使得所述转轮55与地面接触,操作人员只需推动所述箱体1,使得所述转轮55与地面之间产生摩擦力,继而使得所述转轮55在地面上转动,以此实现所述箱体1的搬运,所述箱体1的搬运过程轻松省力,并且由于所述第二转轴53与所述连接架52之间活动连接,使得所述转轮55能够在所述连接架52的作用下进行圆周旋转,以此使得所述箱体1在搬运时能够根据操作人员的推动角度进行不同方向的移动,以此提升了低压配电箱的实用性。进一步的,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四个凹槽11,每个所述第一转轴51均与所述箱体1活动连接,并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凹槽11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对所述箱体1进行搬运后,而无需使用所述转轮55时,可将所述连接架52绕所述第一转轴51逆时针旋转,从而使得所述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装式多功能低压配电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控制面板、支撑柱、侧盖和移动组件,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的侧壁,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的下方,所述移动组件的数量为四个,每个移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箱体活动连接,并均位于所述箱体的下方,所述侧盖与所述箱体铰接,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轴、连接架、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转轮,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箱体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连接架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下方,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连接架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架的下方,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三转轴的底部,所述转轮与所述第三转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三转轴的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多功能低压配电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控制面板、支撑柱、侧盖和移动组件,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的侧壁,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的下方,所述移动组件的数量为四个,每个移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箱体活动连接,并均位于所述箱体的下方,所述侧盖与所述箱体铰接,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轴、连接架、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转轮,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箱体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连接架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下方,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连接架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架的下方,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三转轴的底部,所述转轮与所述第三转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三转轴的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多功能低压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四个凹槽,每个所述第一转轴均与所述箱体活动连接,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中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硕德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