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抓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6133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抓放装置,包括框架板、至少两组升降导向机构、压料板、夹爪机构、开爪机构以及校正块,压料板通过至少两组升降导向机构安装在框架板下,夹爪机构安装在框架板上,校正块安装在框架板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确保引线框架准确地摆放在下模的正上方,最终保证引线框架能成功地被下模进行定位,避免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抓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半导体封装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对引线框架进行抓料以及放料的抓放装置。
技术介绍
在半导体封装设备对芯片进行生产的过程中,有一项引线框架上料工序需要机械手驱动抓放装置带动引线框架运动到下模的正上方,然后位于下模旁侧的驱动装置驱动抓放装置做张开运动,以将引线框架进行释放使其下落到下模上,最后通过下模的多个定位销对该引线框架进行定位。现有技术中,抓放装置与下模的相对位置缺少校正,使得抓放装置有时不能将引线框架准确地摆正在下模的上方,这时当该引线框架被释放到下模上时,下模未能对引线框架进行定位,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抓放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抓放装置,包括框架板、至少两组升降导向机构、压料板、夹爪机构、开爪机构以及校正块,所述压料板通过至少两组升降导向机构安装在框架板下,所述夹爪机构安装在框架板上,所述校正块安装在框架板下。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导向机构包括连接座、活动导轴、滑套以及挡片,所述连接座安装在压料板上,所述活动导轴的下端通过铰轴铰接在连接座上,所述活动导轴向上穿过压框架板且套设于滑套内,所述滑套安装在框架板上,所述挡片安装在活动导轴的上端。进一步地,所述夹爪机构包括前爪组件、后爪组件、左导轨机构、右导轨机构和至少两个拉簧,所述前爪组件和后抓组件沿前后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前爪组件和后爪组件的左端均安装在左导轨机构上,所述前爪组件和后爪组件的右端均安装在右导轨机构上,至少两个所述拉簧安装在前爪组件和后爪组件之间,至少两个所述拉簧驱动前爪组件和后爪组件做沿前后方向做相向运动。进一步地,所述左导轨机构和右导轨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左导轨机构包括轴支座、固定导轴、前直线轴承和后直线轴承,所述固定导轴安装在轴支座上,所述前直线轴承和后直线轴承均套设在固定导轴外且分别位于轴支座的前方和后方。进一步地,所述开爪机构包括前传动杆和后传动杆,所述前传动杆和后传动杆的长度方向与前后方向同向,所述前传动杆和后传动杆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所述前传动杆的前端向前延伸出夹爪机构,所述后传动杆的后端向后延伸出夹爪机构。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检测产品是否被所述压料板下压到位的到位检测机构,所述到位检测机构安装在框架板上,所述到位检测机构包括底座、传感器固定座、U型槽光电传感器、探针固定座和探针,所述传感器固定座和探针固定座均设在底座上,所述U型槽光电传感器安装在感器固定座上,所述探针套设于探针固定座内,所述探针的下端向下穿出框架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框架板安装在机械手上,通过夹爪机构对引线框架的前边和后边进行夹持,通过压料板对该引线框架进行压紧使其保持水平;在引线框架上料工序中,机械手首先驱动本技术带动引线框架运动到下模的正上方,然后驱动本技术带动引线框架向下运动,使校正块配合于下模的校正槽内,通过校正块和校正槽配合产生的定位作用,实现使本技术与下模的相对位置得到校正,这时位于下模旁侧的驱动装置驱动开爪机构带动夹爪机构做张开运动,使引线框架被释放再被压料板下压到下模上,上模通过多个定位销对引线框架进行定位,最终完成一个工作周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确保引线框架准确地摆放在下模的正上方,最终保证引线框架能成功地被下模进行定位,避免影响生产。附图说明图1:一种抓放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一种抓放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一种抓放装置的升降导向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一种抓放装置的夹爪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5:一种抓放装置的到位检测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抓放装置,包括框架板1、至少两组升降导向机构2、压料板3、夹爪机构4、开爪机构5以及校正块6,压料板3通过至少两组升降导向机构2安装在框架板1下,夹爪机构4安装在框架板1上,校正块6安装在框架板1下。请参照图3,升降导向机构2包括连接座21、活动导轴22、滑套23以及挡片24,连接座21安装在压料板3上,活动导轴22的下端通过铰轴铰接在连接座21上,活动导轴22向上穿过压框架板1且套设于滑套23内,滑套23安装在框架板1上,挡片24安装在活动导轴22的上端,挡片24用于限定活动导轴22的下极限位,升降导向机构2用于对压料板3的升降运动进行导向。请参照图4,夹爪机构4包括前爪组件41、后爪组件42、左导轨机构43、右导轨机构44和至少两个拉簧(图中未画出),前爪组件41和后抓组件沿前后方向相对设置,前爪组件41和后爪组件42的左端均安装在左导轨机构43上,前爪组件41和后爪组件42的右端均安装在右导轨机构44上,至少两个拉簧的一端安装在前爪组件41上,至少两个拉簧的另一端均安装在后爪组件42上,至少两个拉簧通过弹性回复力驱动前爪组件41和后爪组件42做沿前后方向做相向运动。左导轨机构43和右导轨机构44的结构相同,左导轨机构43包括轴支座、固定导轴、前直线轴承和后直线轴承,固定导轴安装在轴支座上,前直线轴承和后直线轴承均设在固定导轴外且分别位于轴支座的前方和后方,前爪组件41和后爪组件42的左端分别通过前直线轴承和后直线轴承安装在固定导轴上。请参照图1,还包括等距限定机构7,等距限定机构7固设在框架板1上且位于夹爪机构4中;等距限定机构7用于限定前爪组件41与轴支座的距离相等于后爪组件42与轴支座的距离,等距限定机构7设置至少两组。请参照图1和图2,开爪机构5包括前传动杆51和后传动杆52,前传动杆51和后传动杆52的长度方向与前后方向同向,前传动杆51和后传动杆52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前传动杆51的前端向前延伸出夹爪机构4,后传动杆52的后端向后延伸出夹爪机构4,前传动杆51和后传动杆52分别安装在后爪组件42和前爪组件41上。请参照图1、图2和图5,还包括用于检测引线框架是否被压料板3下压到位的到位检测机构8,到位检测机构8安装在框架板1上,到位检测机构8包括底座81、传感器固定座82、U型槽光电传感器83、探针固定座84和探针85,传感器固定座82和探针固定座84均设在底座81上,U型槽光电传感器83安装在感器固定座上,探针85套设于探针固定座84内可滑动,探针85的下端向下穿出框架板1。U型槽光电传感器83和探针85均与半导体封装设备中的电控箱电连接,本技术通过框架板1安装在机械手上,通过夹爪机构4对引线框架的前边和后边进行夹持,通过压料板3对该引线框架进行压紧使其保持水平;在引线框架上料工序中,机械手首先驱动本技术带动引线框架运动到下模的正上方,接着驱动本技术带动引线框架向下运动,使校正块6配合于下模的校正槽内,通过校正块6和校正槽配合产生的定位作用,最终使本技术与下模的相对位置得到校正;位于下模旁侧的驱动装置驱动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抓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板、至少两组升降导向机构、压料板、夹爪机构、开爪机构以及校正块,所述压料板通过至少两组升降导向机构安装在框架板下,所述夹爪机构安装在框架板上,所述校正块安装在框架板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抓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板、至少两组升降导向机构、压料板、夹爪机构、开爪机构以及校正块,所述压料板通过至少两组升降导向机构安装在框架板下,所述夹爪机构安装在框架板上,所述校正块安装在框架板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抓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导向机构包括连接座、活动导轴、滑套以及挡片,所述连接座安装在压料板上,所述活动导轴的下端通过铰轴铰接在连接座上,所述活动导轴向上穿过压框架板且套设于滑套内,所述滑套安装在框架板上,所述挡片安装在活动导轴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抓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机构包括前爪组件、后爪组件、左导轨机构、右导轨机构和至少两个拉簧,所述前爪组件和后抓组件沿前后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前爪组件和后爪组件的左端均安装在左导轨机构上,所述前爪组件和后爪组件的右端均安装在右导轨机构上,至少两个所述拉簧安装在前爪组件和后爪组件之间,至少两个所述拉簧驱动前爪组件和后爪组件做沿前后方向做相向运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门洪达陶建军蒋晓磊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观在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