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型双线圈继电器,包括基座、外壳、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第一轭铁、线圈架、线圈、金属弹片、第二轭铁,所述金属弹片与第一轭铁之间设有联动组件,所述金属弹片设有动触点,所述第二轭铁端部设有静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架侧部对称设置有两组向外延伸的第一引脚,所述基座分别对应于第一引脚延伸处设有与第一引脚轴线垂直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设有可与第一引脚连接的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引脚之间连接有导电板,所述导电板上依次设有贴片LED灯与电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改进型双线圈继电器,连接结构更稳定,不易松脱,组装更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双线圈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双线圈继电器。
技术介绍
继电器一般分为通信用继电器、机床用继电器、通用继电器以及车用继电器,市场上需求量较大的是通用继电器和车用继电器,对于车用继电器多为吸合式电磁继电器。而对于车用继电器切换功率较大,因此考虑到车辆的安全性,故多采用双线圈继电器。传统的继电器普遍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导电零件,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故安装不便,且发光二极管体积较大,占用安装空间较大,且发光二极管利用自身触角插设于凹槽内,结构连接不稳定,由于车身行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晃动,发光二极管极易脱落,直接影响继电器整体工作稳定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型双线圈继电器,连接结构更稳定,不易松脱,组装更方便、快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双线圈继电器,包括基座及与基座可拆卸连接的外壳,所述基座上均布有两组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基座上的第一轭铁,所述第一轭铁中部固定连接有线圈架,所述线圈架中部垂直设置有线圈,所述第一轭铁位于线圈远离线圈架的一端联动有一端与第一轭铁联动的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与第一轭铁之间设有联动组件,所述金属弹片相对于与第一轭铁联动的另一端设有动触点,所述基座位于线圈组件一侧设有第二轭铁,所述第二轭铁端部设有可与动触点间歇性联动的静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架侧部对称设置有两组向外延伸的第一引脚,所述基座分别对应于第一引脚延伸处设有与第一引脚轴线垂直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设有可与第一引脚连接的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引脚之间连接有导电板,所述导电板上依次设有贴片LED灯与电阻。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导电板、贴片LED灯与电阻,连接结构更稳定,车身抖动也不易松脱,并且相比较发光二极管,组装更方便、快捷。上述的一种改进型双线圈继电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槽外周设有环挡壁,所述环挡壁对应于第一引脚设有第一引脚可活动镶嵌的定位沟,所述第二引脚包括引脚部及与引脚部固连的承接部,所述引脚部朝向连接槽外部延伸并沿基座法线垂直设置,所述承接部镶嵌于连接槽内,所述承接部端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位于承接部靠近引脚部一侧并与第一引脚嵌合,所述承接部与导电板可拆卸连接。上述的一种改进型双线圈继电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部靠近第一引脚端部设有导向连接柱,所述导向连接柱位于承接部远离引脚部一侧,所述导电板两端分别设有可与导向连接柱嵌合的卡接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改善第二引脚的结构,将现有技术中各引脚直接插设于槽内的连接形式转换为卡接的形式,也即承接部的卡槽与第一引脚卡接,连接更稳定,进一步设置导向连接柱,可将导电板稳固连接于第二引脚上,结构稳定,不易松脱,从而增强继电器整体的工作稳定性。上述的一种改进型双线圈继电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两端分别与金属弹片、第一轭铁联动的弹簧,所述金属弹片远离动触点一端设有可与弹簧联动的第一卡接柱,所述第一轭铁设有可与弹簧联动的第二卡接柱,所述第二卡接柱轴线与第一轭铁端面法线平行,所述第一卡接柱与第二卡接柱都设有可与弹簧端部进行卡接的沟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第一卡接柱、第二卡接柱三者的结构形式,安装方便,且在第一卡接柱与第二卡接柱上设置沟槽,连接稳定,弹簧不易松脱。上述的一种改进型双线圈继电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轭铁位于第二卡接柱侧部设有避位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位槽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一是,避免弹簧与第一轭铁端面刮擦,从而减小摩擦,提高金属弹片灵敏度,二是,可减轻继电器整体重量,符合汽车轻量化概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方面设置导电板、贴片LED灯与电阻,另一方面改善第二引脚的结构,将现有技术中各引脚直接插设于槽内的连接形式转换为卡接的形式,也即承接部的卡槽与第一引脚卡接,并设置导向连接柱,可将导电板稳固连接于第二引脚上,使得连接结构更稳定,车身抖动各零部件也不易松脱,从而增强继电器整体的工作稳定性,相比较发光二极管,组装更方便、快捷。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引脚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导电板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4所示的一种改进型双线圈33继电器,包括基座1及与基座1可拆卸连接的外壳2,所述基座1上均布有两组线圈33组件3,所述线圈33组件3包括固定设置于基座1上的第一轭铁31,所述第一轭铁31中部固定连接有线圈架32,所述线圈架32中部垂直设置有线圈33,所述第一轭铁31位于线圈33远离线圈架32的一端联动有一端与第一轭铁31联动的金属弹片37,所述金属弹片37与第一轭铁31之间设有联动组件,所述金属弹片37相对于与第一轭铁31联动的另一端设有动触点34,所述基座1位于线圈33组件3一侧设有第二轭铁35,所述第二轭铁35端部设有可与动触点34间歇性联动的静触点36,所述线圈架32侧部对称设置有两组向外延伸的第一引脚4,所述基座1分别对应于第一引脚4延伸处设有与第一引脚4轴线垂直的连接槽11,所述连接槽11内设有可与第一引脚4连接的第二引脚5,所述第二引脚5之间连接有导电板6,所述导电板6上依次设有贴片LED灯7与电阻8。所述连接槽11外周设有环挡壁12,所述环挡壁12对应于第一引脚4设有第一引脚4可活动镶嵌的定位沟13,所述第二引脚5包括引脚部51及与引脚部51固连的承接部52,所述引脚部51朝向连接槽11外部延伸并沿基座1法线垂直设置,所述承接部52镶嵌于连接槽11内,所述承接部52端部设有卡槽521,所述卡槽521位于承接部52靠近引脚部51一侧并与第一引脚4嵌合,所述承接部52与导电板6可拆卸连接。所述承接部52靠近第一引脚4端部设有导向连接柱522,所述导向连接柱522位于承接部52远离引脚部51一侧,所述导电板6两端分别设有可与导向连接柱522嵌合的卡接槽61。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两端分别与金属弹片37、第一轭铁31联动的弹簧9,所述金属弹片37远离动触点34一端设有可与弹簧9联动的第一卡接柱371,所述第一轭铁31设有可与弹簧9联动的第二卡接柱311,所述第二卡接柱311轴线与第一轭铁31端面法线平行,所述第一卡接柱371与第二卡接柱311都设有可与弹簧9端部进行卡接的沟槽372。所述第一轭铁31位于第二卡接柱311侧部设有避位槽3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双线圈继电器,包括基座及与基座可拆卸连接的外壳,所述基座上均布有两组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基座上的第一轭铁,所述第一轭铁中部固定连接有线圈架,所述线圈架中部垂直设置有线圈,所述第一轭铁位于线圈远离线圈架的一端联动有一端与第一轭铁联动的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与第一轭铁之间设有联动组件,所述金属弹片相对于与第一轭铁联动的另一端设有动触点,所述基座位于线圈组件一侧设有第二轭铁,所述第二轭铁端部设有可与动触点间歇性联动的静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架侧部对称设置有两组向外延伸的第一引脚,所述基座分别对应于第一引脚延伸处设有与第一引脚轴线垂直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设有可与第一引脚连接的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引脚之间连接有导电板,所述导电板上依次设有贴片LED灯与电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双线圈继电器,包括基座及与基座可拆卸连接的外壳,所述基座上均布有两组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基座上的第一轭铁,所述第一轭铁中部固定连接有线圈架,所述线圈架中部垂直设置有线圈,所述第一轭铁位于线圈远离线圈架的一端联动有一端与第一轭铁联动的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与第一轭铁之间设有联动组件,所述金属弹片相对于与第一轭铁联动的另一端设有动触点,所述基座位于线圈组件一侧设有第二轭铁,所述第二轭铁端部设有可与动触点间歇性联动的静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架侧部对称设置有两组向外延伸的第一引脚,所述基座分别对应于第一引脚延伸处设有与第一引脚轴线垂直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设有可与第一引脚连接的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引脚之间连接有导电板,所述导电板上依次设有贴片LED灯与电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双线圈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外周设有环挡壁,所述环挡壁对应于第一引脚设有第一引脚可活动镶嵌的定位沟,所述第二引脚包括引脚部及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长黄,田瑞涛,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远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