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流源电路及电阻调理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947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流源电路及电阻调理电路,选择低漏电流分立器件与低失调运算放大器实现V/I变换,在低电流情况下能够获得较好的电流输出表现,且在实际应用中不存在稳定性差等问题;利用第三电阻至第六电阻并联作为取样电阻,降低了取样电阻值,有利于提高顺从电压,且可以有效降低电阻的偏移;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可以避免产生振荡等稳定性问题,利于在复杂环境长期稳定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恒流源电路及电阻调理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恒流源电路及电阻调理电路。
技术介绍
电阻调理电路中,恒流源的精度和稳定性决定了电阻测试的精度。高集成度电流源芯片在低电流情况下的精度和漏电流难以获得理想的电流输出表现,而经典的Howland电流源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如电阻匹配、稳定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一项或多项不足,提供一种恒流源电路及电阻调理电路。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恒流源电路,包括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N通道场效应管、P通道场效应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接参考电压,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接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第七电阻的第二端经第八电阻接地,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经第四电容接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经第十电阻接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经第三电容接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接N通道场效应管的栅极,N通道场效应管的源极经第十电阻接地,N通道场效应管的漏极经第一电阻接供电电源,第二电阻与第一电阻并联,N通道场效应管的漏极接第二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第二放大器的负电源端经第一电容接地,第二放大器的正电源端经第五电容接地,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经第三电阻接供电电源,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均与第三电阻并联,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经第二电容接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接P通道场效应管的源极,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经第九电阻接P通道场效应管的栅极,P通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作为恒流源电路的输出端。优选的,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和第十电阻的电阻值均为4.99KΩ。优选的,所述第一放大器和第二放大器的型号为OPA2277UA。优选的,所述N通道场效应管的型号为PMBFJ112,P通道场效应管的型号为PMBFJ177。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五电容的电容量为0.1uF,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的电容量为10nF,第四电容的电容量为10uF。一种电阻调理电路,包括上述恒流源电路。优选的,电阻调理电路为两线制电阻输入调理电路或三线制电阻输入调理电路。优选的,所述两线制电阻输入调理电路包括恒流源电路、第三放大器、第一航插、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和第九电容,所述恒流源电路的正输出端接第一航插的第一端子,所述恒流源电路的负输出端接第一航插的第二端子,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经第十二电阻接第一航插的第一端子,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经第十三电阻接第一航插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三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经第十四电阻接第一航插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三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经第十五电阻接第一航插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三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经第六电容接地,所述第三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经第八电容接地,所述第三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经第七电容接第三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接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经第九电容接地,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作为两线制电阻输入调理电路的输出端。优选的,所述三线制电阻输入调理电路包括恒流源电路、第四放大器、第五放大器、第六放大器、第二航插、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电阻、第二十六电阻、第二十七电阻、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十五电容和第十六电容,所述恒流源电路的正输出端接第二航插的第一端子,所述恒流源电路的负输出端接第二航插的第二端子,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经第十八电阻接第二航插的第一端子,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经第十九电阻接第二航插的第二端子,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经第二十电阻接第二航插的第三端子,第四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经第二十一电阻接第二航插的第一端子,第四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经第二十二电阻接第二航插的第二端子,第四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经第十电容接地,第四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经第十一电容接第四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第四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经第十二电容接地,第五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经第二十三电阻接第二航插的第三端子,第五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经第二十四电阻接第二航插的第二端子,第五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经第十三电容接地,第五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经第十四电容接第五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第五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经第十五电容接地,第四放大器的输出端经第二十五电阻接第六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第五放大器的输出端接第六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第六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经第二十六电阻接第六放大器的输出端,第六放大器的输出端接第二十七电阻的第一端,第二十七电阻的第二端经第十六电容接地,第二十七电阻的第二端作为三线制电阻输入调理电路的输出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选择低漏电流分立器件与低失调运算放大器实现V/I变换,在低电流情况下能够获得较好的电流输出表现,且在实际应用中不存在稳定性差等问题;(2)本技术中利用第三电阻至第六电阻并联作为取样电阻,降低了取样电阻值,有利于提高顺从电压,且可以有效降低电阻的偏移;(3)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可以避免产生振荡等稳定性问题,利于在复杂环境长期稳定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恒流源电路的一种电路图;图2为两线制电阻输入调理电路的一种电路图;图3为三线制电阻输入调理电路的一种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恒流源电路及电阻调理电路: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恒流源电路,包括第一放大器U1、第二放大器U2、N通道场效应管Q1、P通道场效应管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接参考电压,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接第一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经第八电阻R8接地,第一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经第四电容C4接地,第一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经第十电阻R10接地,第一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经第三电容C3接第一放大器U1的输出端,第一放大器U1的输出端接N通道场效应管Q1的栅极,N通道场效应管Q1的源极经第十电阻R10接地,N通道场效应管Q1的漏极经第一电阻R1接供电电源,第二电阻R2与第一电阻R1并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恒流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N通道场效应管、P通道场效应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接参考电压,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接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第七电阻的第二端经第八电阻接地,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经第四电容接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经第十电阻接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经第三电容接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接N通道场效应管的栅极,N通道场效应管的源极经第十电阻接地,N通道场效应管的漏极经第一电阻接供电电源,第二电阻与第一电阻并联,N通道场效应管的漏极接第二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第二放大器的负电源端经第一电容接地,第二放大器的正电源端经第五电容接地,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经第三电阻接供电电源,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均与第三电阻并联,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经第二电容接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接P通道场效应管的源极,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经第九电阻接P通道场效应管的栅极,P通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作为恒流源电路的输出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流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N通道场效应管、P通道场效应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接参考电压,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接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第七电阻的第二端经第八电阻接地,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经第四电容接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经第十电阻接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经第三电容接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接N通道场效应管的栅极,N通道场效应管的源极经第十电阻接地,N通道场效应管的漏极经第一电阻接供电电源,第二电阻与第一电阻并联,N通道场效应管的漏极接第二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第二放大器的负电源端经第一电容接地,第二放大器的正电源端经第五电容接地,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经第三电阻接供电电源,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均与第三电阻并联,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经第二电容接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接P通道场效应管的源极,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经第九电阻接P通道场效应管的栅极,P通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作为恒流源电路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流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和第十电阻的电阻值均为4.99K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流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大器和第二放大器的型号为OPA2277U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流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N通道场效应管的型号为PMBFJ112,P通道场效应管的型号为PMBFJ17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流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五电容的电容量为0.1uF,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的电容量为10nF,第四电容的电容量为10uF。


6.一种电阻调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恒流源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阻调理电路,其特征在于,电阻调理电路为两线制电阻输入调理电路或三线制电阻输入调理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阻调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线制电阻输入调理电路包括恒流源电路、第三放大器、第一航插、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敬良胜陈家树汤光武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欧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