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坯表面质量检验基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5854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坯表面质量检验基座装置,采用创新联动机械结构,基于针对方坯两端所设计的旋转抓手架(7),共同工作针对方坯作用,实现稳定的抓持效果,并针对分别架设两个旋转抓手架(7)的基座,设计采用电控升降座(6),在控制模块(3)针对两个电控升降座(6)的同步控制下,实现同步升起或同步下降,保持两个旋转抓手架(7)位于相同高度,由此伴随两个旋转抓手架(7)沿其转杆(7‑1)为轴的转动,实现对方坯的转动,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针对方坯各面的检查,取消了人工手动操作,保证了检验人员的安全,有效提高了方坯检验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坯表面质量检验基座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方坯表面质量检验基座装置,属于方坯检测

技术介绍
钢铁生产过程中,针对方坯表面进行酸洗检验,能准确反应出方坯上的缺陷、以及其产生的原因,但是现有技术针对方坯的检查过程,还是采用人工手动方式,但是实际方坯重量过大,完全采用人工翻转方式进行操作,使得方坯实际的翻转比较困难,时常会弄伤检验人员的收,因此现有针对方坯的操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坯表面质量检验基座装置,采用创新联动机械结构,能够在为方坯提供稳定抓持的同时,便捷实现针对方坯的旋转操作,提高方坯的检验效率。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方坯表面质量检验基座装置,用于针对方坯进行夹持固定,并获得针对方坯的旋转;基座装置包括基板、支撑座、控制模块、控制按钮、把手、两个电控升降座、以及两个旋转抓手架;其中,两个电控升降座的结构彼此相同,各电控升降座分别均包括电控升缩杆、承载板、至少两个导向支撑孔,其中,各电控升降座的结构中:电控升缩杆的电机固定设置于基板的上表面,且电控升缩杆的伸缩杆端部竖直向上,且伸缩杆端部与承载板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各个导向支撑孔固定设置于承载板的上表面,且各导向支撑孔所在面彼此平行,以及各导向支撑孔的孔心相共线;两个电控升降座中电控升缩杆电机的设置位置彼此之间满足预设间距,支撑座的底面设置于基板上表面、两电控升降座设置位置之间的中点位置,两个电控升降座中各导向支撑孔所在面彼此相平行,且两个电控升降座中各导向支撑孔的孔心相共线,且该共线为水平姿态;控制模块与控制按钮设置于基板上,控制按钮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同时,控制模块分别连接两个电控升降座中电控升缩杆的电机,针对两个电机进行同步控制,实现两个电控升降座中承载板的同步升降;两个旋转抓手架的结构彼此相同,两个旋转抓手架与两个电控升降座彼此一一对应,各旋转抓手架分别均包括转杆、抓手盘、至少四个抓臂,各旋转抓手架的结构中:转杆的外径与对应电控升降座中导向支撑孔的孔内径相适应,转杆的其中一端依次穿过对应电控升降座中的各个导向支撑孔,转杆的两端分别位于各个导向支撑孔整体的两侧,转杆在其所穿过各个导向支撑孔的孔中自由转动,转杆上指向另一电控升降座的端部固定对接抓手盘其中一面的中心位置,且转杆与抓手盘表面相垂直,抓手盘随所连转杆的转动而转动,各个抓臂分别均包括展臂杆、螺钉,各抓臂中展臂杆的其中一端分别固定对接抓手盘上背向所连转杆的表面的边缘位置,且展臂杆与抓手盘表面相垂直,以及沿抓手盘边缘一周,相邻展臂杆与抓手盘表面对接位置之间的距离相等,各抓臂中展臂杆上远离抓手盘的一端侧面设置贯穿其两侧的通孔,通孔的内径与对应螺钉的外径相适应,且通孔的内壁上设置与对应螺钉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各抓臂中螺钉基于螺纹咬合旋转穿入对应展臂杆上的通孔,且各螺钉的前端均指向各展臂杆所围区域;其中一个旋转抓手架中转杆上背向所连抓手盘的一端、固定对接把手,由针对把手的转动,带动其所连转杆的转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同步驱动电路,所述控制模块经过同步驱动电路分别连接两个电控升降座中电控升缩杆的电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同步驱动电路包括第一PNP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NPN型三极管Q4、第五NPN型三极管Q5、第六NPN型三极管Q6、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两个电控升降座中电控升缩杆的电机彼此并联,构成电机组,控制模块的正级供电端同时连接第一PNP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机组的正极同时连接第一PNP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机组的负极同时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第四NPN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并接地;第一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电阻R3的其中一端相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六NPN型三极管Q6的集电极相连接,第六NPN型三极管Q6的基极串联第四电阻R4后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六NPN型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第四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二电阻R2的其中一端相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五NPN型三极管Q5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五NPN型三极管Q5的基极串联第一电阻R1后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五NPN型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接。本技术所述一种方坯表面质量检验基座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所设计方坯表面质量检验基座装置,采用创新联动机械结构,基于针对方坯两端所设计的旋转抓手架,共同工作针对方坯作用,实现稳定的抓持效果,并针对分别架设两个旋转抓手架的基座,设计采用电控升降座,在控制模块针对两个电控升降座的同步控制下,实现同步升起或同步下降,保持两个旋转抓手架位于相同高度,由此伴随两个旋转抓手架沿其转杆为轴的转动,实现对方坯的转动,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针对方坯各面的检查,取消了人工手动操作,保证了检验人员的安全,有效提高了方坯检验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设计方坯表面质量检验基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设计方坯表面质量检验基座装置中同步驱动电路的示意图。其中,1.基板,2.支撑座,3.控制模块,4.控制按钮,5.把手,6.电控升降座,6-1.电控升缩杆,6-2.承载板,6-3.导向支撑孔,7.旋转抓手架,7-1.转杆,7-2.抓手盘,7-3.抓臂,7-3-1.展臂杆,7-3-2.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提出一种方坯表面质量检验基座装置,用于针对方坯进行夹持固定,并获得针对方坯的旋转;基座装置包括基板1、支撑座2、控制模块3、控制按钮4、把手5、同步驱动电路、两个电控升降座6、以及两个旋转抓手架7。其中,两个电控升降座6的结构彼此相同,各电控升降座6分别均包括电控升缩杆6-1、承载板6-2、至少两个导向支撑孔6-3,其中,各电控升降座6的结构中:电控升缩杆6-1的电机固定设置于基板1的上表面,且电控升缩杆6-1的伸缩杆端部竖直向上,且伸缩杆端部与承载板6-2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各个导向支撑孔6-3固定设置于承载板6-2的上表面,且各导向支撑孔6-3所在面彼此平行,以及各导向支撑孔6-3的孔心相共线;两个电控升降座6中电控升缩杆6-1电机的设置位置彼此之间满足预设间距,支撑座2的底面设置于基板1上表面、两电控升降座6设置位置之间的中点位置,两个电控升降座6中各导向支撑孔6-3所在面彼此相平行,且两个电控升降座6中各导向支撑孔6-3的孔心相共线,且该共线为水平姿态。控制模块3与控制按钮4设置于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坯表面质量检验基座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针对方坯进行夹持固定,并获得针对方坯的旋转;基座装置包括基板(1)、支撑座(2)、控制模块(3)、控制按钮(4)、把手(5)、两个电控升降座(6)、以及两个旋转抓手架(7);/n其中,两个电控升降座(6)的结构彼此相同,各电控升降座(6)分别均包括电控升缩杆(6-1)、承载板(6-2)、至少两个导向支撑孔(6-3),其中,各电控升降座(6)的结构中:电控升缩杆(6-1)的电机固定设置于基板(1)的上表面,且电控升缩杆(6-1)的伸缩杆端部竖直向上,且伸缩杆端部与承载板(6-2)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各个导向支撑孔(6-3)固定设置于承载板(6-2)的上表面,且各导向支撑孔(6-3)所在面彼此平行,以及各导向支撑孔(6-3)的孔心相共线;两个电控升降座(6)中电控升缩杆(6-1)电机的设置位置彼此之间满足预设间距,支撑座(2)的底面设置于基板(1)上表面、两电控升降座(6)设置位置之间的中点位置,两个电控升降座(6)中各导向支撑孔(6-3)所在面彼此相平行,且两个电控升降座(6)中各导向支撑孔(6-3)的孔心相共线,且该共线为水平姿态;/n控制模块(3)与控制按钮(4)设置于基板(1)上,控制按钮(4)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同时,控制模块(3)分别连接两个电控升降座(6)中电控升缩杆(6-1)的电机,针对两个电机进行同步控制,实现两个电控升降座(6)中承载板(6-2)的同步升降;/n两个旋转抓手架(7)的结构彼此相同,两个旋转抓手架(7)与两个电控升降座(6)彼此一一对应,各旋转抓手架(7)分别均包括转杆(7-1)、抓手盘(7-2)、至少四个抓臂(7-3),各旋转抓手架(7)的结构中:转杆(7-1)的外径与对应电控升降座(6)中导向支撑孔(6-3)的孔内径相适应,转杆(7-1)的其中一端依次穿过对应电控升降座(6)中的各个导向支撑孔(6-3),转杆(7-1)的两端分别位于各个导向支撑孔(6-3)整体的两侧,转杆(7-1)在其所穿过各个导向支撑孔(6-3)的孔中自由转动,转杆(7-1)上指向另一电控升降座(6)的端部固定对接抓手盘(7-2)其中一面的中心位置,且转杆(7-1)与抓手盘(7-2)表面相垂直,抓手盘(7-2)随所连转杆(7-1)的转动而转动,各个抓臂(7-3)分别均包括展臂杆(7-3-1)、螺钉(7-3-2),各抓臂(7-3)中展臂杆(7-3-1)的其中一端分别固定对接抓手盘(7-2)上背向所连转杆(7-1)的表面的边缘位置,且展臂杆(7-3-1)与抓手盘(7-2)表面相垂直,以及沿抓手盘(7-2)边缘一周,相邻展臂杆(7-3-1)与抓手盘(7-2)表面对接位置之间的距离相等,各抓臂(7-3)中展臂杆(7-3-1)上远离抓手盘(7-2)的一端侧面设置贯穿其两侧的通孔,通孔的内径与对应螺钉(7-3-2)的外径相适应,且通孔的内壁上设置与对应螺钉(7-3-2)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各抓臂(7-3)中螺钉(7-3-2)基于螺纹咬合旋转穿入对应展臂杆(7-3-1)上的通孔,且各螺钉(7-3-2)的前端均指向各展臂杆(7-3-1)所围区域;/n其中一个旋转抓手架(7)中转杆(7-1)上背向所连抓手盘(7-2)的一端、固定对接把手(5),由针对把手(5)的转动,带动其所连转杆(7-1)的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坯表面质量检验基座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针对方坯进行夹持固定,并获得针对方坯的旋转;基座装置包括基板(1)、支撑座(2)、控制模块(3)、控制按钮(4)、把手(5)、两个电控升降座(6)、以及两个旋转抓手架(7);
其中,两个电控升降座(6)的结构彼此相同,各电控升降座(6)分别均包括电控升缩杆(6-1)、承载板(6-2)、至少两个导向支撑孔(6-3),其中,各电控升降座(6)的结构中:电控升缩杆(6-1)的电机固定设置于基板(1)的上表面,且电控升缩杆(6-1)的伸缩杆端部竖直向上,且伸缩杆端部与承载板(6-2)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各个导向支撑孔(6-3)固定设置于承载板(6-2)的上表面,且各导向支撑孔(6-3)所在面彼此平行,以及各导向支撑孔(6-3)的孔心相共线;两个电控升降座(6)中电控升缩杆(6-1)电机的设置位置彼此之间满足预设间距,支撑座(2)的底面设置于基板(1)上表面、两电控升降座(6)设置位置之间的中点位置,两个电控升降座(6)中各导向支撑孔(6-3)所在面彼此相平行,且两个电控升降座(6)中各导向支撑孔(6-3)的孔心相共线,且该共线为水平姿态;
控制模块(3)与控制按钮(4)设置于基板(1)上,控制按钮(4)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同时,控制模块(3)分别连接两个电控升降座(6)中电控升缩杆(6-1)的电机,针对两个电机进行同步控制,实现两个电控升降座(6)中承载板(6-2)的同步升降;
两个旋转抓手架(7)的结构彼此相同,两个旋转抓手架(7)与两个电控升降座(6)彼此一一对应,各旋转抓手架(7)分别均包括转杆(7-1)、抓手盘(7-2)、至少四个抓臂(7-3),各旋转抓手架(7)的结构中:转杆(7-1)的外径与对应电控升降座(6)中导向支撑孔(6-3)的孔内径相适应,转杆(7-1)的其中一端依次穿过对应电控升降座(6)中的各个导向支撑孔(6-3),转杆(7-1)的两端分别位于各个导向支撑孔(6-3)整体的两侧,转杆(7-1)在其所穿过各个导向支撑孔(6-3)的孔中自由转动,转杆(7-1)上指向另一电控升降座(6)的端部固定对接抓手盘(7-2)其中一面的中心位置,且转杆(7-1)与抓手盘(7-2)表面相垂直,抓手盘(7-2)随所连转杆(7-1)的转动而转动,各个抓臂(7-3)分别均包括展臂杆(7-3-1)、螺钉(7-3-2),各抓臂(7-3)中展臂杆(7-3-1)的其中一端分别固定对接抓手盘(7-2)上背向所连转杆(7-1)的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支良才周卫忠单于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张家港宏昌钢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