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式振动传感器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741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字式振动传感器检测电路,所述电路包括CPU处理单元、SRAM缓存单元、振动采集单元和传输单元,所述SRAM缓存单元、振动采集单元和传输单元均与CPU处理单元连接;所述CPU处理单元包括处理器U2、按键J2和仿真器接口JTAG1,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14与引脚15之间连接有电阻R3,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14还连接电阻R1一端,所述电阻R1另一端连接+Vbat端,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38连接发光二极管D1负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1正极连接电阻R5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各种振动相关数据的采集,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后可提取出振动频谱、振幅、一次谐波、二次谐波,从而得出振动信息,降低了振动传感器的现场使用要求,操作便于上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字式振动传感器检测电路
本技术属于振动传感器
,特别涉及一种数字式振动传感器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振动传感器测量振动的方式有很多,但总结起来,原理大多都采用以下三种:机械式测量方法:将工程振动的变化量转换成机械信号,再经机械系统放大后,进行测量、记录,常用的仪器有杠杆式测振仪和盖格尔测振仪;光学式测量方法:将工程振动的变化量转换为光学信号,经光学系统放大后显示和记录;电测方法:将工程振动的变化量转换成电信号,经线路放大后显示和记录,它是先将机械振动量转化成电量,然后对其进行测量,根据对应关系,知道振动量的大小,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式。上述传感器都是模拟量传感器,后面需要配套相应设备才能得出振动信息,操作起来不是很方便。因此,亟需一种数字式振动传感器检测电路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数字式振动传感器检测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字式振动传感器检测电路,所述电路包括CPU处理单元、SRAM缓存单元、振动采集单元和传输单元,所述SRAM缓存单元、振动采集单元和传输单元均与CPU处理单元连接;所述CPU处理单元包括处理器U2、按键J2、仿真器接口JTAG1和电源退耦电容,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14与引脚15之间连接有电阻R3,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14还连接电阻R1一端,所述电阻R1另一端连接+Vbat端,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38连接发光二极管D1负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1正极连接电阻R5一端,所述电阻R5另一端连接+3.3V电源端,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2与按键J2的引脚2连接,所述按键J2的引脚1与引脚2之间连接有电容C6,所述电容C6与按键J2的引脚1相连的一端接地,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3与引脚4之间连接有晶振Y1,所述晶振Y1一端连接电容C11一端,所述晶振Y1另一端连接电容C12一端,所述电容C11另一端和电容C12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7分别连接电容C10一端和电阻R12一端,所述电阻R12另一端连接+3.3V电源端,所述电容C10另一端接地,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44接地;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1、引脚24、引脚36、引脚48、引脚9均连接+3.3V电源端,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8、引脚47、引脚35、引脚23均接地;所述仿真器接口JTAG1的引脚1连接+Vbat端,所述仿真器接口JTAG1的引脚2与处理器U2的引脚34连接,所述仿真器接口JTAG1的引脚3接地,所述仿真器接口JTAG1的引脚4与处理器U2的引脚37连接;所述电源退耦电容包括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所述电容C16一端、电容C17一端、电容C18一端均分别与处理器U2的引脚1、引脚9、引脚24、引脚36、引脚48连接,并连接+3.3V电源端,所述电容C16另一端、电容C17另一端、电容C18另一端均分别与处理器U2的引脚8、引脚23、引脚35、引脚47连接,并接地。进一步的,所述SRAM缓存单元包括缓存器U3,所述缓存器U3的引脚1与处理器U2的引脚22连接,所述缓存器U3的引脚2与处理器U2的引脚18连接,所述缓存器U3的引脚3与处理器U2的引脚17连接,所述缓存器U3的引脚4接地,所述缓存器U3的引脚5与处理器U2的引脚19连接,所述缓存器U3的引脚6与处理器U2的引脚21连接,所述缓存器U3的引脚7与处理器U2的引脚16连接,所述缓存器U3的引脚8分别连接+3.3V电源端和电容C5一端,所述电容C5另一端接地。进一步的,所述振动采集单元包括采集器U4,所述采集器U4的引脚8分别连接+3.3V电源端和电容C9一端,所述电容C9另一端接地,所述采集器U4的引脚9与处理器U2的引脚27连接,所述采集器U4的引脚10连接电容C8一端,所述电容C8另一端接地,所述采集器U4的引脚11与处理器U2的引脚33连接,所述采集器U4的引脚12与处理器U2的引脚32连接,所述采集器U4的引脚13分别连接+3.3V电源端和电容C7一端,所述电容C7另一端接地,所述采集器U4的引脚18接地。进一步的,所述采集器U4的引脚19、引脚20、引脚25均接地,所述采集器U4的引脚22与处理器U2的引脚25连接,所述采集器U4的引脚23与处理器U2的引脚26连接,所述采集器U4的引脚24与处理器U2的引脚28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传输单元包括芯片U5,所述芯片U5的引脚1与处理器U2的引脚31连接,所述芯片U5的引脚2和引脚3连接电阻R1一端,所述电阻R1另一端连接+3.3V电源端,所述芯片U5的引脚2和引脚3还连接三极管Q1的引脚3,所述芯片U5的引脚4分别连接处理器U2的引脚30和电阻R3一端,所述电阻R3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引脚1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引脚2接地。进一步的,所述芯片U5的引脚5接地,所述芯片U5的引脚6分别连接短路帽J1的引脚2、电阻RT5一端和电阻RT4一端,所述电阻RT5另一端连接+3.3V电源端,所述电阻RT4另一端分别连接肖特基二极管DT3负极、肖特基二极管DT2负极,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T3正极接地,所述芯片U5的引脚7分别连接电阻RT3一端、电阻RT1一端和电阻RT2一端,所述电阻RT3另一端与短路帽J1的引脚1连接,所述电阻RT1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T2另一端分别连接肖特基二极管DT2正极、肖特基二极管DT1正极,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T1负极接地,所述电阻RT2另一端和电阻RT4另一端均与外部采集端连接,所述芯片U5的引脚8分别连接+3.3V电源端和电容C4一端,所述电容C4另一端接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技术通过对各种振动相关数据的采集,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后可提取出振动频谱、振幅、一次谐波、二次谐波,从而得出振动信息,不需要配套相应设备,降低了振动传感器的现场使用要求,操作便于上手。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处理器U2的U2A部分接线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处理器U2的U2B部分接线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仿真器接口JTAG1的接线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处理器U2的电源退耦电容电路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缓存器U3的接线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采集器U4的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字式振动传感器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CPU处理单元、SRAM缓存单元、振动采集单元和传输单元,所述SRAM缓存单元、振动采集单元和传输单元均与CPU处理单元连接;/n所述CPU处理单元包括处理器U2、按键J2、仿真器接口JTAG1和电源退耦电容,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14与引脚15之间连接有电阻R3,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14还连接电阻R1一端,所述电阻R1另一端连接+Vbat端,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38连接发光二极管D1负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1正极连接电阻R5一端,所述电阻R5另一端连接+3.3V电源端,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2与按键J2的引脚2连接,所述按键J2的引脚1与引脚2之间连接有电容C6,所述电容C6与按键J2的引脚1相连的一端接地,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3与引脚4之间连接有晶振Y1,所述晶振Y1一端连接电容C11一端,所述晶振Y1另一端连接电容C12一端,所述电容C11另一端和电容C12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7分别连接电容C10一端和电阻R12一端,所述电阻R12另一端连接+3.3V电源端,所述电容C10另一端接地,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44接地;/n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1、引脚24、引脚36、引脚48、引脚9均连接+3.3V电源端,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8、引脚47、引脚35、引脚23均接地;/n所述仿真器接口JTAG1的引脚1连接+Vbat端,所述仿真器接口JTAG1的引脚2与处理器U2的引脚34连接,所述仿真器接口JTAG1的引脚3接地,所述仿真器接口JTAG1的引脚4与处理器U2的引脚37连接;/n所述电源退耦电容包括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所述电容C16一端、电容C17一端、电容C18一端均分别与处理器U2的引脚1、引脚9、引脚24、引脚36、引脚48连接,并连接+3.3V电源端,所述电容C16另一端、电容C17另一端、电容C18另一端均分别与处理器U2的引脚8、引脚23、引脚35、引脚47连接,并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字式振动传感器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CPU处理单元、SRAM缓存单元、振动采集单元和传输单元,所述SRAM缓存单元、振动采集单元和传输单元均与CPU处理单元连接;
所述CPU处理单元包括处理器U2、按键J2、仿真器接口JTAG1和电源退耦电容,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14与引脚15之间连接有电阻R3,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14还连接电阻R1一端,所述电阻R1另一端连接+Vbat端,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38连接发光二极管D1负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1正极连接电阻R5一端,所述电阻R5另一端连接+3.3V电源端,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2与按键J2的引脚2连接,所述按键J2的引脚1与引脚2之间连接有电容C6,所述电容C6与按键J2的引脚1相连的一端接地,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3与引脚4之间连接有晶振Y1,所述晶振Y1一端连接电容C11一端,所述晶振Y1另一端连接电容C12一端,所述电容C11另一端和电容C12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7分别连接电容C10一端和电阻R12一端,所述电阻R12另一端连接+3.3V电源端,所述电容C10另一端接地,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44接地;
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1、引脚24、引脚36、引脚48、引脚9均连接+3.3V电源端,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8、引脚47、引脚35、引脚23均接地;
所述仿真器接口JTAG1的引脚1连接+Vbat端,所述仿真器接口JTAG1的引脚2与处理器U2的引脚34连接,所述仿真器接口JTAG1的引脚3接地,所述仿真器接口JTAG1的引脚4与处理器U2的引脚37连接;
所述电源退耦电容包括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所述电容C16一端、电容C17一端、电容C18一端均分别与处理器U2的引脚1、引脚9、引脚24、引脚36、引脚48连接,并连接+3.3V电源端,所述电容C16另一端、电容C17另一端、电容C18另一端均分别与处理器U2的引脚8、引脚23、引脚35、引脚47连接,并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式振动传感器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SRAM缓存单元包括缓存器U3,所述缓存器U3的引脚1与处理器U2的引脚22连接,所述缓存器U3的引脚2与处理器U2的引脚18连接,所述缓存器U3的引脚3与处理器U2的引脚17连接,所述缓存器U3的引脚4接地,所述缓存器U3的引脚5与处理器U2的引脚19连接,所述缓存器U3的引脚6与处理器U2的引脚21连接,所述缓存器U3的引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玲玲岳建会王昱翔张岳阳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卓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