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防尘水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72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防尘水表。所述智能防尘水表包括:水表本体;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设置于所述水表本体的顶部,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弧形防护外壳,所述弧形防护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操作轴;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水表本体的一侧,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防尘水表通过一个弧形防护外壳在水表本体上滑动,既可以为水表本体上的仪表盘提供防尘防护,又方便滑动弧形防护外壳进行读表,通过将弧形防护外壳顶部设计为曲面,避免从水表本体上落下的灰尘或者碎石堆积在弧形防护外壳的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防尘水表
本技术涉及智能水表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防尘水表。
技术介绍
智能水表是一种利用现代微电子技术、现代传感技术、智能IC卡技术对用水量进行计量并进行用水数据传递及结算交易的新型水表,与传统水表一般只具有流量采集和机械指针显示用水量的功能相比,是很大的进步。在现有技术中,在只能水表的读表区通常设置玻璃进行防护,但是仪表使用过程中回导致灰尘落到仪表上造成读数不清晰,部分通过翻盖对仪表盘进行遮挡防尘的设备中,灰尘会堆积在翻盖上方,在潮湿环境下,该灰尘还会和水气混合产生泥浆附着在翻盖表面形成污染,导致不方便打开翻盖进行读数。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智能防尘水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防尘水表,解决了的水表通过翻盖防尘时会有灰尘堆积在翻盖上方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智能防尘水表包括:水表本体;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设置于所述水表本体的顶部,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弧形防护外壳,所述弧形防护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操作轴;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水表本体的一侧,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活动组件,所述活动组件固定于所述滑动块的一侧,所述活动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外环,所述活动外环上固定连接有定位轴杆;两个第一定位套筒,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套筒分别固定于所述水表本体的两侧;两个第二定位套筒,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套筒分别固定于所述水表本体的两侧。优选的,所述弧形防护外壳设置于所述水表本体的顶部,所述操作轴位于所述水表本体和所述弧形防护外壳之间。优选的,所述滑动槽开设于所述水表本体的一侧,所述滑杆的一端贯穿所述滑动块且延伸至所述滑动块的外部。优选的,所述滑动组件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滑动组件分别固定于所述水表本体的两侧。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滑动块的一侧,所述定位轴杆的顶部和所述弧形防护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并且定位轴杆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的内部。优选的,还包括: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固定于所述弧形防护外壳的底部,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存放套管,所述存放套管的内部设置有螺丝刀,并且存放套管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侧设置有吸附磁铁,并且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拉轴。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固定于所述弧形防护外壳的底部,所述存放套管和所述螺丝刀相适配。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智能防尘水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防尘水表,通过一个弧形防护外壳在水表本体上滑动,既可以为水表本体上的仪表盘提供防尘防护,又方便滑动弧形防护外壳进行读表,通过将弧形防护外壳顶部设计为曲面,避免从水表本体上落下的灰尘或者碎石堆积在弧形防护外壳的表面,同时整个操作过程只需要接触到弧形防护外壳下方的操作轴,操作简单,便于使用,读表时可以避免污染物接触到手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智能防尘水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弧形防护外壳侧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水表本体侧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智能防尘水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A处的放大图。图中标号:1、水表本体,2、防护组件,21、弧形防护外壳,22、操作轴,3、滑动组件,31、滑动槽,32、滑杆,33、滑动块,4、活动组件,41、固定板,42、活动槽,43、压力弹簧,44、活动外环,45、定位轴杆,5、第一定位套筒,6、第二定位套筒,7、安装组件,71、连接板,72、存放套管,73、螺丝刀,74、挡板,75、吸附磁铁,76、拉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第一实施例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智能防尘水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弧形防护外壳侧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水表本体侧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智能防尘水表包括:水表本体1;防护组件2,所述防护组件2设置于所述水表本体1的顶部,所述防护组件2包括弧形防护外壳21,所述弧形防护外壳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操作轴22;滑动组件3,所述滑动组件3设置于所述水表本体1的一侧,所述滑动组件3包括滑动槽31,所述滑动槽3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32,所述滑杆32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块33;活动组件4,所述活动组件4固定于所述滑动块33的一侧,所述活动组件4包括固定板41,所述固定板41上开设有活动槽42,所述活动槽42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力弹簧43,所述压力弹簧4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外环44,所述活动外环44上固定连接有定位轴杆45;两个第一定位套筒5,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套筒5分别固定于所述水表本体1的两侧;两个第二定位套筒6,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套筒6分别固定于所述水表本体1的两侧。在水表本体1上有通过玻璃遮挡的仪表,方便进行读数,弧形防护外壳21的截面为倒设的U型,通过弧形防护外壳21可以水表本体1顶部仪表所在位置的上方进行遮挡。所述弧形防护外壳21设置于所述水表本体1的顶部,所述操作轴22位于所述水表本体1和所述弧形防护外壳21之间。操作轴22位于弧形防护外壳21的下方,使得灰尘不会落到操作轴22的上方。所述滑动槽31开设于所述水表本体1的一侧,所述滑杆32的一端贯穿所述滑动块33且延伸至所述滑动块33的外部。滑杆32穿过滑动块33使得滑动块33只能沿着滑杆32在水平方向上滑动。所述滑动组件3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滑动组件3分别固定于所述水表本体1的两侧。两个滑动组件3对称设置于水表本体1两侧的相同高度。所述固定板41固定于所述滑动块33的一侧,所述定位轴杆45的顶部和所述弧形防护外壳21的底部固定连接,并且定位轴杆45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5的内部。定位轴杆45的底部位于定位套筒5的内部,使得固定板41和滑动块33均无法滑动,第二定位套筒6和第一定位套筒5均于同一水平高度。本技术提供的智能防尘水表的工作原理如下:当需要对水表本体1上仪表盘所在位置进行遮挡时,可以直接向上拉动操作轴22带动弧形防护外壳21上升,弧形防护外壳21带动定位轴杆45向上移动,使得定位轴杆45脱离第一定位套筒5,此时即可通过操作轴22推动弧形防护外壳21,弧形防护外壳21通过定位轴杆45推动固定板41,固定板41移动过程中带动滑动块33在滑杆32上滑动,当定位轴杆45移动到第二定位套筒6上方时,松开操作轴22,压力弹簧43下压活动外环44,活动外环44带动定位轴杆45向下移动,使得定位轴杆45落入到第二定位套筒6内部,此时弧形防护外壳21无法发生滑动,同理当需要读表示,可以通过操作轴22带动弧形防护外壳21移动,将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防尘水表,其特征在于,包括:/n水表本体;/n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设置于所述水表本体的顶部,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弧形防护外壳,所述弧形防护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操作轴;/n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水表本体的一侧,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块;/n活动组件,所述活动组件固定于所述滑动块的一侧,所述活动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外环,所述活动外环上固定连接有定位轴杆;/n两个第一定位套筒,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套筒分别固定于所述水表本体的两侧;/n两个第二定位套筒,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套筒分别固定于所述水表本体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防尘水表,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表本体;
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设置于所述水表本体的顶部,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弧形防护外壳,所述弧形防护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操作轴;
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水表本体的一侧,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块;
活动组件,所述活动组件固定于所述滑动块的一侧,所述活动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外环,所述活动外环上固定连接有定位轴杆;
两个第一定位套筒,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套筒分别固定于所述水表本体的两侧;
两个第二定位套筒,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套筒分别固定于所述水表本体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尘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防护外壳设置于所述水表本体的顶部,所述操作轴位于所述水表本体和所述弧形防护外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尘水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洁周千智伏东芳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华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