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坡屋面高大模板体系稳定性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5709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坡屋面高大模板体系稳定性监测装置,其结构包括底座、机体、控制开关、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通过在底座顶部左端设置了辅助绕线装置,通过控制开关启动电机,电机带动活动杆摆动,活动杆带动长杆摆动,长杆带动驱动机构活动,驱动机构带动绕线辊转动,将电源线缠绕在绕线辊外表面,使绕线辊对电源线进行绕卷,通过挡线板对电源线进行限位,通过在壳体内部左端设置了驱动机构,通过长杆带动短杆活动,短杆带动小齿轮活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大齿轮带动绕线辊转动,本装置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坡屋面高大模板体系稳定性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大模板体系
,具体涉及一种双层坡屋面高大模板体系稳定性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双层坡屋面高大模板体系稳定性监测装置。但是双层坡屋面高大模板体系稳定性监测装置一般都是将吊锤线与监测器底部相连接,将吊锤安装在吊锤线底部,通过电路板控制监测器,吊锤倾斜通过监测器向电路板发出警报,但是传统双层坡屋面高大模板体系稳定性监测装置对于电源线收纳效果较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较长的电源线,使用完毕后电源线收纳较为麻烦且电源线在电上摩擦容易损坏,同时传统双层坡屋面高大模板体系稳定性监测装置对于绕线辊驱动效果较差,导致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双层坡屋面高大模板体系稳定性监测装置,解决了传统双层坡屋面高大模板体系稳定性监测装置对于电源线收纳效果较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较长的电源线,使用完毕后电源线收纳较为麻烦且电源线在电上摩擦容易损坏,同时传统双层坡屋面高大模板体系稳定性监测装置对于绕线辊驱动效果较差,导致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双层坡屋面高大模板体系稳定性监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安装有机体,所述底座顶部左端设置有辅助绕线装置,所述辅助绕线装置包括安装座、绕线辊、挡线板、壳体、电机、安装板、活动杆、长杆和驱动机构,所述安装座中部设置有绕线辊,所述挡线板前后水平相对固定于绕线辊外表面,所述壳体与安装座前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安装于壳体前端面右端,所述安装板与壳体内部右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与安装板前端面上端铰接,并且活动杆与电机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长杆与活动杆上端铰接,所述壳体内部左端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安装座与底座顶部左端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机体前端面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机体右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端,所述机体右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右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端右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线,所述机体顶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四端固定有支柱,所述支柱外表面上端设置有隔板,所述支柱顶部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顶端中部安装有监测器,并且第一连接线与监测器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监测器底端中部设置有吊锤线,所述吊锤线底部设置有吊锤,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电路板。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板、大齿轮、短杆和小齿轮,所述固定板前端面上端设置有大齿轮,所述短杆一端与大齿轮前端面中部铰接,并且短杆另一端与小齿轮前端面中部铰接,所述大齿轮与绕线辊前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小齿轮与长杆左端铰接,所述固定板与壳体内部左下端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杆下端和电机输出端处于同一水平方向,并且电机带动活动杆转动角度为360°。进一步的,所述挡线板共设置有两个,并且挡线板直径设置为8厘米。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杆摆动时与长杆之间的夹角逐渐递减,并且活动杆与长杆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100°。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呈长方体状,并且壳体外表面粘接有一层防水防氧化层。进一步的,所述大齿轮直径设置6厘米,并且大齿轮与小齿轮外表面相互啮合。进一步的,所述挡线板为橡胶材质。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为不锈钢材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传统双层坡屋面高大模板体系稳定性监测装置对于电源线收纳效果较差的问题,通过在底座顶部左端设置了辅助绕线装置,通过控制开关启动电机,电机带动活动杆摆动,活动杆带动长杆摆动,长杆带动驱动机构活动,驱动机构带动绕线辊转动,将电源线缠绕在绕线辊外表面,使绕线辊对电源线进行绕卷,通过挡线板对电源线进行限位,达到辅助收纳电源线的效果。2)、为解决传统双层坡屋面高大模板体系稳定性监测装置对于绕线辊驱动效果较差的问题,通过在壳体内部左端设置了驱动机构,通过长杆带动短杆活动,短杆带动小齿轮活动,小齿轮与大齿轮外表面相互啮合,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大齿轮带动绕线辊转动,达到驱动绕线辊转动的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辅助绕线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辅助绕线装置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驱动机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机体-2、控制开关-3、第一连接端-4、第二连接端-5、第一连接线-6、第二连接线-7、底板-8、支柱-9、隔板-10、顶板-11、监测器-12、吊锤线-13、吊锤-14、辅助绕线装置-15、电路板-16、安装座-151、绕线辊-152、挡线板-153、壳体-154、电机-155、安装板-156、活动杆-157、长杆-158、驱动机构-159、固定板-1591、大齿轮-1592、短杆-1593、小齿轮-159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双层坡屋面高大模板体系稳定性监测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安装有机体2,底座1为不锈钢材质,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的优点,底座1顶部左端设置有辅助绕线装置15,机体2前端面设置有控制开关3,机体2右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端4,机体2右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端5,第一连接端4右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线6,第二连接端5右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线7,机体2顶部设置有底板8,底板8顶部四端固定有支柱9,支柱9外表面上端设置有隔板10,支柱9顶部固定有顶板11,顶板11顶端中部安装有监测器12,并且第一连接线6与监测器12右端固定连接,监测器12底端中部设置有吊锤线13,吊锤线13底部设置有吊锤14,机体2内部设置有电路板16。请参阅图3和图4,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双层坡屋面高大模板体系稳定性监测装置,辅助绕线装置15包括安装座151、绕线辊152、挡线板153、壳体154、电机155、安装板156、活动杆157、长杆158和驱动机构159,安装座151中部设置有绕线辊152,壳体154呈长方体状,并且壳体154外表面粘接有一层防水防氧化层,防止经长时间使用导致壳体154外表面生锈或被氧化腐蚀,挡线板153前后水平相对固定于绕线辊152外表面,挡线板153为橡胶材质,具有更强的绝缘性的优点,挡线板153共设置有两个,并且挡线板153直径设置为8厘米,以便于更好的对电源线进行限位,壳体15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坡屋面高大模板体系稳定性监测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安装有机体(2);/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绕线装置(15),所述底座(1)顶部左端设置有辅助绕线装置(15),所述辅助绕线装置(15)包括安装座(151)、绕线辊(152)、挡线板(153)、壳体(154)、电机(155)、安装板(156)、活动杆(157)、长杆(158)和驱动机构(159),所述安装座(151)中部设置有绕线辊(152),所述挡线板(153)前后水平相对固定于绕线辊(152)外表面,所述壳体(154)与安装座(151)前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55)安装于壳体(154)前端面右端,所述安装板(156)与壳体(154)内部右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157)与安装板(156)前端面上端铰接,并且活动杆(157)与电机(155)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长杆(158)与活动杆(157)上端铰接,所述壳体(154)内部左端设置有驱动机构(159),所述安装座(151)与底座(1)顶部左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坡屋面高大模板体系稳定性监测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安装有机体(2);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绕线装置(15),所述底座(1)顶部左端设置有辅助绕线装置(15),所述辅助绕线装置(15)包括安装座(151)、绕线辊(152)、挡线板(153)、壳体(154)、电机(155)、安装板(156)、活动杆(157)、长杆(158)和驱动机构(159),所述安装座(151)中部设置有绕线辊(152),所述挡线板(153)前后水平相对固定于绕线辊(152)外表面,所述壳体(154)与安装座(151)前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55)安装于壳体(154)前端面右端,所述安装板(156)与壳体(154)内部右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157)与安装板(156)前端面上端铰接,并且活动杆(157)与电机(155)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长杆(158)与活动杆(157)上端铰接,所述壳体(154)内部左端设置有驱动机构(159),所述安装座(151)与底座(1)顶部左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坡屋面高大模板体系稳定性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2)前端面设置有控制开关(3),所述机体(2)右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端(4),所述机体(2)右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端(5),所述第一连接端(4)右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线(6),所述第二连接端(5)右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线(7),所述机体(2)顶部设置有底板(8),所述底板(8)顶部四端固定有支柱(9),所述支柱(9)外表面上端设置有隔板(10),所述支柱(9)顶部固定有顶板(11),所述顶板(11)顶端中部安装有监测器(12),并且第一连接线(6)与监测器(12)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监测器(12)底端中部设置有吊锤线(13),所述吊锤线(13)底部设置有吊锤(14),所述机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磊邱壮丰陈超健罗启云秦龙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