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擦拭轴径表面水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562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擦拭轴径表面水渍装置,包括磁力座,所述磁力座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前表面装配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后侧壁装配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前后对称固定安装有海绵,前后侧的所述海绵相靠近的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无纱布,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后侧壁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前侧壁均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棘轮,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均设有凹槽,解决了轴径在清洗工序后,工件的表面会出现大量的水渍,直接进入到下一工序中,影响光学测量机的测量精准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擦拭轴径表面水渍装置
本技术涉及轴径辅助加工设备
,具体领域为一种可擦拭轴径表面水渍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产品中,轴类零件适用于一个或多个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维护操作中。它们在机器中用来支承齿轮、带轮等传动零件,以传递转矩或运动。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一般由同心轴的外圆柱面、圆锥面、内孔和螺纹及相应的端面所组成。目前,轴径在加工过程中,工件在清洗工序后,工件的表面会出现大量的水渍,直接进入到下一工序中,不仅影响加工的质量,同时影响光学测量机的测量精准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擦拭轴径表面水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擦拭轴径表面水渍装置,包括磁力座,所述磁力座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前表面装配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后侧壁装配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前后对称固定安装有海绵,前后侧的所述海绵相靠近的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无纱布,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后侧壁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前侧壁均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棘轮,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均活动设有拉动杆,所述拉动杆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棘爪,所述拉动杆的上端均活动贯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上表面,所述棘爪和凹槽的内腔上表面之间设有弹簧,下侧的所述转轴的前端活动贯穿第一壳体的前表面,下侧的所述转轴的前端和第一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上侧的所述转轴后端活动贯穿第二壳体的后侧壁,上侧的所述转轴后端和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拉动杆的上端均固定安装有操作手柄。优选的,所述操作手柄的下表面均左右与对称固定安装有锥形限位杆,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均左右对称设有限位孔,所述锥形限位杆均和限位孔配合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可擦拭轴径表面水渍装置,设有棘爪、棘轮、弹簧、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拉动杆和无纱布,通过棘爪和棘轮的相互配合使用,即实现对轴径的外表面进行擦拭,解决了目前,轴径在加工过程中,工件在清洗工序后,工件的表面会出现大量的水渍,直接进入到下一工序中,不仅影响加工的质量,同时影响光学测量机的测量精准度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壳体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壳体后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磁力座、2-第一壳体、3-第一支撑杆、4-第二壳体、5-第二支撑杆、6-海绵、7-无纱布、8-转轴、9-棘轮、10-凹槽、11-拉动杆、12-棘爪、13-弹簧、14-操作手柄、15-锥形限位杆、16-限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擦拭轴径表面水渍装置,请参阅图1,包括磁力座1,磁力座1的作用是便于对装置进行固定,同时便于在不同的位置固定,通过磁力相互吸引固定,便于对装置的使用,磁力座1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壳体2,第一壳体2的作用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3,第一壳体2的前表面装配有第一支撑杆3,第一支撑杆3起到支撑的作用,第一支撑杆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壳体4,第二壳体4的作用是便于第二支撑杆5转动,第二壳体4的后侧壁装配有第二支撑杆5,第二支撑杆5起到支撑的作用,第二支撑杆5的上端固定前后对称固定安装有海绵6,前后侧的海绵6相靠近的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无纱布7,通过前后侧的海绵6起到弹性的作用,对无纱布7进行支撑,无纱布7对轴径进行擦拭水渍,同时避免划伤工件的外表面,通过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5支撑,确保无纱布7对工件擦拭,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壳体2的内腔后侧壁和第二壳体4的内腔前侧壁均转动安装有转轴8,转轴8的作用是便于带动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5转动,调整无纱布7的位置,便于对位于不同高度的轴径进行擦拭水渍,便于使用,转轴8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棘轮9,棘轮9的作用是实现对转轴8进行限位,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和第二壳体4的上表面均设有凹槽10,凹槽10的作用是便于安装棘爪12,凹槽10的内腔均活动设有拉动杆11,拉动杆11的作用是带动棘爪12的上下运动,实现对棘轮9的固定,拉动杆11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棘爪12,棘爪12的作用是和棘轮9配合使用,实现对棘轮9进行固定,同时实现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5角度的调整,拉动杆11的上端均活动贯穿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4的上表面,棘爪12和凹槽10的内腔上表面之间设有弹簧13,弹簧13的作用是给予棘爪12卡接的动力,下侧的转轴8的前端活动贯穿第一壳体2的前表面,下侧的转轴8的前端和第一支撑杆3的下端固定连接,上侧的转轴8后端活动贯穿第二壳体4的后侧壁,上侧的转轴8后端和第二支撑杆5固定连接。具体而言,拉动杆11的上端均固定安装有操作手柄14,便于对拉动杆11上下运动操作。具体而言,操作手柄14的下表面均左右与对称固定安装有锥形限位杆15,锥形限位杆15的作用是对拉动杆11进行限位,确保棘爪12运动平稳,且和棘轮9精准配合,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4的上表面均左右对称设有限位孔16,锥形限位杆15均和限位孔16配合使用。工作原理:本技术是一种可擦拭轴径表面水渍装置,使用此装置时,通过磁力座1将装置和使用处进行固定,根据轴径的高度不同,进行调整无纱布7的位置,向上运动位于第一壳体2内腔的拉动杆11,棘爪12挤压弹簧13,同时棘爪12和棘轮9分离,转动第一支撑杆3,转动到使用的角度,即松开拉动杆11,在弹簧13的作用下,棘爪12和棘轮9卡接,即实现对第一支撑杆3进行固定,同样操作,向上运动位于第二壳体4内腔的拉动杆11,棘爪12和棘轮9分离,转动第二支撑杆5,确保无纱布7将轴径夹在中间,实现对轴径的表面进行擦拭水渍,结构简单,便于调节使用,实用性强。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擦拭轴径表面水渍装置,包括磁力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力座(1)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2)的前表面装配有第一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壳体(4),所述第二壳体(4)的后侧壁装配有第二支撑杆(5),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上端固定前后对称固定安装有海绵(6),前后侧的所述海绵(6)相靠近的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无纱布(7),所述第一壳体(2)的内腔后侧壁和所述第二壳体(4)的内腔前侧壁均转动安装有转轴(8),所述转轴(8)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棘轮(9),所述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壳体(4)的上表面均设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的内腔均活动设有拉动杆(11),所述拉动杆(11)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棘爪(12),所述拉动杆(11)的上端均活动贯穿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4)的上表面,所述棘爪(12)和凹槽(10)的内腔上表面之间设有弹簧(13),下侧的所述转轴(8)的前端活动贯穿第一壳体(2)的前表面,下侧的所述转轴(8)的前端和第一支撑杆(3)的下端固定连接,上侧的所述转轴(8)后端活动贯穿第二壳体(4)的后侧壁,上侧的所述转轴(8)后端和第二支撑杆(5)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擦拭轴径表面水渍装置,包括磁力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力座(1)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2)的前表面装配有第一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壳体(4),所述第二壳体(4)的后侧壁装配有第二支撑杆(5),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上端固定前后对称固定安装有海绵(6),前后侧的所述海绵(6)相靠近的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无纱布(7),所述第一壳体(2)的内腔后侧壁和所述第二壳体(4)的内腔前侧壁均转动安装有转轴(8),所述转轴(8)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棘轮(9),所述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壳体(4)的上表面均设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的内腔均活动设有拉动杆(11),所述拉动杆(11)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棘爪(12),所述拉动杆(11)的上端均活动贯穿第一壳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腾飞马野宋海申孙宇王维国陈涛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新晨动力机械沈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