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型增容式智能恒温电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59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了一种组合型增容式智能恒温电热水器,包括底壳和面壳,所述底壳与面壳扣合,还包括控制主板、预热模块、即热模块和混水模块,所述预热模块安装在底壳内,所述即热模块安装在预热模块上,所述混水模块安装在底壳内,所述控制主板安装在预热模块上,所述预热模块、即热模块皆与混水模块连接,所述预热模块包括第一储水内胆和第二储水内胆;本组合型增容式智能恒温电热水器的预热模块和即热模块能够实时加热水或预先加热两内胆中的水,便于使用者使用,通过混水模块能够有效地减小冷热水压不均二到来的出水水温拨动;本电热水器体积小、加热块、出水热量大和内胆结垢少,且出水温度均衡和出水压力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型增容式智能恒温电热水器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型增容式智能恒温电热水器。
技术介绍
热水器就是指通过各种物理原理,在一定时间内使冷水温度升高变成热水的一种装置。按照原理不同可分为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磁能热水器、空气能热水器,暖气热水器等。普通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和空气热源泵热水器加热后的输出水压和冷水端的供水都源自市政供给的自来水,即同一水源。普通储水式热水器,体积大,加热时间长,内胆结水垢快,出水量少,耗电量大。热水出口必须安装手动混水阀调水温,容易烫伤使用者。它们冷、热水的输入和输出的水压几近相等,而使用中水压经常波动,水温忽冷忽热水温还具有烫伤使用人员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组合型增容式智能恒温电热水器。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如下方案:一种组合型增容式智能恒温电热水器,包括底壳和面壳,所述底壳与面壳扣合,还包括控制主板、预热模块、即热模块和混水模块,所述预热模块安装在底壳内,所述即热模块安装在预热模块上,所述混水模块安装在底壳内,所述控制主板安装在预热模块上,所述预热模块、即热模块皆与混水模块连接,所述预热模块包括第一储水内胆和第二储水内胆,所述第一储水内胆与第二储水内胆通过若干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储水内胆位于第一储水内胆的上方,所述第一储水内胆中安装有发热管,所述第一储水内胆内设有进水支管,所述进水支管的一端靠近第一储水内胆的内底璧且进水支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储水内胆的外部,所述进水支管与混水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储水内胆内设有热水管,所述热水管的一端靠近第二储水内胆的内顶壁且热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储水内胆的外部,所述即热模块包括加热箱体和出水管,所述加热箱体的进水端与混水模块连接,所述加热箱体的出水端与出水管的一端连接,出水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出水接口连接,所述出水接口安装在底壳上。进一步,所述混水模块包括进水接口、进水管、混水阀、热水接管、混水管和水流量传感器,所述进水接口安装在底壳上,所述进水接口与进水管的一端连接,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混水阀的冷水进水端连接,混水阀的热水进水端与热水管连接,所述混水阀的出水端与混水管的一端连接,混水管的另一端与加热箱体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混水管上设有水流量传感器,所述进水支管与进水管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储水内胆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排污口处设有排污阀。进一步,所述第一储水内胆和第二出水内胆的外侧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上安装有加热箱体和控制主板。进一步,所述控制主板与水流量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板与混水阀电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本组合型增容式智能恒温电热水器的预热模块和即热模块能够实时加热水或预先加热两内胆中的水,便于使用者使用,通过混水模块能够有效地减小冷热水压不均二到来的出水水温拨动;本电热水器体积小、加热块、出水热量大和内胆结垢少,且出水温度均衡和出水压力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即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预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预热模块的内部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底壳,2.面壳,3.隔热层,4.第一储水内胆,5.第二储水内胆,6.连接管,7.加热箱体,8.控制主板,9.进水接口,10.进水管,11.混水阀,12.热水接管,13.混水管,14.水流量传感器,15.出水管,16.出水接口,17.排污口,18.发热管,19.热水管,20.进水支管,21.温度传感器。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组合型增容式智能恒温电热水器,包括底壳1和面壳2,所述底壳1与面壳2扣合,还包括控制主板8、预热模块、即热模块和混水模块,所述预热模块安装在底壳1内,所述即热模块安装在预热模块上,所述混水模块安装在底壳1内,所述控制主板8安装在预热模块上,所述预热模块、即热模块皆与混水模块连接,所述预热模块包括第一储水内胆4和第二储水内胆5,所述第一储水内胆4与第二储水内胆5通过若干连接管6连接,所述第二储水内胆5位于第一储水内胆4的上方,所述第一储水内胆4中安装有发热管18,所述第一储水内胆4内设有进水支管20,所述进水支管20的一端靠近第一储水内胆4的内底璧且进水支管20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储水内胆4的外部,所述进水支管20与混水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储水内胆5内设有热水管19,所述热水管19的一端靠近第二储水内胆5的内顶壁且热水管19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储水内胆5的外部,所述即热模块包括加热箱体7和出水管15,所述加热箱体7的进水端与混水模块连接,所述加热箱体7的出水端与出水管15的一端连接,出水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21,出水管15的另一端与出水接口16连接,所述出水接口16安装在底壳1上。其中,底壳1和面壳2构成本电热水器的保护外壳,控制主板8包括控制器及其他相关的控制电路,预热模块用于预储水并将水加热,即热模块用于实时将冷水升温加热,混水模块用于调节出水水温;预热模块的第一储水内胆4和第二储水内胆5用于预存水,连接管6用于接通第一储水内胆4和第二储水内胆5,发热管18用于加热第一储水内胆4中的水,热水通过连接管6进入至第二储水内胆5中,进水支管20用于将水排入至第一储水内胆4中进行加热,热水管19用于将第二储水内胆5中热水排出;即热模块的加热箱体7用于实时加热冷水,出水管15用于将加热箱体7中被实时加热的水排出,出水接口用于连接外接用水设备,温度传感器21用于检测出水温度,为现有的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混水模块包括进水接口9、进水管10、混水阀11、热水接管12、混水管13和水流量传感器14,所述进水接口9安装在底壳1上,所述进水接口9与进水管10的一端连接,进水管10的另一端与混水阀11的冷水进水端连接,混水阀11的热水进水端与热水管19连接,所述混水阀11的出水端与混水管13的一端连接,混水管13的另一端与加热箱体7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混水管13上设有水流量传感器14,所述进水支管20与进水管10连接。其中,进水接口9用于连接水源,进水管10用于将冷水通入至混水阀11和进水支管20中,热水接管12用于连接热水管19和混水阀11,混水阀11用于将冷热水混合后通过混水管13传输至发热箱体中,水流量传感器14用于控制混水管13的通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储水内胆4的底部设有排污口17,排污口17处设有排污阀。其中,排污口17用于排出第一储水内胆4中的水垢。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储水内胆4和第二出水内胆的外侧设有隔热层3,所述隔热层3上安装有加热箱体7和控制主板8。其中,隔热层3能够对第一储水内胆4和第二储水内胆5进行隔热和保温。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控制主板8与水流量传感器14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板8与混水阀11电连接。其中,控制主板8用于控制水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型增容式智能恒温电热水器,包括底壳和面壳,所述底壳与面壳扣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主板、预热模块、即热模块和混水模块,所述预热模块安装在底壳内,所述即热模块安装在预热模块上,所述混水模块安装在底壳内,所述控制主板安装在预热模块上,所述预热模块、即热模块皆与混水模块连接,所述预热模块包括第一储水内胆和第二储水内胆,所述第一储水内胆与第二储水内胆通过若干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储水内胆位于第一储水内胆的上方,所述第一储水内胆中安装有发热管,所述第一储水内胆内设有进水支管,所述进水支管的一端靠近第一储水内胆的内底璧且进水支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储水内胆的外部,所述进水支管与混水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储水内胆内设有热水管,所述热水管的一端靠近第二储水内胆的内顶壁且热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储水内胆的外部,所述即热模块包括加热箱体和出水管,所述加热箱体的进水端与混水模块连接,所述加热箱体的出水端与出水管的一端连接,出水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出水接口连接,所述出水接口安装在底壳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型增容式智能恒温电热水器,包括底壳和面壳,所述底壳与面壳扣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主板、预热模块、即热模块和混水模块,所述预热模块安装在底壳内,所述即热模块安装在预热模块上,所述混水模块安装在底壳内,所述控制主板安装在预热模块上,所述预热模块、即热模块皆与混水模块连接,所述预热模块包括第一储水内胆和第二储水内胆,所述第一储水内胆与第二储水内胆通过若干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储水内胆位于第一储水内胆的上方,所述第一储水内胆中安装有发热管,所述第一储水内胆内设有进水支管,所述进水支管的一端靠近第一储水内胆的内底璧且进水支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储水内胆的外部,所述进水支管与混水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储水内胆内设有热水管,所述热水管的一端靠近第二储水内胆的内顶壁且热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储水内胆的外部,所述即热模块包括加热箱体和出水管,所述加热箱体的进水端与混水模块连接,所述加热箱体的出水端与出水管的一端连接,出水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出水接口连接,所述出水接口安装在底壳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有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罗克斯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