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偿阀及液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5289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补偿阀及液压系统,补偿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开设有同轴线设置且相互连通的工作腔、弹簧腔和控制腔,所述工作腔与节流阀的出油口连通,所述控制腔与执行器的出油口连通;阀芯,其上开设有与所述工作腔和弹簧腔均连通的信号油路,所述阀芯穿设在所述工作腔、所述弹簧腔和所述控制腔中;所述阀芯上设置有环形锥面,所述环形锥面能够与控制腔的腔底面抵接,以密封所述控制腔;弹力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阀体上,且一端位于所述弹簧腔中与所述阀芯抵接,所述弹力调节组件能够调节所述阀芯受到的弹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消除补偿阀的阀芯与控制腔之间存在的间隙,避免在系统在不工作时液压油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补偿阀及液压系统
本技术涉及液压
,尤其涉及一种补偿阀及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在工程机械重力下放液压系统中,一般由节流阀和补偿阀组合成补偿阀,用以控制负载的下降速度,使下降速度只与节流阀开度有关,不会因为负载大小的改变而下降速度不同,可以有效的提高负载下降的操作性能。在现有技术中,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补偿阀一般为滑阀式结构,因此补偿阀的阀芯和控制腔间不可避免的存在间隙泄漏,使系统在不工作时(负载保持状态),系统的液压油泄漏量超标,影响整车系统的保持性能。因此,需要一种补偿阀及液压系统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补偿阀及液压系统,能够消除补偿阀的阀芯与控制腔之间存在的间隙,避免在系统在不工作时液压油泄漏。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补偿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开设有同轴线设置且相互连通的工作腔、弹簧腔和控制腔,所述工作腔与节流阀的出油口连通,所述控制腔与执行器的出油口连通;阀芯,其上开设有与所述工作腔和所述弹簧腔均连通的信号油路,所述阀芯穿设在所述工作腔、所述弹簧腔和所述控制腔中;所述阀芯上设置有环形锥面,所述环形锥面能够与所述控制腔的腔底面抵接,以密封所述控制腔;弹力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阀体上,且一端位于所述弹簧腔中与所述阀芯抵接,所述弹力调节组件能够调节所述阀芯受到的弹力。进一步地,所述弹力调节组件包括:具有中空腔的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阀体开设有弹簧腔的一端连接;<br>弹簧组件,穿设在所述壳体的中空腔中,且一端与所述阀芯开设有所述信号油路的一端抵接;螺杆组件,穿设在所述中空腔中,一端与所述弹簧组件的另一端抵接;调节螺母,转动设置在所述中空腔中,且与所述螺杆组件螺接。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组件包括:压缩弹簧和抵接件,所述抵接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信号油路,另一端与所述压缩弹簧抵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螺杆组件抵接。进一步地,所述螺杆组件包括螺杆件和弹簧座,所述弹簧座的一端与所述压缩弹簧抵接,另一端与所述螺杆件抵接,所述螺杆件上螺接有所述调节螺母。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与所述阀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进一步地,还包括螺堵,所述螺堵与所述阀体设置有所述控制腔的一端螺接。进一步地,所述螺堵包括同轴设置的螺接部和限位部,所述阀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控制腔同轴设置且连通的第一螺纹孔,所述螺接部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接,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阀体设置有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一端抵接。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背离所述螺接部的一端开设有内六角孔。进一步地,所述螺堵与所述阀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一种液压系统,其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补偿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补偿阀,在阀体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工作腔、弹簧腔和控制腔,在工作腔、弹簧腔和控制腔中设置有一个阀芯,阀芯上设置有环形锥面,当系统不工作时,工作腔中的液压压力为零,控制腔的液压油推动阀芯向弹簧腔一侧运动,使得环形锥面与控制腔的腔底面抵接,从而密封控制腔,防止液压油通过密封腔与阀芯之间的间隙流入工作腔排出,导致液压油泄漏。通过设置环形锥面能够消除阀芯与控制腔之间的间隙,从而保证系统保持性能。本技术所提供的液压系统,其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补偿阀,能够消除补偿阀的阀芯与控制腔之间存在的间隙,避免在系统在不工作时液压油泄漏,从而提高液压系统的保持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补偿阀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阀体;11、工作腔;2、阀芯;21、信号油路;22、环形锥面;3、弹力调节组件;31、壳体;32、抵接件;33、压缩弹簧;34、弹簧座;35、螺杆件;36、调节螺母;4、螺堵;41、螺接部;42、限位部;5、节流阀;6、执行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为了在设置有补偿阀的液压系统不工作时,能够具有良好的保持性能,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补偿阀。本补偿阀包括:阀体1、阀芯2和弹力调节组件3,其中,阀体1上开设有同轴线设置且相互连通的工作腔11、弹簧腔和控制腔,工作腔11与节流阀5的出油口连通,控制腔与执行器6的出油口连通;阀芯2上开设有与工作腔11和弹簧腔均连通的信号油路21,阀芯2穿设在工作腔11、弹簧腔和控制腔中;阀芯2上设置有环形锥面22,环形锥面22能够与控制腔的腔底面抵接,以密封控制腔;弹力调节组件3设置在阀体1上,且一端位于弹簧腔中与阀芯2抵接,弹力调节组件3能够调节阀芯2受到的弹力。当液压系统工作时,位于补偿阀的阀芯2一侧的控制腔为节流阀5的阀前压力,位于补偿阀的阀芯2另一侧的工作腔11为节流阀5阀后压力,经阀芯2内部的信号油路21传递至弹簧腔,该压力同补偿阀的弹力调节组件3设定的弹力一起与补偿阀的控制腔中的压力实现压力平衡并进行补偿,以保证节流阀5前后压差为补偿阀的弹力调节组件3的设定值,从而保证流经节流阀5的流量只和节流阀5开度有关。当液压系统不工作时,工作腔11中的液压压力为零,控制腔的液压油推动阀芯2向弹簧腔一侧运动,使得环形锥面22与控制腔的腔底面抵接,从而密封控制腔,防止液压油通过密封腔与阀芯2之间的间隙流入工作腔11排出,导致液压油泄漏。通过设置环形锥面22能够消除阀芯2与控制腔之间的间隙,从而保证系统保持性能。通过设置弹力调节组件3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施加在阀芯2上的弹力,使得本补偿阀能够在不同场合的使用,增加了本补偿阀的适应性。进一步地,弹力调节组件3包括:壳体31、弹簧组件、螺杆组件和调节螺母36,其中壳体31具有中空腔,壳体31与阀体1开设有弹簧腔的一端连接;弹簧组件穿设在壳体31的中空腔中,且一端与阀芯2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补偿阀,其特征在于,包括:/n阀体(1),所述阀体(1)上开设有同轴线设置且相互连通的工作腔(11)、弹簧腔和控制腔,所述工作腔(11)与节流阀(5)的出油口连通,所述控制腔与执行器(6)的出油口连通;/n阀芯(2),其上开设有与所述工作腔(11)和所述弹簧腔均连通的信号油路(21),所述阀芯(2)穿设在所述工作腔(11)、所述弹簧腔和所述控制腔中;/n所述阀芯(2)上设置有环形锥面(22),所述环形锥面(22)能够与所述控制腔的腔底面抵接,以密封所述控制腔;/n弹力调节组件(3),设置在所述阀体(1)上,且一端位于所述弹簧腔中与所述阀芯(2)抵接,所述弹力调节组件(3)能够调节所述阀芯(2)受到的弹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偿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1),所述阀体(1)上开设有同轴线设置且相互连通的工作腔(11)、弹簧腔和控制腔,所述工作腔(11)与节流阀(5)的出油口连通,所述控制腔与执行器(6)的出油口连通;
阀芯(2),其上开设有与所述工作腔(11)和所述弹簧腔均连通的信号油路(21),所述阀芯(2)穿设在所述工作腔(11)、所述弹簧腔和所述控制腔中;
所述阀芯(2)上设置有环形锥面(22),所述环形锥面(22)能够与所述控制腔的腔底面抵接,以密封所述控制腔;
弹力调节组件(3),设置在所述阀体(1)上,且一端位于所述弹簧腔中与所述阀芯(2)抵接,所述弹力调节组件(3)能够调节所述阀芯(2)受到的弹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偿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调节组件(3)包括:
具有中空腔的壳体(31),所述壳体(31)与所述阀体(1)开设有弹簧腔的一端连接;
弹簧组件,穿设在所述壳体(31)的中空腔中,且一端与所述阀芯(2)开设有所述信号油路(21)的一端抵接;
螺杆组件,穿设在所述中空腔中,一端与所述弹簧组件的另一端抵接;
调节螺母(36),转动设置在所述中空腔中,且与所述螺杆组件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补偿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件包括:压缩弹簧(33)和抵接件(32),所述抵接件(3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信号油路(21),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坚持任健刘志政薛守康吴绍泽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林德液压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