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铝单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049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铝单板,包括主面板、翻边、主加强梁、侧加强梁、第一横梁、承压板和承压复位机构;在主面板下表面四周竖直设有翻边,并整体成型;在主面板下表面中间位置设有主加强梁,且在其下表面相对两侧设有侧加强梁,侧加强梁分别与主面板以及翻边连接;在侧加强梁之间沿主加强梁长度方向水平间隔设有数个第一横梁,且在第一横梁上设有承压复位机构,并在承压复位机构与主加强梁之间竖直横向设有弧形结构的承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主面板以及承压板变形时,承压板的形变量被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复位,从而在压力消失后保持主面板的形状复位,达到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铝单板
本技术涉及板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铝单板。
技术介绍
铝单板是指经过铬化等处理后,再采用氟碳喷涂技术,加工形成的建筑装饰材料。氟碳涂层具有卓越的抗腐蚀性和耐候性,能抗酸雨、盐雾和各种空气污染物,耐冷热性能极好,能抵御强烈紫外线的照射,能长期保持不褪色、不粉化,使用寿命长;因此板适用于各种建筑内外墙、大堂门面、柱饰、高架走廊、人行天桥、电梯包边、阳台包装、广告指示牌、室内异形吊顶等的装饰。铝单板其构造主要由面板、加强筋和角码等部件组成,其具有无光污染、重量轻、抗压强度高等优点,广泛用于建筑幕墙上;但是现有的铝单板在垂直方向上抗压性能较差,导致铝单板的主面板受到挤压容易变形,造成损失;同时,现有的铝单板的主面板与翻边之间在受外力作用下,也容易产生变形扭曲,这不仅会影响到幕墙的美观,更会影响到幕墙的安全。因此,以上问题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铝单板,在主面板以及承压板变形时,承压板的形变量能够被第一减震装置以及第二减震装置复位,从而在压力消失后保持主面板的形状复位,达到了减震的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铝单板,其创新点在于:包括主面板、翻边、主加强梁、侧加强梁、第一横梁、承压板和承压复位机构;所述主面板水平纵向设置,且在其下表面四周边沿还竖直对称设有翻边,并整体成型;在所述主面板的下表面中间位置还水平纵向固定设有主加强梁,且所述主加强梁为倒U形结构;在所述主面板的下表面相对两侧还分别竖直对称设有侧加强梁,且每一所述侧加强梁均为水平纵向设置的倒L形结构,每一所述侧加强梁的长直角边外表面分别与对应所述翻边的内表面抵紧贴合固定连接,且其短直角边外表面分别与所述主面板的下表面抵紧贴合固定连接;在左右两个所述侧加强梁之间的偏下位置沿主加强梁长度方向还依次水平间隔设有数个第一横梁,每一所述第一横梁均水平横向设置,且分别与对应所述侧加强梁的长直角边内表面固定连接;在每一所述第一横梁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还水平横向设有承压复位机构,且在每一所述承压复位机构与所述主加强梁之间还竖直设有承压板,每一所述承压板均为竖直横向设置的弧形结构,且其外表面中部分别与所述主加强梁的两端固定连接,每一所述承压板的两端以及其内表面中间位置分别与对应所述承压复位机构固定连接,并分别通过承压复位机构进行缓冲减震。优选的,每一所述承压复位机构均包括第一减震装置、第二减震装置、第二横梁和基座;每一所述基座均为水平设置的方形结构,且分别固定设置在对应所述第一横梁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在每一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还水平设有第二减震装置,每一所述第二减震装置的固定端分别与对应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螺接固定,且其减震端的运动方向均竖直上下设置,并分别与对应所述承压板的内表面中间位置抵紧贴合;在每一所述基座的左右两侧面上还垂直对称设有第一减震装置,每一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的固定端分别与对应所述基座螺接固定,且其减震端的运动方向均水平横向设置,在每一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的减震端中间位置还水平横向设有第二横梁,每一所述第二横梁的一端分别与对应所述侧加强梁的长直角边内表面固定连接,且其另一端分别水平横向穿过对应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的减震端,并与对应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的固定端固定连接;每一所述承压板的两端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的减震端上侧面固定连接,承压板竖直方向承压后,其两端分别带动对应第一减震装置的减震端向外水平横向运动。优选的,每一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均包括减震框、橡胶垫、第一磁铁、第二磁铁、伸缩杆和第二固定板;每一所述减震框均为水平设置的中空长方体结构,且在其上表面还水平贴合固定设有橡胶垫;在每一所述减震框的内顶面还水平固定设有第二磁铁,且在每一所述第二磁铁的正下方还水平间隔设有第一磁铁;每一所述第一磁铁均与对应所述第二磁铁相匹配,且其设置位置均与对应所述第二磁铁的设置位置相对应;每一所述第一磁铁均与对应所述第二磁铁相斥设置,且在每一所述第一磁铁的下表面中间位置还前后对称竖直设有伸缩杆,每一所述伸缩杆的上端均与对应所述第一磁铁固定连接,且其下端均竖直向下延伸出对应所述减震框的下表面,并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每一所述第二固定板均为水平设置的长方形结构,且在其上表面的四个直角处还垂直贯穿设有用于安装的第二贯通孔。优选的,还包括滚轮基座和滚轮;在每一所述伸缩杆的左右两侧偏上位置还水平对称设有滚轮基座,每一所述滚轮基座均水平设于对应所述减震框内,且其一端均与对应所述伸缩杆垂直固定连接,在每一所述滚轮基座的另一端还竖直转动设有滚轮,且每一所述滚轮均与对应所述减震框的内侧壁贴合;每一所述伸缩杆分别沿对应所述减震框的下表面竖直上下滑动,且每一所述滚轮均沿对应所述减震框的内侧壁竖直上下滚动。优选的,每一所述橡胶垫的上表面均与对应所述承压板的内表面相匹配。优选的,每一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分别通过第二固定板与对应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螺接固定,且每一所述减震框的运动方向均竖直上下设置,并分别通过橡胶垫与对应所述承压板的内表面中间位置抵紧贴合。优选的,每一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均包括复位框、压板、支撑杆、第一固定板和减震弹簧;每一所述复位框均为水平设置的中空长方体结构,且在其内部中间位置还水平设有压板,每一所述压板均为与对应所述复位框内部相匹配的长方形结构,且其侧面分别抵紧贴合在对应所述复位框的内侧壁上;在每一所述压板的上表面四个直角处还竖直对称设有减震弹簧,每一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分别与对应所述复位框的内顶面固定连接,且其下端分别与对应所述压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在每一所述压板的下表面四个直角处还竖直对称设有支撑杆,且每一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均与对应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每一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分别竖直向下延伸出对应所述复位框的下表面,并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每一所述第一固定板均为水平设置的长方形结构,且在其上表面的四个直角处还垂直贯穿设有用于安装的第一贯通孔。优选的,每一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分别通过第一固定板与对应所述基座的左右侧面螺接固定,且每一所述复位框的运动方向均水平横向设置。优选的,每一所述第二横梁分别与对应所述减震弹簧互不干涉设置,且其另一端分别垂直贯穿对应所述复位框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并分别与对应所述压板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优选的,每一所述承压板的两端分别与对应所述复位框的侧面偏上位置固定连接,承压板竖直方向承压后,其两端分别带动复位框沿对应第二横梁向外水平横向运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主加强梁和侧加强梁,不仅使得主面板在沿主加强梁长度方向上不易扭曲变形,同时,侧加强梁还起到了防止翻边扭曲变形的作用;(2)本技术通过设置承压复位机构,使得主面板承压时,沿垂直于主加强梁方向的压力通过承压板传递给两个侧加强梁以及第二横梁,从而维持主面板的稳定;(3)本技术在主面板以及承压板变形时,承压板的形变量能够被第一减震装置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铝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面板、翻边、主加强梁、侧加强梁、第一横梁、承压板和承压复位机构;所述主面板水平纵向设置,且在其下表面四周边沿还竖直对称设有翻边,并整体成型;在所述主面板的下表面中间位置还水平纵向固定设有主加强梁,且所述主加强梁为倒U形结构;在所述主面板的下表面相对两侧还分别竖直对称设有侧加强梁,且每一所述侧加强梁均为水平纵向设置的倒L形结构,每一所述侧加强梁的长直角边外表面分别与对应所述翻边的内表面抵紧贴合固定连接,且其短直角边外表面分别与所述主面板的下表面抵紧贴合固定连接;在左右两个所述侧加强梁之间的偏下位置沿主加强梁长度方向还依次水平间隔设有数个第一横梁,每一所述第一横梁均水平横向设置,且分别与对应所述侧加强梁的长直角边内表面固定连接;在每一所述第一横梁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还水平横向设有承压复位机构,且在每一所述承压复位机构与所述主加强梁之间还竖直设有承压板,每一所述承压板均为竖直横向设置的弧形结构,且其外表面中部分别与所述主加强梁的两端固定连接,每一所述承压板的两端以及其内表面中间位置分别与对应所述承压复位机构固定连接,并分别通过承压复位机构进行缓冲减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铝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面板、翻边、主加强梁、侧加强梁、第一横梁、承压板和承压复位机构;所述主面板水平纵向设置,且在其下表面四周边沿还竖直对称设有翻边,并整体成型;在所述主面板的下表面中间位置还水平纵向固定设有主加强梁,且所述主加强梁为倒U形结构;在所述主面板的下表面相对两侧还分别竖直对称设有侧加强梁,且每一所述侧加强梁均为水平纵向设置的倒L形结构,每一所述侧加强梁的长直角边外表面分别与对应所述翻边的内表面抵紧贴合固定连接,且其短直角边外表面分别与所述主面板的下表面抵紧贴合固定连接;在左右两个所述侧加强梁之间的偏下位置沿主加强梁长度方向还依次水平间隔设有数个第一横梁,每一所述第一横梁均水平横向设置,且分别与对应所述侧加强梁的长直角边内表面固定连接;在每一所述第一横梁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还水平横向设有承压复位机构,且在每一所述承压复位机构与所述主加强梁之间还竖直设有承压板,每一所述承压板均为竖直横向设置的弧形结构,且其外表面中部分别与所述主加强梁的两端固定连接,每一所述承压板的两端以及其内表面中间位置分别与对应所述承压复位机构固定连接,并分别通过承压复位机构进行缓冲减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铝单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承压复位机构均包括第一减震装置、第二减震装置、第二横梁和基座;每一所述基座均为水平设置的方形结构,且分别固定设置在对应所述第一横梁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在每一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还水平设有第二减震装置,每一所述第二减震装置的固定端分别与对应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螺接固定,且其减震端的运动方向均竖直上下设置,并分别与对应所述承压板的内表面中间位置抵紧贴合;在每一所述基座的左右两侧面上还垂直对称设有第一减震装置,每一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的固定端分别与对应所述基座螺接固定,且其减震端的运动方向均水平横向设置,在每一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的减震端中间位置还水平横向设有第二横梁,每一所述第二横梁的一端分别与对应所述侧加强梁的长直角边内表面固定连接,且其另一端分别水平横向穿过对应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的减震端,并与对应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的固定端固定连接;每一所述承压板的两端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的减震端上侧面固定连接,承压板竖直方向承压后,其两端分别带动对应第一减震装置的减震端向外水平横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铝单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均包括减震框、橡胶垫、第一磁铁、第二磁铁、伸缩杆和第二固定板;每一所述减震框均为水平设置的中空长方体结构,且在其上表面还水平贴合固定设有橡胶垫;在每一所述减震框的内顶面还水平固定设有第二磁铁,且在每一所述第二磁铁的正下方还水平间隔设有第一磁铁;每一所述第一磁铁均与对应所述第二磁铁相匹配,且其设置位置均与对应所述第二磁铁的设置位置相对应;每一所述第一磁铁均与对应所述第二磁铁相斥设置,且在每一所述第一磁铁的下表面中间位置还前后对称竖直设有伸缩杆,每一所述伸缩杆的上端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美诺斯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