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齐永生专利>正文

地漏芯及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016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5
公开了一种地漏芯及地漏,地漏芯中,可转动密封结构经由转动轴枢转连接所述地漏芯本体以开启和密封所述出口,第二磁吸单元相对所述第一磁吸单元布置以提供阻碍第一密封件开启的磁吸力,其中,第一密封件上方的压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一力矩以及第一密封件重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二力矩之和小于所述配重件重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三力矩以及磁吸力相对转动轴的第四力矩之和时,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所述出口,第一密封件上方的压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一力矩以及第一密封件重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二力矩之和大于所述配重件重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三力矩以及磁吸力相对转动轴的第四力矩之和时,第一密封件开启所述出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漏芯及地漏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水管道
,特别是一种地漏芯及地漏。
技术介绍
地漏芯及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对卫浴间的异味控制非常重要。现有技术的地漏密封性能不好且无法精确控制开启调节的范围,导致该密封时开启,该开启时密封。在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强对本技术背景的理解,因此可能包含不构成在本国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地漏芯及地漏,其通过力矩布置显著提高了开启密封调节精度以及密封性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地漏芯包括,地漏芯本体,其包括液体通道和第一磁吸单元,所述液体通道包括入口和出口,可转动密封结构,其经由转动轴枢转连接所述地漏芯本体以开启和密封所述出口,所述可转动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件,其适配于所述出口以开启和密封所述出口,配重件,其与所述第一密封件分设于转动轴的转动轴线两侧,第二磁吸单元,其相对所述第一磁吸单元布置以提供阻碍第一密封件开启的磁吸力,其中,第一密封件上方的压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一力矩以及第一密封件重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二力矩之和小于所述配重件重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三力矩以及磁吸力相对转动轴的第四力矩之和时,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所述出口,第一密封件上方的压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一力矩以及第一密封件重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二力矩之和大于所述配重件重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三力矩以及磁吸力相对转动轴的第四力矩之和时,第一密封件开启所述出口。所述的地漏芯中,所述第一力矩至第四力矩中,第一力矩最大,第二力矩最小。所述的地漏芯中,所述第三力矩大于第四力矩。所述的地漏芯中,第二力矩小于或等于第三力矩。所述的地漏芯中,第一密封件向转动轴方向延伸且形成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密封所述地漏芯本体。所述的地漏芯中,第一密封件上方的压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一力矩以及第一密封件重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二力矩之和小于所述配重件重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三力矩、所述第二密封件的重力相对于转动轴的第五力矩以及磁吸力相对转动轴的第四力矩之和时,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所述出口,第一密封件上方的压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一力矩以及第一密封件重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二力矩之和大于所述配重件重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三力矩、所述第二密封件的重力相对于转动轴的第五力矩以及磁吸力相对转动轴的第四力矩之和时,第一密封件开启所述出口。所述的地漏芯中,所述第五力矩和第二力矩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所述的地漏芯中,第五力矩与第三力矩之和不小于第二力矩的数值。所述的地漏芯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和配重件的夹角为100-160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件和配重件的夹角为100-135度。所述的地漏芯中,在垂直于所述转动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一密封件的长度大于所述配重件。所述的地漏芯中,所述第一磁吸单元设在所述液体通道内壁,第二磁吸单元设在相对所述第一磁吸单元的第一密封件上;或者,所述第一磁吸单元设在所述液体通道外壁,第二磁吸单元设在相对所述第一磁吸单元的第一密封件上;或者,所述第一磁吸单元设在液体通道之外的地漏芯本体上,第二磁吸单元设在相对所述第一磁吸单元的配种件上。另一方面,一种地漏包括所述的地漏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生产、组装方便,通过力矩布置显著提高了开启密封调节精度以及密封性能,可靠性高,有利于提高封板与出水口的密封,防止下水道里面的气味和蚊虫返溢,影响防臭效果。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使得本技术的技术手段更加清楚明白,达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的程度,并且为了能够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下面以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说明书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地漏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地漏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地漏芯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解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1至附图3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以理解,技术人员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词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或“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书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为便于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附图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为了更好地理解,图1至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地漏芯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地漏芯包括,地漏芯本体1,其包括液体通道2和第一磁吸单元3,所述液体通道2包括入口4和出口5,可转动密封结构6,其经由转动轴9枢转连接所述地漏芯本体1以开启和密封所述出口5,所述可转动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件7,其适配于所述出口5以开启和密封所述出口5,配重件8,其与所述第一密封件7分设于转动轴9的转动轴9线两侧,第二磁吸单元10,其相对所述第一磁吸单元3布置以提供阻碍第一密封件7开启的磁吸力,其中,第一密封件7上方的压力相对转动轴9的第一力矩以及第一密封件7重力相对转动轴9的第二力矩之和小于所述配重件8重力相对转动轴9的第三力矩以及磁吸力相对转动轴9的第四力矩之和时,所述第一密封件7密封所述出口5,第一密封件7上方的压力相对转动轴9的第一力矩以及第一密封件7重力相对转动轴9的第二力矩之和大于所述配重件8重力相对转动轴9的第三力矩以及磁吸力相对转动轴9的第四力矩之和时,第一密封件7开启所述出口5。所述的地漏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漏芯,其包括,/n地漏芯本体,其包括液体通道和第一磁吸单元,所述液体通道包括入口和出口,/n可转动密封结构,其经由转动轴枢转连接所述地漏芯本体以开启和密封所述出口,所述可转动密封结构包括,/n第一密封件,其适配于所述出口以开启和密封所述出口,/n配重件,其与所述第一密封件分设于转动轴的转动轴线两侧,/n第二磁吸单元,其相对所述第一磁吸单元布置以提供阻碍第一密封件开启的磁吸力,其中,第一密封件上方的压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一力矩以及第一密封件重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二力矩之和小于所述配重件重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三力矩以及磁吸力相对转动轴的第四力矩之和时,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所述出口,第一密封件上方的压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一力矩以及第一密封件重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二力矩之和大于所述配重件重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三力矩以及磁吸力相对转动轴的第四力矩之和时,第一密封件开启所述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漏芯,其包括,
地漏芯本体,其包括液体通道和第一磁吸单元,所述液体通道包括入口和出口,
可转动密封结构,其经由转动轴枢转连接所述地漏芯本体以开启和密封所述出口,所述可转动密封结构包括,
第一密封件,其适配于所述出口以开启和密封所述出口,
配重件,其与所述第一密封件分设于转动轴的转动轴线两侧,
第二磁吸单元,其相对所述第一磁吸单元布置以提供阻碍第一密封件开启的磁吸力,其中,第一密封件上方的压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一力矩以及第一密封件重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二力矩之和小于所述配重件重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三力矩以及磁吸力相对转动轴的第四力矩之和时,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所述出口,第一密封件上方的压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一力矩以及第一密封件重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二力矩之和大于所述配重件重力相对转动轴的第三力矩以及磁吸力相对转动轴的第四力矩之和时,第一密封件开启所述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芯,其中,所述第一力矩至第四力矩中,第一力矩最大,第二力矩最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芯,其中,第二力矩小于或等于第三力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芯,其中,第一密封件向转动轴方向延伸且形成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密封所述地漏芯本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漏芯,其中,第一密封件上方的压力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齐永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