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装配式格构及生态护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981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格构,至少包括格构梁和预制固定锚块,所述预制固定锚块至少包括中间固定锚块和端部固定锚块,所述若干格构梁通过所述中间固定锚块和端部固定锚块相互连接构成装配式格构框架,其中,所述格构梁沿其自身长度方向按照非均匀分布的方式在其基体内设置有若干箍筋;所述预制固定锚块的中部按照贯穿所述预制固定锚块的块体的方式设置有预制锚杆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预制装配式格构外形简单,能够通过预制的方式对结构件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和安装,相互装配形成的格构框架抗裂性好;根据格构梁所受剪力的分布不同对箍筋的分布进行调节,有效地提高了格构的抗损性和耐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装配式格构及生态护坡
本技术涉及边坡加固
,尤其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格构及生态护坡。
技术介绍
格构护坡结合锚固加固方式是一种常用的地质灾害治理技术,在我国滑坡灾害治理与边坡防护工程中应用广泛。但普遍采用现场配筋和现场浇筑形式,由于现浇混凝土格构需要支模、配筋、浇筑及养护等工序,施工周期长,工艺复杂,且为达到锚固锁定所需要的承载能力,需要一定的养护周期,无法满足突发滑坡灾害快速加固的需要。格构的主要作用是将坡体的剩余下滑力或岩土压力分配给格构结点处的锚杆或锚索,然后通过锚索传递给坡体稳定地层,从而使坡体在由锚杆或锚索提供的锚固力的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因此格构仅仅是一种传力结构,而抗滑力主要由格构结点处设置的锚杆提供。目前我国在边坡工程加固治理中主要采用浆砌片石和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远远落后于建筑业发达的日本及欧美发达国家,浆砌片石由于其提供的抗滑阻力较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的低矮平缓边坡的防冲刷治理;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由于能提供较大的抗滑阻力,整体性较好且能与预应力锚索很好地协同受力因此在国内各种类型不同高度的边坡加固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以开挖为主的路堑边坡和填筑为主的路堤边坡加固治理中应用广泛。但是目前国内常用的浆砌块石格构和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存在以下缺点:需要较长时间的养护,不利于边坡的及早稳定,一般不能用于边坡抢险工程;边坡施工现场需要较多的模板和施工人员,不利于实现快速安装的建筑工业化;一般情况下边坡施工现场条件恶劣,在斜坡上设置模板、浇捣混凝土容易出现模板下滑、移位和混凝土漏浆影响支护结构质量的不利状况;现场现浇混凝土的振捣对边坡扰动较大,甚至会诱发大规模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技术人做出本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格构,至少包括格构梁和预制固定锚块,所述预制固定锚块至少包括中间固定锚块和端部固定锚块,所述若干格构梁的端部按照所述格构梁能够相互连接构成方便安装的装配式格构框架的方式与所述中间固定锚块或端部固定锚块卡接,其中,所述格构梁沿其自身长度方向按照非均匀分布的方式在其基体内设置有若干箍筋;所述预制固定锚块的中部按照贯穿所述预制固定锚块的块体的方式设置有能够传递格构梁所受剪力的预制锚杆孔;通过相互装配而形成的格构框架抗裂性好,且方便组合安装,另外根据格构梁所受剪力的分布不同对箍筋的分布进行调节,设置箍筋加密区和箍筋非加密区,能够有效地提高格构的抗损性和耐用性。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格构梁的基体内按照与其自身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的方式设置有条杆,其中,设置在同一所述格构梁的基体内且相互平行的四根条杆能够围绕成横截面为矩形的柱形框架,所述箍筋按照非均匀分布的方式套接在所述条杆构成的柱形框架上。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预制固定锚块的预制锚杆孔内设置有预应力锚杆,所述预制固定锚块的迎土面上还设置有嵌入安装所述格构梁的卡槽,所述预制固定锚块与所述卡槽相对应的凹槽面上还贯穿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孔。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格构梁的两端还设置有与所述预制固定锚快的卡槽匹配的限位块,其中,至少两根所述条杆的端部杆体按照U型弯折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限位块中,所述限位块和所述格构梁的基体一体浇筑而成,所述限位块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预制固定锚块的第二连接孔相匹配的第一连接孔。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根据构成格构梁框架的所述格构梁的不同位置所受剪切力不同,所述格构梁的基体内靠近所述连接块的两个端部位置的箍筋分布密度大于所述格构梁中部基体内箍筋的分布密度。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间固定锚块按照能够连接两横两纵的四根所述格构梁的方式设置有四个第一卡槽;所述端部固定锚块根据连接的所述格构梁的数量不同设置有相互垂直的两个第二卡槽或相互连通的三个第三卡槽。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未插入到限位块中的两根条杆的长度等于所述格构梁基体的长度;所述条杆按照其杆体绑扎在所述箍筋的框架转角位置的方式与所述箍筋固定连接。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预应力锚杆的锚杆外锚段按照贯穿所述预制固定锚块的方式插入到所述预制锚杆孔中,所述预应力锚杆孔位于所述预制固定锚块远离所述卡槽一端的杆体端部还设置有封锚。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生态护坡,至少包括边坡坡面和由格构梁相互连接构成方便安装的装配式格构框架,所述格构框架设置在所述边坡坡面上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格构框架的预应力锚杆按照贯穿所述预制固定锚块的预制锚杆孔并插入到所述边坡坡面的方式进行设置,所述格构梁靠近迎土面的侧面设置有加大格构梁与所述边坡坡面接触面积的辅佐底座。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装置的预制装配式格构外形简单,能够通过预制的方式对结构件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和安装,相互装配形成的格构框架抗裂性好;根据格构梁所受剪力的分布不同对箍筋的分布进行调节,有效地提高了格构的抗损性和耐用性;本装置的格构结构施工安装工序简单便于操作,预制构件安装到位后可立即对预应力锚杆张拉、锁定,有利于边坡及早稳定;结构自重较轻配合小型调运设备可以减少劳动力,交叉作业方便,加快安装进度,施工基本不受天气的影响;现场节省大量施工模板和劳动力、安装精度高,施工质量有保证;装配式结构能适用于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和不同高度的挖方边坡或填方边坡的加固治理,适用性广泛,特别适用于对时间有紧迫要求的抢险救灾边坡治理工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格构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预制装配式格构的优选实施例的格构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预制装配式格构的预制固定锚块的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附图标记列表1:格构梁2:预制固定锚块3:预应力锚杆4:封锚5:边坡坡面11:箍筋12:条杆13:限位块14:第一连接孔21:中间固定锚块22:端部固定锚块23:预制锚杆孔24:卡槽25:第二连接孔26:第一卡槽27:第二卡槽28:第三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至3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图1示出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格构,该装置包括了格构梁1、预制固定锚块2、预应力锚杆3和封锚4。根据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若干纵横设置构成格构框架的格构梁1通过预制固定锚块2进行连接。格构梁1的端部部分嵌入安装在预制固定锚块2上,通过贯穿格构梁1和预制固定锚块2的连接螺杆可拆卸连接。预制固定锚块2的中部按照贯穿块体的方式插入有预应力锚杆3。预应力锚杆3远离地面的一端连接有封锚4。通过设置能够直接插入到边坡地面内的预应力锚杆3能够有效地提高格构框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装配式格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格构梁(1)和预制固定锚块(2),所述预制固定锚块(2)至少包括中间固定锚块(21)和端部固定锚块(22),所述若干格构梁(1)的端部按照所述格构梁(1)能够相互连接构成方便安装的装配式格构框架的方式与所述中间固定锚块(21)或端部固定锚块(22)卡接,其中,所述格构梁(1)沿其自身长度方向按照非均匀分布的方式在其基体内设置有若干箍筋(11);所述预制固定锚块(2)的中部按照贯穿所述预制固定锚块(2)的块体的方式设置有能够传递格构梁所受剪力的预制锚杆孔(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装配式格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格构梁(1)和预制固定锚块(2),所述预制固定锚块(2)至少包括中间固定锚块(21)和端部固定锚块(22),所述若干格构梁(1)的端部按照所述格构梁(1)能够相互连接构成方便安装的装配式格构框架的方式与所述中间固定锚块(21)或端部固定锚块(22)卡接,其中,所述格构梁(1)沿其自身长度方向按照非均匀分布的方式在其基体内设置有若干箍筋(11);所述预制固定锚块(2)的中部按照贯穿所述预制固定锚块(2)的块体的方式设置有能够传递格构梁所受剪力的预制锚杆孔(2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装配式格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梁(1)的基体内按照与其自身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的方式设置有条杆(12),其中,设置在同一所述格构梁(1)的基体内且相互平行的四根条杆(12)能够围绕成横截面为矩形的柱形框架,所述箍筋(11)按照非均匀分布的方式套接在所述条杆(12)构成的柱形框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装配式格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固定锚块(2)的预制锚杆孔(23)内设置有预应力锚杆(3),所述预制固定锚块(2)的迎土面上还设置有嵌入安装所述格构梁(1)的卡槽(24),所述预制固定锚块(2)与所述卡槽(24)相对应的凹槽面上还贯穿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孔(2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装配式格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梁(1)的两端还设置有与所述预制固定锚块(2)的卡槽(24)匹配的限位块(13),其中,至少两根所述条杆(12)的端部杆体按照U型弯折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限位块(13)中,所述限位块(13)和所述格构梁(1)的基体一体浇筑而成,所述限位块(13)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预制固定锚块(2)的第二连接孔(25)相匹配的第一连接孔(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皓光罗兵施雄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构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