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基坑撑固的稳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978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基坑撑固的稳定机构,属于基坑加固技术领域,该稳定机构包括稳定基座和与所述的稳定基座一侧相装配的撑固板,所述的撑固板与所述的稳定基座一侧活动装配;在所述的稳定基座与所述的撑固板之间装配有连接机构,所述的连接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撑固板以及所述的稳定基座铰接,连接机构与所述的稳定基座和所述的撑固板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从而实现了稳定机构的撑固效果,另外,该连接机构长度可调节,方便对不同角度的基坑进行撑固且撑固后连接机构的长度固定,提高了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稳定机构其撑固板高度可调节,实现了对不同深度的基坑进行撑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基坑撑固的稳定机构
本技术属于基坑加固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基坑撑固的稳定机构。
技术介绍
基坑是一种出现在建筑施工
中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在施工中,基坑的数量较多,尤其是开挖之后基坑侧壁处的土比较松软,容易滑落进入到基坑内部,需要施工者继续清理基坑内的土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现有技术中在基坑内部装载有稳定机构。现有技术中的稳定机构包括撑固板,撑固板贴在基坑内壁上反之基坑表面的土壤进入到基坑内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稳定机构在使用中还存在如下缺陷:由于撑固板只是插接在基坑内壁处,其稳定性较差,当基坑顶部的土壤进入到撑固板和基坑内壁处的缝隙时,土壤对撑固板造成侧向力,容易导致撑固板翻倒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的撑固板其稳定性不高,因此,设计一种高稳定性的稳定机构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基坑稳定机构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基坑撑固的稳定机构,该稳定机构包括撑固板以及与撑固板配合使用的稳定基座,该撑固板与稳定基座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进行固定,该连接机构与稳定基座和撑固板之间形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提高了稳定机构的稳固性能,从而实现了对基坑内壁的撑固,避免了土壤进入到撑固板和基坑内壁之间的缝隙中。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基坑撑固的稳定机构,包括稳定基座和与所述的稳定基座一侧相装配的撑固板,所述的撑固板与所述的稳定基座一侧活动装配;在所述的稳定基座与所述的撑固板之间装配有连接机构,所述的连接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撑固板以及所述的稳定基座铰接,连接机构与所述的稳定基座和所述的撑固板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外筒和与所述的连接外筒相装配的滑动杆,所述的滑动杆一端延伸进入到所述的连接外筒内并且与所述的连接外筒滑动连接,滑动杆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的连接外筒,位于连接连接外筒两端的滑动杆末端分别与所述的稳定基座和所述的撑固板铰接;所述的连接外筒内部设置有伸缩弹簧,伸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滑动杆连接。优选地,所述的连接外筒上开设有开口槽,位于连接外筒内的滑动杆末端固定装配有滑动块,滑动块一方面与所述的连接外筒内壁滑动装配,另一方面滑动块穿过所述的开口槽延伸到连接外筒外侧,所述的连接外筒表面分布有螺纹,配合连接外筒使用的还包括紧固盖,所述的紧固盖套设在所述的连接外筒表面并且与所述的连接外筒螺纹装配连接。优选地,撑固板对基坑内壁进行撑固时紧固盖的状态为旋入到所述的滑动块处。为了解决撑固板高度不够的问题,本技术中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上述用于基坑撑固的稳定机构,所述的撑固板为顶部开口且内部中空结构,在所述的撑固板内设置有滑动板,且撑固板上设置有销轴孔。优选地,配合滑动板使用的还包括固定销,固定销插入到所述的销轴孔内固定所述的滑动板。优选地,所述的撑固板的侧壁上下两端分别装配有连接片,连接片上开设有装配孔,配合撑固板使用的还有装配杆,通过装配杆设置对撑固板进行依次拼接。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中的稳定机构采用连接机构和撑固板以及稳定基座之间形成三角形的特性对基坑进行稳定撑固,大大提高了稳定机构的稳定性能以及对基坑的撑固效果,避免了土壤进入到基坑内部,方便人们使用;(2)本技术中的连接机构长度可调节,且撑固板与所述的稳定基座之间活动装配,从而实现了撑固板围绕稳定基座转动,进而可以根据不同角度的基坑进行撑固,大大提高了稳定机构的实用性,另外,本技术中的连接机构通过紧固盖和螺纹的配合使用实现了长度固定,从而提高了撑固板的撑固效果。(3)本技术中的撑固板其长度可调节,方便人们根据不同深度的基坑选择不同类型的撑固板进行撑固,进一步提高了稳定机构的使用范围,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稳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稳定机构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中连接机构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撑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撑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图中各附图标注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10、稳定基座;20、撑固板;21、滑动板;22、销轴孔;23、连接片;231、装配孔;24、装配杆;30、连接机构;31、连接外筒;32、开口槽;33、滑动杆;331、滑动块;34、紧固盖;35、伸缩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技术对本技术进一步进行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其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用于基坑撑固的稳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稳定机构,包括水平铺设在基坑底部的稳定基座10和与所述的稳定基座10一侧相装配的撑固板20,所述的撑固板20与所述的稳定基座10一侧活动装配,使得撑固板20可以围绕稳定基座10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撑固板20与所述的稳定基座10之间通过连接机构30连接,所述的连接机构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撑固板20以及所述的稳定基座10铰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机构30与所述的撑固板20以及所述的稳定基座10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本实施例中,连接机构30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特征大大提高了撑固板20的稳定性,从而实现了对基坑内壁进行撑固稳定,避免了土壤进入到撑固板20与基坑内壁之间的缝隙中导致撑固板20翻倒的问题发生,大大提高了稳定机构的稳定性,提高了稳定机构对基坑进行撑固的效果。如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机构30包括连接外筒31和与所述的连接外筒31相装配的滑动杆33,所述的滑动杆33一端延伸进入到所述的连接外筒31内并且与所述的连接外筒31滑动连接,滑动杆33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的连接外筒31,位于连接连接外筒31两端的滑动杆33末端分别与所述的稳定基座10和所述的撑固板20铰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外筒31内部设置有伸缩弹簧35,伸缩弹簧3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滑动杆33连接;本实施例中,伸缩弹簧33由于其弹力作用推动滑动杆33向外侧伸出,从而实现了对撑固板20形成了斜向力,斜向力一方面可以分解呈向上的作用力,另一方面又可以形成对基坑内壁进行抵压的水平作用力,从而实现了对基坑内壁进行撑固,提高了稳定机构的撑固效果。在使用中,土壤挤压撑固板20的作用力过大容易导致撑固板20围绕稳定基座10反向转动,从而导致了撑固板20稳定性降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上述的连接外筒31上开设有开口槽32,位于连接外筒31内的滑动杆33末端固定装配有滑动块331,滑动块331一方面与所述的连接外筒31内壁滑动装配,另一方面滑动块331穿过所述的开口槽32延伸到连接外筒31外侧。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基坑撑固的稳定机构,包括稳定基座(10)和与所述的稳定基座(10)一侧相装配的撑固板(20),所述的撑固板(20)与所述的稳定基座(10)一侧活动装配;/n其特征在于:/n在所述的稳定基座(10)与所述的撑固板(20)之间装配有连接机构(30),所述的连接机构(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撑固板(20)以及所述的稳定基座(10)铰接,连接机构(30)与所述的稳定基座(10)和所述的撑固板(20)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基坑撑固的稳定机构,包括稳定基座(10)和与所述的稳定基座(10)一侧相装配的撑固板(20),所述的撑固板(20)与所述的稳定基座(10)一侧活动装配;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稳定基座(10)与所述的撑固板(20)之间装配有连接机构(30),所述的连接机构(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撑固板(20)以及所述的稳定基座(10)铰接,连接机构(30)与所述的稳定基座(10)和所述的撑固板(20)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基坑撑固的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机构(30)包括连接外筒(31)和与所述的连接外筒(31)相装配的滑动杆(33),所述的滑动杆(33)一端延伸进入到所述的连接外筒(31)内并且与所述的连接外筒(31)滑动连接,滑动杆(33)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的连接外筒(31),位于连接外筒(31)两端的滑动杆(33)末端分别与所述的稳定基座(10)和所述的撑固板(20)铰接;所述的连接外筒(31)内部设置有伸缩弹簧(35),伸缩弹簧(3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滑动杆(3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基坑撑固的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外筒(31)上开设有开口槽(32),位于连接外筒(31)内的滑动杆(33)末端固定装配有滑动块(331),滑动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军起梁静吴飞飞兰宏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司睿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