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梁桥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933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梁桥加固结构,包括:一对腹板增厚模板,其沿所述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混凝土梁的腹板的两侧,并与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连接,所述腹板增厚模板包括第一腹板增厚部和两个第二腹板增厚部,两个第二腹板增厚部相对的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的两端,所述第一腹板增厚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腹板增厚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预应力装置,其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一对腹板增厚模板的内部,并与对应的混凝土梁的腹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混凝土梁的腹板的两侧设置内设有预应力装置的腹板增厚模板,在腹板增厚模板的内部浇筑混凝土并与原混凝土梁的腹板一体成型,使得新旧混凝土协同受力,提高了原梁体的承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梁桥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桥梁加固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梁桥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早期设计阶段理论计算问题、施工工艺水平较低、养护不到位及超载现象严重等原因,我国大部分预应力薄壁混凝土箱梁损伤严重,不满足安全使用和耐久性要求,急需大幅度地提高箱梁承载力的维修与加固。根据箱梁形式的结构特点和具体病害情况,一般的加固方法有增强梁截面、改变结构体系、增加辅助构件、粘贴片材、增设纵梁、增加横向联系和施加体外预应力等加固方法。目前,中国专利文献CN104947603B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梁桥主梁加固构造及加固方法》,该加固构造是将两道纵向预应力钢绞线、两道第二横向预应力钢绞线和四个钢锚箱组成一个环形预应力体系布设在加固模版和被加固梁之间的混凝土内。该技术虽然有效地提高了箱梁的抗弯能力但是对于抗剪能力依然是被动加固,效果有待提高,而且对于箱梁而言该技术并未使得薄壁腹板开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中国专利文献CN105544415A提供了《混凝土桥梁加固方法及加固结构》,该技术所述的混凝土桥梁加固方法是将预应力束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已经在梁体受拉区固定的第一、第二锚固座上,每个第一、第二锚固座均设置有一根预应力束,并保证预应力束相互平行。但该技术主要的不足就是操作流程复杂,且锚固系统较复杂,对于箱梁腹板裂缝问题也未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常规的加固方法和现有的新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梁桥的某方面的抗剪抗弯性能,但这些方法并不能系统的解决薄壁箱梁腹板开裂修复问题,也不能大幅度提高薄壁箱梁腹板抗弯、抗剪承载力,无法满足箱梁的加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梁桥加固结构,在混凝土梁的腹板的两侧设置内设有预应力装置的腹板增厚模板,腹板增厚模板的内部浇筑混凝土与混凝土梁的腹板一体成型,使得新旧混凝土协同受力,提高了原梁体的抗弯极限承载力和抗剪极限承载力。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梁桥加固结构,包括:一对腹板增厚模板,其对称设置在混凝土梁的腹板的两侧,任一腹板增厚模板沿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连接,所述腹板增厚模板包括第一腹板增厚部和两个第二腹板增厚部,两个第二腹板增厚部相对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的两端,所述第一腹板增厚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腹板增厚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腹板增厚部与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腹板增厚部与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的间距;两个预应力装置,其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一对腹板增厚模板的内部,并与对应的混凝土梁的腹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腹板增厚部与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的间距大于15cm,所述第二腹板增厚部与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的间距大于20cm,所述第二腹板增厚部的长度大于1.5m。优选的是,任一腹板增厚模板为L型,包括水平部,其沿所述混凝土梁的宽度方向从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的底部向外侧延伸并与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连接;竖直部,其通过调节螺杆设置在所述水平部上且其顶端与所述混凝土梁的翼缘连接,所述竖直部、所述水平部和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形成凹槽。优选的是,所述竖直部与所述混凝土梁的翼缘在所述混凝土梁的两端分别形成倒角,其为沿着所述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的斜向上的钝角。优选的是,任一预应力装置包括;两个锚垫板,其相对的固定设置在所述腹板增厚模板的两端,并位于所述腹板增厚模板的上部;预应力钢束,其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锚垫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是,所述预应力钢束包括两个第二预应力钢束,其分别与两个锚垫板固定连接,任一第二预应力钢束与对应的锚垫板的锚固面垂直;第一预应力钢束,其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预应力钢束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预应力钢束沿所述腹板增厚模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腹板增厚模板的下部。优选的是,任一预应力装置还包括多个定位钢筋,其沿所述预应力钢束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上,任一定位钢筋沿所述混凝土梁的宽度方向竖直设置,并在所述腹板增厚模板的内部形成限位框,所述预应力钢束依次穿过所述多个定位钢筋的限位框并固定在所述两个锚垫板上。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混凝土梁的腹板的两侧设置腹板增厚模板,在腹板增厚模板的内部浇筑混凝土并与原混凝土梁的腹板一体成型,使得新旧混凝土协同受力,提高了原梁体的抗弯极限承载力和抗剪极限承载力。2、腹板增厚模板为两端厚中间薄的形状,使得加固后的梁破坏形式由加固前梁段斜截面抗剪破坏变为加固后跨中正截面抗弯破坏,改变了原有的破坏形式,延长了梁体的使用寿命。3、腹板增厚模板的内部设置预应力钢束,预应力钢束与原混凝土梁的腹板一体浇筑,使得加固后的梁破坏时的跨中挠度可达未加固破坏时的跨中挠度的4倍左右,提高了混凝土梁破坏时的跨中挠度。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混凝土梁桥加固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混凝土梁桥加固结构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预应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腹板增厚模板,101、水平部,102、竖直部,103、第一腹板增厚部;104、第二腹板增厚部,2、混凝土梁的腹板,3、翼缘,4、锚垫板,5、第一预应力钢束,6、第二预应力钢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梁桥加固结构,包括:一对腹板增厚模板1,其对称设置在混凝土梁的腹板2的两侧,任一腹板增厚模板沿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连接,所述腹板增厚模板包括第一腹板增厚部103和两个第二腹板增厚部104,两个第二腹板增厚部相对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的两端,所述第一腹板增厚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腹板增厚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腹板增厚部与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腹板增厚部与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的间距;两个预应力装置,其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一对腹板增厚模板1的内部,并与对应的混凝土梁的腹板2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腹板增厚模板位于混凝土梁腹板的两侧与被加固的混凝土梁的腹板连接,在腹板增厚模板未浇筑混凝土之前,将预应力装置布置在腹板增厚模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梁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对腹板增厚模板,其对称设置在混凝土梁的腹板的两侧,任一腹板增厚模板沿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连接,所述腹板增厚模板包括第一腹板增厚部和两个第二腹板增厚部,两个第二腹板增厚部相对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的两端,所述第一腹板增厚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腹板增厚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腹板增厚部与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腹板增厚部与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的间距;/n两个预应力装置,其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一对腹板增厚模板的内部,并与对应的混凝土梁的腹板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梁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腹板增厚模板,其对称设置在混凝土梁的腹板的两侧,任一腹板增厚模板沿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连接,所述腹板增厚模板包括第一腹板增厚部和两个第二腹板增厚部,两个第二腹板增厚部相对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的两端,所述第一腹板增厚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腹板增厚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腹板增厚部与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腹板增厚部与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的间距;
两个预应力装置,其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一对腹板增厚模板的内部,并与对应的混凝土梁的腹板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梁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增厚部与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的间距大于15cm,所述第二腹板增厚部与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的间距大于20cm,所述第二腹板增厚部的长度大于1.5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梁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任一腹板增厚模板为L型,包括水平部,其沿所述混凝土梁的宽度方向从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的底部向外侧延伸并与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连接;竖直部,其通过调节螺杆设置在所述水平部上且其顶端与所述混凝土梁的翼缘连接,所述竖直部、所述水平部和所述混凝土梁的腹板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乐绍林陈志清吴俊明余升友苏云超高文波黄烜宇龚伟伟陈海伟陈卓朱慈祥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漳州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