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吸附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4752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吸附过滤装置,包括:壳体中安装有隔板,隔板上安装有第一排水管;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搅拌轴安装在隔板的上方,搅拌轴的一端安装有搅拌叶片;搅拌轴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机传动连接;过滤装置包括滤网,滤网与壳体连接,滤网安装在隔板的下方;滤网的上方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转轴和刷毛连接,刷毛与所述滤网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吸附剂会沾附在滤网上造成堵塞的问题。上述吸附过滤装置中设置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通过在滤网上设置刷毛,刷毛通过转轴带动转动,从而实现清理沉积在滤网上的吸附剂,从而提高过滤速率,避免造成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吸附过滤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吸附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染色污水处理可以采用吸附法,吸附法对印染废水的COD、BOB色去除十分有效,近年来有泥煤、硅藻土、高岭土等活性多孔材料代替活性炭进行吸附的,对印染废水宜选用过滤孔发达的活性吸附材料。现有技术中,印染废水经过吸附处理后直接过,过滤过程中吸附剂会沾附在滤网上,造成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吸附过滤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吸附剂会沾附在滤网上造成堵塞的问题。上述吸附过滤装置中设置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通过在滤网上设置刷毛,刷毛通过转轴带动转动,从而实现清理沉积在滤网上的吸附剂,从而提高过滤速率,避免造成堵塞。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吸附过滤装置,所述吸附过滤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方安装有进水管、药剂管,所述隔板上安装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上安装有电磁阀;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安装在所述隔板的上方,所述搅拌轴的一端安装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安装在所述壳体中;所述搅拌轴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机传动连接;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滤网,所述滤网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滤网安装在所述隔板的下方;所述滤网的上方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转轴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刷毛,所述刷毛与所述滤网滑动连接。上述吸附过滤装置的壳体中设置有隔板,通过隔板将壳体内部分为吸附区域和过滤区域,将吸附和过滤的功能分开,更便于操作使用。上述过滤装置通过在滤网上设置刷毛,刷毛通过转轴带动转动,从而实现清理沉积在滤网上的吸附剂,从而提高过滤速率,避免造成堵塞。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下方依次安装有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滤网安装在所述隔板的下方;所述第一滤网的上方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转轴通过第一固定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刷毛,所述第一刷毛与所述第一滤网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包括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滤网安装在所述第一滤网的下方;所述第二滤网的上方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转轴通过第二固定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刷毛,所述第二刷毛与所述第二滤网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滤网的下方安装有第二排水管;其中,所述第一滤网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滤网的孔径。在隔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通过第一过滤装置过滤后再经过第二过滤装置过滤,使得最终排出的水中固体颗粒物含量减少,达到排放标准。第一滤网的孔径大于第二滤网的孔径,由于第一滤网上吸附剂量多,增大其孔径可以提高过滤速率;第二滤网上吸附剂量少,减小其孔径可以降低水体中固体颗粒物的含量。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与第二电机传动连接。通过第二电机同时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简单。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均为弧形滤网。弧形滤网是为了贴合第一刷毛和第二刷毛的运动轨迹,提高清理效率,从而提高过滤效率。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环上均匀设置有3~6个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固定环上安装有均匀设置有2~4个第二连接杆。由于第一滤网上吸附剂量多,所以设计更多的第一连接杆,从而提高第一刷毛的清洁速率;第二滤网上吸附剂量少,所以设计较少的第二连接杆。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网的出料端安装有第一排料管,所述第二滤网的出料端安装有第二排料管。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吸附过滤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上述吸附过滤装置的壳体中设置有隔板,通过隔板将壳体内部分为吸附区域和过滤区域,将吸附和过滤的功能分开,更便于操作使用。上述过滤装置通过在滤网上设置刷毛,刷毛通过转轴带动转动,从而实现清理沉积在滤网上的吸附剂,从而提高过滤速率,避免造成堵塞。2、在隔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通过第一过滤装置过滤后再经过第二过滤装置过滤,使得最终排出的水中固体颗粒物含量减少,达到排放标准。第一滤网的孔径大于第二滤网的孔径,由于第一滤网上吸附剂量多,增大其孔径可以提高过滤速率;第二滤网上吸附剂量少,减小其孔径可以降低水体中固体颗粒物的含量。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吸附过滤装置的内部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吸附过滤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吸附过滤装置中搅拌装置的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吸附过滤装置中第一过滤装置没有安装第一滤网时的示意图。图5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吸附过滤装置中第一过滤装置的示意图。图6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吸附过滤装置中第二过滤装置没有安装第一滤网时的示意图。图7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吸附过滤装置中第二过滤装置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壳体;2-隔板;3-进水管;4-药剂管;5-第一排水管;6-电磁阀;7-第一过滤装置,701-第一滤网,702-第一连接杆,703-第一转轴,704-第一固定环,705-第一刷毛;8-第二过滤装置,801-第二滤网,802-第二连接杆,803-第二转轴,804-第二固定环,805-第二刷毛;9-第二排水管;10-皮带;11-第二电机;12-第一排料管;13-第二排料管;14-搅拌装置,1401-搅拌轴,1402-搅拌叶片,1403-第一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7。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吸附过滤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吸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过滤装置包括:/n壳体(1),所述壳体(1)中安装有隔板(2),所述隔板(2)的上方安装有进水管(3)、药剂管(4),所述隔板(2)上安装有第一排水管(5),所述第一排水管(5)上安装有电磁阀(6);/n搅拌装置(14),所述搅拌装置(14)包括搅拌轴(1401),所述搅拌轴(1401)安装在所述隔板(2)的上方,所述搅拌轴(1401)的一端安装有搅拌叶片(1402),所述搅拌叶片(1402)安装在所述壳体(1)中;所述搅拌轴(1401)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机(1403)传动连接;/n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滤网,所述滤网与所述壳体(1)连接,所述滤网安装在所述隔板(2)的下方;所述滤网的上方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转轴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刷毛,所述刷毛与所述滤网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吸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过滤装置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中安装有隔板(2),所述隔板(2)的上方安装有进水管(3)、药剂管(4),所述隔板(2)上安装有第一排水管(5),所述第一排水管(5)上安装有电磁阀(6);
搅拌装置(14),所述搅拌装置(14)包括搅拌轴(1401),所述搅拌轴(1401)安装在所述隔板(2)的上方,所述搅拌轴(1401)的一端安装有搅拌叶片(1402),所述搅拌叶片(1402)安装在所述壳体(1)中;所述搅拌轴(1401)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机(1403)传动连接;
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滤网,所述滤网与所述壳体(1)连接,所述滤网安装在所述隔板(2)的下方;所述滤网的上方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转轴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刷毛,所述刷毛与所述滤网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吸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下方依次安装有第一过滤装置(7)和第二过滤装置(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吸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7)包括第一滤网(701),所述第一滤网(701)与所述壳体(1)连接,所述第一滤网(701)安装在所述隔板(2)的下方;所述第一滤网(701)的上方安装有第一连接杆(702),所述第一连接杆(702)的一端与第一转轴(703)通过第一固定环(704)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702)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刷毛(705),所述第一刷毛(705)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敏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春悦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