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体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391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箱体及具有其的车辆。其中,箱体包括:箱本体,包括箱底座以及设置于箱底座上方的箱盖,箱盖上设置有装货口;盖体,盖设于装货口处;第一密封件,设置于盖体在箱底座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与箱盖的上表面之间,第一密封件包括多个第一密封面,多个第一密封面沿箱底座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以密封盖体与箱盖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和\或,箱体还包括:第二密封件,设置于盖体在箱底座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与箱底座的上表面之间,第二密封件包括多个第二密封面,多个第二密封面沿箱底座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分布,以密封盖体与箱底座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箱体的密封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箱体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货物运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箱体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货物运输一般需要依靠货运车辆。由于运输的货物具有防风、防晒、防雨等需求,因此需要将货车的装货口进行遮挡。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下列方式遮挡装货口:1、在箱体上设置箱盖,箱盖上开设有装货口,在装货口上设置盖板,使盖板与装货口的口壁之间形成曲路密封。这种方式需要将盖板罩设在装货口的口壁外,导致箱盖的体积庞大,导致车辆的整体重量过重。另外,上述结构还需要在装货口的口壁和盖板之间形成复杂的曲路结构,加工难度大。2、采用将箱盖直接焊接在箱体上,在箱体的侧面设置侧门来装卸货物,并在侧门和箱体之间设置防雨檐避免车内进水。这种方式结构复杂,防雨檐占用空间较大,且密封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体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箱体的密封结构复杂且占用空间过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箱体,包括:箱本体,包括箱底座以及设置于箱底座上方的箱盖,箱盖上设置有装货口,装货口将箱盖隔断成在箱底座的长度方向上互不连接的两段;盖体,盖设于装货口处;第一密封件,设置于盖体在箱底座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与箱盖的上表面之间,第一密封件包括多个第一密封面,多个第一密封面沿箱底座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以密封盖体与箱盖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和\或,箱体还包括:第二密封件,设置于盖体在箱底座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与箱底座的上表面之间,第二密封件包括多个第二密封面,多个第二密封面沿箱底座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分布,以密封盖体与箱底座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地,在箱体包括第一密封件的情况下,第一密封件包括两个第一密封胶件,两个第一密封胶件分别设置于盖体在箱底座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与箱盖的上表面之间,每个第一密封胶件均包括:第一密封件本体、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第一密封件本体与盖体连接,第一密封部夹设于盖体与箱盖的上表面之间,至少部分第二密封部向外伸出于盖体并贴合在箱盖的上表面上,第一密封部的下表面和第二密封部的下表面形成第一密封面。进一步地,箱盖的上表面包括阶梯面,阶梯面包括靠近装货口的第一台阶面以及位于第一台阶面的远离装货口一侧的第二台阶面,第一台阶面低于第二台阶面,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分别与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抵接。进一步地,箱盖包括互不连接的第一箱盖和第二箱盖,第一箱盖和第二箱盖均包括多个沿箱底座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弧形支撑梁、连接各弧形支撑梁的多根纵梁以及罩设于纵梁外侧的顶板,弧形支撑梁向上凸起,多根纵梁沿弧形支撑梁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第一箱盖的靠近于第二箱盖的弧形支撑梁为第一支撑梁,第二箱盖的靠近于第一箱盖的弧形支撑梁为第二支撑梁,第一支撑梁与第二支撑梁之间的开口形成装货口,第一支撑梁的上表面以及第二支撑梁的上表面形成第一台阶面,第一箱盖的顶板的靠近第一支撑梁的上表面以及第二箱盖的顶板的靠近第二支撑梁的上表面形成第二台阶面。进一步地,第二密封部包括密封片和设置于密封片下方的连接片,连接片与第一密封件本体的外端部连接并向上延伸,密封片的下表面与第二台阶面抵接。进一步地,密封片的底壁、连接片的侧壁以及第一密封件本体的顶壁围成限位槽,盖体的外端部伸入限位槽内,并与限位槽的槽壁抵接配合。进一步地,箱体还包括:压板,压板位于第一密封件本体的下方,紧固件穿设于盖体、第一密封件本体以及压板。进一步地,第一密封部包括第一密封筒,第一密封筒内部具有空腔,第一密封筒水平地设置于第一密封件本体的底面上。进一步地,箱体还包括:第一挡板,第一挡板设置于装货口处,第一挡板位于第一密封部的靠近装货口的一侧,第一挡板的顶部高于第一密封部的下表面。进一步地,在箱体包括第二密封件的情况下,第二密封件包括两个第二密封胶件,两个第二密封胶件分别设置于盖体在箱底座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与箱底座的上表面之间,第二密封胶件包括第二密封件本体和设置于第二密封件本体上的多个第三密封部,多个第三密封部沿箱底座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第二密封件本体连接在箱底座上,第三密封部的上表面形成第二密封面。进一步地,第三密封部包括第二密封筒,第二密封筒内部具有空腔,第二密封筒水平地设置于第二密封件本体的顶面上。进一步地,箱体还包括:第二挡板,第二挡板设置于装货口处,第二挡板位于第三密封部的靠近装货口的一侧,第二挡板的顶部高于第三密封部的上表面。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箱体,箱体为上述的箱体。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箱本体上设置装货口,装货口由两段箱盖和箱底座围成,能够满足体积较大的货物的装卸需求。盖体能够盖设在装货口处,盖体与箱本体之间通过第一密封件和/或第二密封件进行密封。其中,第一密封件具有多个第一密封面,多个密封面能够在盖体与箱盖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多道密封。第二密封件包括多个第二密封面,多个第二密封面能够在盖体与箱底座之间形成多道密封。上述结构能够大大降低水进入到箱体内的概率,进一步提升了盖体与箱本体之间的密封性。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来提升箱体的密封性,简化了箱本体和盖体的结构,减小了箱体的体积,降低了箱体的自身重量。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箱体的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箱体的盖体盖在箱底座与箱盖上时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的箱体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2的箱体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1的盖体盖在箱底座与箱盖上时的横剖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5的箱体的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以及图7示出了图5的箱体的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装货口;10、箱本体;20、箱底座;30、箱盖;31、阶梯面;311、第一台阶面;312、第二台阶面;32、第一箱盖;33、第二箱盖;34、弧形支撑梁;341、第一支撑梁;342、第二支撑梁;35、纵梁;36、顶板;40、盖体;50、第一密封件;60、第二密封件;70、第一密封胶件;71、第一密封件本体;72、第一密封部;73、第二密封部;731、密封片;732、连接片;74、限位槽;80、第一压板;90、第二密封胶件;91、第二密封件本体;92、第三密封部;100、第一挡板;110、第二挡板;120、箱体;130、第二压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箱体包括:箱本体10、盖体40、第一密封件50以及第二密封件60。其中,箱本体10包括箱底座20以及设置于箱底座20上方的箱盖30,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n箱本体(10),包括箱底座(20)以及设置于所述箱底座(20)上方的箱盖(30),所述箱盖(30)上设置有装货口(1),所述装货口(1)将所述箱盖(30)隔断成在所述箱底座(20)的长度方向上互不连接的两段;/n盖体(40),盖设于所述装货口(1)处;/n第一密封件(50),设置于所述盖体(40)在所述箱底座(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与所述箱盖(30)的上表面之间,所述第一密封件(50)包括多个第一密封面,多个所述第一密封面沿所述箱底座(2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以密封所述盖体(40)与所述箱盖(30)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和\或,所述箱体还包括:/n第二密封件(60),设置于所述盖体(40)在所述箱底座(2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与所述箱底座(20)的上表面之间,所述第二密封件(60)包括多个第二密封面,多个所述第二密封面沿所述箱底座(20)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分布,以密封所述盖体(40)与所述箱底座(20)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本体(10),包括箱底座(20)以及设置于所述箱底座(20)上方的箱盖(30),所述箱盖(30)上设置有装货口(1),所述装货口(1)将所述箱盖(30)隔断成在所述箱底座(20)的长度方向上互不连接的两段;
盖体(40),盖设于所述装货口(1)处;
第一密封件(50),设置于所述盖体(40)在所述箱底座(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与所述箱盖(30)的上表面之间,所述第一密封件(50)包括多个第一密封面,多个所述第一密封面沿所述箱底座(2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以密封所述盖体(40)与所述箱盖(30)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和\或,所述箱体还包括:
第二密封件(60),设置于所述盖体(40)在所述箱底座(2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与所述箱底座(20)的上表面之间,所述第二密封件(60)包括多个第二密封面,多个所述第二密封面沿所述箱底座(20)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分布,以密封所述盖体(40)与所述箱底座(20)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包括所述第一密封件(50)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封件(50)包括两个第一密封胶件(70),两个所述第一密封胶件(70)分别设置于所述盖体(40)在所述箱底座(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与所述箱盖(30)的上表面之间,每个所述第一密封胶件(70)均包括:第一密封件本体(71)、第一密封部(72)和第二密封部(73),所述第一密封件本体(71)与所述盖体(40)连接,所述第一密封部(72)夹设于所述盖体(40)与所述箱盖(30)的上表面之间,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密封部(73)向外伸出于所述盖体(40)并贴合在所述箱盖(30)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密封部(72)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密封部(73)的下表面形成所述第一密封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30)的上表面包括阶梯面(31),所述阶梯面(31)包括靠近所述装货口(1)的第一台阶面(31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面(311)的远离所述装货口(1)一侧的第二台阶面(312),所述第一台阶面(311)低于所述第二台阶面(312),所述第一密封部(72)和所述第二密封部(73)分别与所述第一台阶面(311)和所述第二台阶面(312)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30)包括互不连接的第一箱盖(32)和第二箱盖(33),所述第一箱盖(32)和所述第二箱盖(33)均包括多个沿所述箱底座(2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弧形支撑梁(34)、连接各所述弧形支撑梁(34)的多根纵梁(35)以及罩设于所述纵梁(35)外侧的顶板(36),所述弧形支撑梁(34)向上凸起,多根所述纵梁(35)沿所述弧形支撑梁(34)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箱盖(32)的靠近于所述第二箱盖(33)的弧形支撑梁(34)为第一支撑梁(341),所述第二箱盖(33)的靠近于所述第一箱盖(32)的弧形支撑梁(34)为第二支撑梁(342),所述第一支撑梁(341)与所述第二支撑梁(342)之间的开口形成所述装货口(1),所述第一支撑梁(341)的上表面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鹏王保磊白雪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