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366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座椅,包括竖座架、承载在所述竖座架的两个竖座垫、镜像设置在两个所述竖座垫两侧的竖座联动部和两个侧收部,以及所述竖座联动部适于驱使两个平行放置的所述竖座垫呈斜角设置;两个所述侧收部分别铰接在所述竖座架的一侧,所述侧收部适于驱使所述竖座架平放/竖直收纳;将坐垫和靠垫平行设置,可以实现较大的空间收纳效果,且翻折后形成的夹角更符合人体构造,使用者产生更舒适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座椅
本技术涉及座椅,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折叠座椅。
技术介绍
申请号:CN201920784951.0,公开了一种面向特定人群的地铁自动折叠座椅,该座椅设置在地铁车厢内,并与设有凹槽的地铁车厢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的折叠座椅包括座位板、支撑柱和固定设置在地铁车厢内侧壁上的靠背板,所述的座位板通过第一铰链与靠背板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的支撑柱通过第二铰链与座位板转动连接,所述的靠背板设有与第一铰链连接的第一电机和座椅管理控制组件,所述的座位板设有与第二铰链连接的第二电机,所述的支撑柱包括能伸长卡入凹槽的电动推杆,所述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电动推杆分别与座椅管理控制组件连接。其中,此种座椅,因为其分为坐垫和靠垫,因此占据的空间较多,无法实现较大的空间收纳效果;再而,一般的座椅的接合位置与人体并不相符,座椅与靠背的夹角较小,在倚靠的时候,容易产生不舒适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座椅,将坐垫和靠垫平行设置,可以实现较大的空间收纳效果,且翻折后形成的夹角更符合人体构造,使用者产生更舒适的效果,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座椅,包括竖座架、承载在所述竖座架的两个竖座垫、镜像设置在两个所述竖座垫两侧的竖座联动部和两个侧收部,以及所述竖座联动部适于驱使两个平行放置的所述竖座垫呈斜角设置;两个所述侧收部分别铰接在所述竖座架的一侧,所述侧收部适于驱使所述竖座架平放/竖直收纳。作为优选,所述折叠座椅还包括一底支部,所述底支部包括固定在所述竖座架底部的U形架,固定在两个所述侧收部上的工字架、两个第一铰接杆和两个第二铰接杆,以及所述第一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杆的一端铰接形成杆组,所述杆组镜像设置在所述U形架和所述工字架的两侧,所述第一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侧收部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U形架铰接。作为优选,所述侧收部包括侧收弧形杆和侧收片;所述工字架的工字短杆的下部铰接在所述侧收片上,上部铰接在所述竖座架上;所述侧收弧形杆的下端铰接在所述侧收片上,上端铰接在所述竖座架上;所述第一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侧收片铰接。作为优选,所述竖座架呈方形并且每一个竖座长边架杆适配一个所述竖座垫;当所述竖座垫水平放置时,每个所述竖座垫承载在一个所述竖座长边架杆上。作为优选,所述竖座联动部包括分别适配一个所述竖座垫上的第一竖座斜板和第二竖座斜板、横座L形连杆、竖座传动连杆和竖座从动连杆;以及所述第一竖座斜板和所述第二竖座斜板互相铰接;所述横座L形连杆的短杆一端铰接在所述竖座架上,所述横座L形连杆的长杆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竖座斜板上;所述竖座从动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竖座斜板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竖座架上;所述竖座传动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竖座从动连杆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长杆的腰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竖座斜板和所述第二竖座斜板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竖座斜板上开设有一列第一铰接孔。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座椅,将坐垫和靠垫平行设置,可以实现较大的空间收纳效果,且翻折后形成的夹角更符合人体构造,使用者产生更舒适的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呈收纳状态下的折叠座椅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呈平铺状态下的折叠座椅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呈座椅状态下的折叠座椅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竖座联动部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中:折叠座椅2,座椅竖座折叠线21;竖座架22,竖座长边架杆221,竖座短边架杆222;竖座垫23;竖座联动部24,第一竖座斜板241,第二竖座斜板242,竖座L形连杆243,竖座传动连杆244,竖座从动连杆245;侧收部25;底支部26,U形架261;工字架262,侧收弧形杆2621,侧收片2622,工字短杆2623,横杆2624;第一铰接杆263,第二铰接杆264。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折叠座椅2包括竖座架22、承载在竖座架22的两个竖座垫23、镜像设置在两个竖座垫23两侧的竖座联动部24和两个侧收部25,以及竖座联动部24适于驱使两个平行放置的竖座垫23呈斜角设置;所谓斜角设置就是两个平行放置的竖座垫23通过竖座联动部24进行部分翻转,一个竖座垫23翻转,另一个不翻转,翻转后的竖座垫23与未翻转的竖座垫23之间形成夹角,并且该夹角的形成,便于人们端坐倚靠;两个侧收部25分别铰接在竖座架22的一侧,侧收部25适于驱使竖座架22平放/竖直收纳。折叠座椅2还包括底支部26,底支部26包括固定在竖座架22底部的U形架261,固定在两个侧收部25上的工字架262、两个第一铰接杆263和两个第二铰接杆264,以及第一铰接杆263的一端与第二铰接杆264的一端铰接形成杆组,杆组镜像设置在U形架261和工字架262的两侧,第一铰接杆263的另一端与侧收部25铰接,第二铰接杆264的另一端与U形架261铰接。侧收部25包括侧收弧形杆2621和侧收片2622;工字架262包括工字短杆2623和横杆2624,工字短杆的下部铰接在侧收片2622上,上部铰接在竖座架22上;侧收弧形杆2621的下端铰接在侧收片2622上,上端铰接在竖座架22上;第一铰接杆263的另一端与侧收片2622铰接。竖座架22呈方形,竖座架22由竖座长边架杆221和竖座短边架杆222组成,竖座长边架杆与竖座短边架杆垂直设置,且每一个竖座长边架杆221适配一个竖座垫23;当竖座垫23水平放置时,每个竖座垫23承载在一个竖座长边架杆221上;竖座联动部24包括分别固定在一个竖座垫23上的第一竖座斜板241和第二竖座斜板242、竖座L形连杆243、竖座传动连杆244和竖座从动连杆245。其中,第一竖座斜板241和第二竖座斜板242互相铰接形成一个铰接点,两侧的铰接点的的连线是座椅横座折叠线2;竖座L形连杆243的短杆一端铰接在竖座架22上,横座L形连杆143的长杆一端铰接在第一竖座斜板241上;竖座从动连杆245的一端铰接在第二竖座斜板242上,另一端铰接在竖座架22上;竖座传动连杆244的一端铰接在竖座从动连杆245上,另一端铰接在长杆的腰部。第一竖座斜板和第二竖座斜板的结构相同,第一竖座斜板上开设有一列第一铰接孔,第一铰接孔有助于座椅加设其他设备或者在铰接孔损坏时进行更换接孔,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避免重复更换器件。在使用折叠座椅2时,折叠座椅2处于收纳状态,竖座垫23在竖座架22的支撑下,通过侧收部25、工字架26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座架、承载在所述竖座架的两个竖座垫、镜像设置在两个所述竖座垫两侧的竖座联动部和两个侧收部,以及/n所述竖座联动部适于驱使两个平行放置的所述竖座垫呈斜角设置;/n两个所述侧收部分别铰接在所述竖座架的一侧,所述侧收部适于驱使所述竖座架平放/竖直收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座架、承载在所述竖座架的两个竖座垫、镜像设置在两个所述竖座垫两侧的竖座联动部和两个侧收部,以及
所述竖座联动部适于驱使两个平行放置的所述竖座垫呈斜角设置;
两个所述侧收部分别铰接在所述竖座架的一侧,所述侧收部适于驱使所述竖座架平放/竖直收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座椅还包括一底支部,所述底支部包括固定在所述竖座架底部的U形架,固定在两个所述侧收部上的工字架、两个第一铰接杆和两个第二铰接杆,以及
所述第一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杆的一端铰接形成杆组,所述杆组镜像设置在所述U形架和所述工字架的两侧,所述第一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侧收部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U形架铰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收部包括侧收弧形杆和侧收片;
所述工字架的工字短杆的下部铰接在所述侧收片上,上部铰接在所述竖座架上;
所述侧收弧形杆的下端铰接在所述侧收片上,上端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宝山刘智超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博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