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型新能源卡车电池包的保护装置及重型新能源卡车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卡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重型新能源卡车电池包的保护装置及重型新能源卡车。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能源卡车已越来越普及。新能源卡车的电池包一般安装在驾驶室后方的车纵梁上,电池包的体积比较大,且重量也大。由于车纵梁跨距较小且电池包重量较大,因此,随着车辆使用时间的增加,电池包与车纵梁之间的连接可能出现松动或局部失效,导致车辆在急加速、急减速或急转弯时电池包会发生超出安全范围的晃动,若不及时加以限制,电池包可能在数次晃动后发生脱落,一方面会影响车辆的安全行驶,另一方面还会影响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导致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重型新能源卡车电池包的保护装置及重型新能源卡车,能够避免电池包发生脱落,提高了安全性。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重型新能源卡车电池包的保护装置,包括:右前支撑结构、右后支撑结构、左前支撑结构和左后支撑结构;所述右前支撑结构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重型新能源卡车的右纵梁的前端,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电池包的前端面,所述右后支撑结构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右纵梁的后端,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电池包的后端面;所述左前支撑结构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重型新能源卡车的左纵梁的前端,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前端面,所述左后支撑结构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左纵梁的后端,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后端面;所述右前支撑结构与所述左前支撑结构以所述前端面的竖直中心线为基准对称设置,所述右后支撑结构与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型新能源卡车电池包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右前支撑结构、右后支撑结构、左前支撑结构和左后支撑结构;/n所述右前支撑结构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重型新能源卡车的右纵梁的前端,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电池包的前端面,所述右后支撑结构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右纵梁的后端,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电池包的后端面;/n所述左前支撑结构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重型新能源卡车的左纵梁的前端,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前端面,所述左后支撑结构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左纵梁的后端,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后端面;/n所述右前支撑结构与所述左前支撑结构以所述前端面的竖直中心线为基准对称设置,所述右后支撑结构与所述左后支撑结构以所述后端面的竖直中心线为基准对称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新能源卡车电池包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右前支撑结构、右后支撑结构、左前支撑结构和左后支撑结构;
所述右前支撑结构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重型新能源卡车的右纵梁的前端,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电池包的前端面,所述右后支撑结构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右纵梁的后端,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电池包的后端面;
所述左前支撑结构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重型新能源卡车的左纵梁的前端,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前端面,所述左后支撑结构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左纵梁的后端,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后端面;
所述右前支撑结构与所述左前支撑结构以所述前端面的竖直中心线为基准对称设置,所述右后支撑结构与所述左后支撑结构以所述后端面的竖直中心线为基准对称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前支撑结构包括右前下连接板、右前下连接杆、右前棘爪、右前棘齿、右前上连接杆和右前上连接板,所述左前支撑结构包括左前下连接板、左前下连接杆、左前棘爪、左前棘齿、左前上连接杆和左前上连接板;
所述右前下连接板固定于所述右纵梁的前端,所述右前下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右前下连接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右前上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右前上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右前上连接板,所述右前上连接板固定于所述前端面,所述右前棘爪铰接于所述右前上连接杆的一端,所述右前下连接杆的另一端远离所述前端面的部分设置有右前圆弧端面,所述右前下连接杆的另一端的剩余部分设置有所述右前棘齿,所述右前棘爪的末端与所述右前圆弧端面接触;
所述左前下连接板固定于所述左纵梁的前端,所述左前下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左前下连接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左前上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左前上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左前上连接板,所述左前上连接板固定于所述前端面,所述左前棘爪铰接于所述左前上连接杆的一端,所述左前下连接杆的另一端远离所述前端面的部分设置有左前圆弧端面,所述左前下连接杆的另一端的剩余部分设置有所述左前棘齿,所述左前棘爪的末端与所述左前圆弧端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后支撑结构包括右后下连接板、右后下连接杆、右后棘爪、右后棘齿、右后上连接杆和右后上连接板,所述左后支撑结构包括左后下连接板、左后下连接杆、左后棘爪、左后棘齿、左后上连接杆和左后上连接板;
所述右后下连接板固定于所述右纵梁的后端,所述右后下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右后下连接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右后上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右后上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右后上连接板,所述右后上连接板固定于所述后端面,所述右后棘爪铰接于所述右后上连接杆的一端,所述右后下连接杆的另一端远离所述后端面的部分设置有右后圆弧端面,所述右后下连接杆的另一端的剩余部分设置有所述右后棘齿,所述右后棘爪的末端与所述右后圆弧端面接触;
所述左后下连接板固定于所述左纵梁的后端,所述左后下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左后下连接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左后上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左后上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左后上连接板,所述左后上连接板固定于所述后端面,所述左后棘爪铰接于所述左后上连接杆的一端,所述左后下连接杆的另一端远离所述后端面的部分设置有左后圆弧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雪,庞知非,李枭,周炜,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