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培飞专利>正文

一种新材料薄膜加工用预收缩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20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材料薄膜加工用预收缩设备,其结构包括薄膜输送槽、传热板、第一加热箱、第二加热箱、整平系统、去痕系统、冷却输送轴、运输轴、薄膜本体、收缩设备主体,薄膜输送槽贯穿连接于收缩设备主体中间,薄膜本体位于薄膜输送槽内,第一加热箱嵌套于收缩设备主体左侧薄膜输送槽的上下两端,第一加热箱靠近薄膜输送槽的一方均设有传热板,第二加热箱处于薄膜输送槽下方,整平系统处于薄膜输送槽上方且位于第一加热箱的右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在薄膜加热处理后设置整平系统并在整平系统内安装薄膜传感器,在薄膜出现褶皱时及时启动整平系统将褶皱的薄膜撑开,提高了薄膜预收缩处理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材料薄膜加工用预收缩设备
本技术是一种新材料薄膜加工用预收缩设备,属于薄膜加工

技术介绍
新材料薄膜被广泛用于箱包、医药等产品的包装,在薄膜被应用于包装之前,通常会对薄膜进行预收缩处理,以此来保证薄膜在包装时不易因加热或拉扯产生形变。现有的新材料薄膜加工用预收缩设备所存在的问题是:在进行加热操作以后薄膜容易出现褶皱的情况,导致最终预收缩处理后的薄膜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材料薄膜加工用预收缩设备,以解决薄膜预收缩时出现褶皱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材料薄膜加工用预收缩设备,其结构包括薄膜输送槽、传热板、第一加热箱、第二加热箱、整平系统、去痕系统、冷却输送轴、运输轴、薄膜本体、收缩设备主体,所述薄膜输送槽贯穿连接于收缩设备主体中间,所述薄膜本体位于薄膜输送槽内,所述第一加热箱嵌套于收缩设备主体左侧薄膜输送槽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加热箱靠近薄膜输送槽的一方均设有传热板,所述第二加热箱处于薄膜输送槽下方,所述整平系统处于薄膜输送槽上方且位于第一加热箱的右侧,所述整平系统右侧设有去痕系统,所述冷却输送轴、运输轴依次嵌套于收缩设备主体的最右端且与薄膜本体采用滑动连接;所述整平系统由整平单元、固定筒、旋转控制轴、光电传感器组成,所述固定筒前后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收缩设备主体内顶部且处于第一加热箱的右侧,所述旋转控制轴位于固定筒内且与固定筒轴心共线,所述旋转控制轴下方设有整平单元,所述光电传感器嵌套在固定筒前侧表面且与旋转控制轴电连接,所述去痕系统由驱动电机、旋转控制块、旋转块、连接凸块、连接杆、压板组成,所述驱动电机处于整平系统右侧且通过螺栓固定于收缩设备主体内壁的前后两端,所述驱动电机内侧表面设有旋转控制块,所述旋转控制块外设有旋转块且与旋转控制块轴心共线,所述旋转块远离驱动电机一面设有连接凸块,所述连接杆为T形结构且顶部设有与连接凸块间隙配合的滑动槽,所述压板为矩形结构且焊接于连接杆下方。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整平单元由第一撑杆、第二撑杆、第一旋转筒、第二旋转筒、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组成,所述第一撑杆顶部和第二撑杆顶部分别贴合在旋转控制轴的左侧前端和右侧后端,所述第一撑杆下端设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筒处于第一撑杆底部且与第一旋转轴扣合,所述第二撑杆下端设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筒处于第二撑杆底部且与第二旋转轴扣合。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旋转筒表面呈环形阵列分布有第一整平触片,所述第二旋转筒表面呈环形阵列分布有第二整平触片,所述第一整平触片和第二整平触片为叶瓣状结构,且所述第一整平触片和第二整平触片以旋转控制轴垂线为对称轴相互对称分布。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整平触片和第二整平触片的外表面均有细小的弧形凸起,可以更好地撑开产生了褶皱的薄膜。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整平系统与去痕系统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压板处于最低点时紧贴在薄膜本土上,如此便可以压平被撑开的薄膜并将薄膜上的折痕祛除。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旋转筒与第一旋转轴采用第一单向轴承连接,且第一单向轴承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所述第二旋转筒与第二旋转轴采用第二单向轴承连接,且第二单向轴承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以此便避免了当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往回摆动时再次使薄膜产生褶皱。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新材料薄膜加工用预收缩设备,具有以下效果:1、本技术采用在薄膜加热处理后设置整平系统并在整平系统内安装薄膜传感器,在薄膜出现褶皱时及时启动整平系统将褶皱的薄膜撑开,提高了薄膜预收缩处理的质量。2、本技术通过在整平系统右侧设置对应的去痕系统,压平展开后的薄膜从而去除薄膜的褶皱痕迹,使得被预收缩处理的薄膜更加光滑平整。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材料薄膜加工用预收缩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平系统的正视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整平系统的右视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去痕系统的右视剖视示意图。图中:薄膜输送槽-1、传热板-2、第一加热箱-3、第二加热箱-4、整平系统-5、去痕系统-6、冷却输送轴-7、运输轴-8、薄膜本体-9、整平单元-51、固定筒-52、旋转控制轴-53、光电传感器-54、驱动电机-61、旋转控制块-62、旋转块-63、连接凸块-64、连接杆-65、压板-66、第一撑杆-511、第二撑杆-512、第一旋转筒-513、第二旋转筒-514、第一旋转轴-515、第二旋转轴-516、第一整平触片-a、第二整平触片-b。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新材料薄膜加工用预收缩设备技术方:其结构包括薄膜输送槽1、传热板2、第一加热箱3、第二加热箱4、整平系统5、去痕系统6、冷却输送轴7、运输轴8、薄膜本体9、收缩设备主体10,所述薄膜输送槽1贯穿连接于收缩设备主体10中间,所述薄膜本体9位于薄膜输送槽1内,所述第一加热箱3嵌套于收缩设备主体10左侧薄膜输送槽1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加热箱3靠近薄膜输送槽1的一方均设有传热板2,所述第二加热箱4处于薄膜输送槽1下方,所述整平系统5处于薄膜输送槽1上方且位于第一加热箱3的右侧,所述整平系统5右侧设有去痕系统6,所述冷却输送轴7、运输轴8依次嵌套于收缩设备主体10的最右端且与薄膜本体9采用滑动连接;所述整平系统5由整平单元51、固定筒52、旋转控制轴53、光电传感器54组成,所述固定筒52前后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收缩设备主体10内顶部且处于第一加热箱3的右侧,所述旋转控制轴53位于固定筒52内且与固定筒52轴心共线,所述旋转控制轴53下方设有整平单元51,所述光电传感器54嵌套在固定筒52前侧表面且与旋转控制轴53电连接,所述去痕系统6由驱动电机61、旋转控制块62、旋转块63、连接凸块64、连接杆65、压板66组成,所述驱动电机61处于整平系统5右侧且通过螺栓固定于收缩设备主体10内壁的前后两端,所述驱动电机61内侧表面设有旋转控制块62,所述旋转控制块62外设有旋转块63且与旋转控制块62轴心共线,所述旋转块63远离驱动电机61一面设有连接凸块64,所述连接杆65为T形结构且顶部设有与连接凸块64间隙配合的滑动槽,所述压板66为矩形结构且焊接于连接杆65下方。所述整平单元51由第一撑杆511、第二撑杆512、第一旋转筒513、第二旋转筒514、第一旋转轴515、第二旋转轴516组成,所述第一撑杆511顶部和第二撑杆512顶部分别贴合在旋转控制轴53的左侧前端和右侧后端,所述第一撑杆511下端设有第一旋转轴515,所述第一旋转筒513处于第一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材料薄膜加工用预收缩设备,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薄膜输送槽(1)、传热板(2)、第一加热箱(3)、第二加热箱(4)、整平系统(5)、去痕系统(6)、冷却输送轴(7)、运输轴(8)、薄膜本体(9)、收缩设备主体(10),所述薄膜输送槽(1)贯穿连接于收缩设备主体(10)中间,所述薄膜本体(9)位于薄膜输送槽(1)内,所述第一加热箱(3)嵌套于收缩设备主体(10)左侧薄膜输送槽(1)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加热箱(3)靠近薄膜输送槽(1)的一方均设有传热板(2),所述第二加热箱(4)处于薄膜输送槽(1)下方,所述整平系统(5)处于薄膜输送槽(1)上方且位于第一加热箱(3)的右侧,所述整平系统(5)右侧设有去痕系统(6),所述冷却输送轴(7)、运输轴(8)依次嵌套于收缩设备主体(10)的最右端且与薄膜本体(9)采用滑动连接;所述整平系统(5)由整平单元(51)、固定筒(52)、旋转控制轴(53)、光电传感器(54)组成,所述固定筒(52)前后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收缩设备主体(10)内顶部且处于第一加热箱(3)的右侧,所述旋转控制轴(53)位于固定筒(52)内且与固定筒(52)轴心共线,所述旋转控制轴(53)下方设有整平单元(51),所述光电传感器(54)嵌套在固定筒(52)前侧表面且与旋转控制轴(53)电连接,所述去痕系统(6)由驱动电机(61)、旋转控制块(62)、旋转块(63)、连接凸块(64)、连接杆(65)、压板(66)组成,所述驱动电机(61)处于整平系统(5)右侧且通过螺栓固定于收缩设备主体(10)内壁的前后两端,所述驱动电机(61)内侧表面设有旋转控制块(62),所述旋转控制块(62)外设有旋转块(63)且与旋转控制块(62)轴心共线,所述旋转块(63)远离驱动电机(61)一面设有连接凸块(64),所述连接杆(65)为T形结构且顶部设有与连接凸块(64)间隙配合的滑动槽,所述压板(66)为矩形结构且焊接于连接杆(65)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材料薄膜加工用预收缩设备,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薄膜输送槽(1)、传热板(2)、第一加热箱(3)、第二加热箱(4)、整平系统(5)、去痕系统(6)、冷却输送轴(7)、运输轴(8)、薄膜本体(9)、收缩设备主体(10),所述薄膜输送槽(1)贯穿连接于收缩设备主体(10)中间,所述薄膜本体(9)位于薄膜输送槽(1)内,所述第一加热箱(3)嵌套于收缩设备主体(10)左侧薄膜输送槽(1)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加热箱(3)靠近薄膜输送槽(1)的一方均设有传热板(2),所述第二加热箱(4)处于薄膜输送槽(1)下方,所述整平系统(5)处于薄膜输送槽(1)上方且位于第一加热箱(3)的右侧,所述整平系统(5)右侧设有去痕系统(6),所述冷却输送轴(7)、运输轴(8)依次嵌套于收缩设备主体(10)的最右端且与薄膜本体(9)采用滑动连接;所述整平系统(5)由整平单元(51)、固定筒(52)、旋转控制轴(53)、光电传感器(54)组成,所述固定筒(52)前后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收缩设备主体(10)内顶部且处于第一加热箱(3)的右侧,所述旋转控制轴(53)位于固定筒(52)内且与固定筒(52)轴心共线,所述旋转控制轴(53)下方设有整平单元(51),所述光电传感器(54)嵌套在固定筒(52)前侧表面且与旋转控制轴(53)电连接,所述去痕系统(6)由驱动电机(61)、旋转控制块(62)、旋转块(63)、连接凸块(64)、连接杆(65)、压板(66)组成,所述驱动电机(61)处于整平系统(5)右侧且通过螺栓固定于收缩设备主体(10)内壁的前后两端,所述驱动电机(61)内侧表面设有旋转控制块(62),所述旋转控制块(62)外设有旋转块(63)且与旋转控制块(62)轴心共线,所述旋转块(63)远离驱动电机(61)一面设有连接凸块(64),所述连接杆(65)为T形结构且顶部设有与连接凸块(64)间隙配合的滑动槽,所述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培飞
申请(专利权)人:陈培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