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C冲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417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IC冲塑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IC冲塑装置,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和下模具上分别设置有上冲塑成型槽和下冲塑成型槽,所述上模具位于上冲塑成型槽的两侧对称地开设有上通槽,上通槽内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片和多个第二连接片,多个第一连接片和多个第二连接片交错设置,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之间设有第一转动齿轮,第一转动齿轮通过转动轴与上冲塑成型槽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相对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与第一转动齿轮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IC冲塑装置,减少IC冷却后余料的剩余量,降低IC冷却后余料清理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IC冲塑装置
本技术涉及IC冲塑
,具体涉及一种IC冲塑装置。
技术介绍
在IC芯片的封装过程中,将IC置于注塑模具中,通过注塑孔向注塑模具中注塑热固性材料,由于热固定材料会从注塑模具中溢出,因此,IC的外引脚之间会残留余料,通常在热固定材料完全冷却后,将IC从注塑模具中取出,再进行余料的清理,但是,余料冷却凝固后,其硬度和韧度都达到一定的强度,在清理过程中比较费力,因此,有必要在IC注塑封装的过程中对余料进行清理,减少IC冷却后余料的剩余量和清理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的一种IC冲塑装置,减少IC冷却后余料的剩余量,降低IC冷却后余料清理的难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IC冲塑装置,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和下模具上分别设置有上冲塑成型槽和下冲塑成型槽,所述上模具位于上冲塑成型槽的两侧对称地开设有上通槽,上通槽内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片和多个第二连接片,多个第一连接片和多个第二连接片交错设置,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之间设有第一转动齿轮,第一转动齿轮通过转动轴与上冲塑成型槽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相对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与第一转动齿轮啮合;所述下模具位于下冲塑成型槽的两侧对称地开设有下通槽,下通槽内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片和多个第四连接片,多个第三连接片和多个第四连接片交错设置,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之间设有第二转动齿轮,第二转动齿轮通过转轴与下冲塑成型槽的侧壁转动连接,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的相对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与第二转动齿轮啮合,第三连接片与第一连接片相对设置,第四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相对侧面上均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齿条固定安装于第一连接片的第一凹槽侧壁和第二连接片的第一凹槽侧壁上;所述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的相对侧面上均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齿条固定安装于第三连接片的第二凹槽侧壁和第四连接片的第二凹槽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片的底端和多个第三连接片的顶端朝外的一侧设置成斜面,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内侧均与上冲塑成型槽的侧壁平齐,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的内侧与下冲塑成型槽的侧壁平齐。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底端设置有凸块,所述第四连接片的底端开设有与凸块相适配的第三凹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片的顶端设有第一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的驱动端与第一连接片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片的顶端设有第二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的驱动端与第二连接片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片的底端设有第三升降机构,第三升降机构的驱动端与第三连接片的底端固定连接,第四连接片的底端设有第四升降机构,第四升降机构的驱动端与第四连接片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的固定端均与顶部固定面固定安装,第三升降机构和第四升降机构的固定端均与底部固定面固定安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第三升降机构和第四升降机构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上通槽内设置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第一连接片的位置与IC引脚的位置对应,第二连接片的位置与IC引脚之间的间隙位置对应,通过在下通槽内设置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第三连接片的位置与IC引脚的位置对应且与第一连接片相对设置,第四连接片的位置与IC引脚之间间隙的位置对应且与第二连接片相对设置,在IC封装的过程中,将IC置于下冲塑成型槽内,此时,向上推动第四连接片,在第二转动齿轮和第二齿条的传动作用下,带动第三连接片的顶端向下运动,同时,其他第四连接片的顶端均向上运动,然后合模,向下推动第二连接片,使第二连接片的底端和第四连接片的顶端接触,同时,在第一转动齿轮和第一齿条的传动作用下,带动第一连接片的底端向上运动,使第一连接片的底端和第三连接片的顶端相分离,便于放置IC引脚,其他第二连接片的底端均向下运动且与第四连接片的顶端相互接触,对IC引脚之间的空隙进行封堵,避免余料从IC引脚之间的间隙溢出;当热固性材料冷却到既能相互分离又不会发生粘连的状态时,向下推动第一连接片,使第一连接片的底端与IC引脚的上表面接触,由于第一转动齿轮和第一齿条的传动作用,第二连接片向上运动,向上推动第三连接片,使第三连接片的顶端与IC引脚的下表面接触,由于第二转动齿轮和第二齿条的传动作用下,第四连接片向下运动,多个第一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同时对IC引脚上的余料进行切割,将IC引脚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余料与IC本体进行分离,减少IC冷却后余料的剩余量,降低IC冷却后余料清理的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前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附图标记:1-上模具;2-下模具;3-第一升降机构;4-第二升降机构;5-第三升降机构;6-第四升降机构;11-上冲塑成型槽;12-上通槽;13-第一连接片;14-第二连接片;15-第一转动齿轮;21-下冲塑成型槽;22-下通槽;23-第三连接片;24-第四连接片;25-第二转动齿轮;131-第一凹槽;132-第一齿条;141-凸块;231-第二凹槽;232-第二齿条;241-第三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C冲塑装置,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上模具1和下模具2上分别设置有上冲塑成型槽11和下冲塑成型槽21,上模具1位于上冲塑成型槽11的两侧对称地开设有上通槽12,上通槽12内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片13和多个第二连接片14,多个第一连接片13和多个第二连接片14交错设置,第一连接片13和第二连接片14之间设有第一转动齿轮15,第一转动齿轮15通过转动轴与上冲塑成型槽11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片13和第二连接片14的相对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一齿条132,第一齿条132与第一转动齿轮15啮合;下模具2位于下冲塑成型槽21的两侧对称地开设有下通槽22,下通槽22内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片23和多个第四连接片24,多个第三连接片23和多个第四连接片24交错设置,第三连接片23和第四连接片24之间设有第二转动齿轮25,第二转动齿轮25通过转轴与下冲塑成型槽21的侧壁转动连接,第三连接片23和第四连接片24的相对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二齿条232,第二齿条232与第二转动齿轮25啮合,第三连接片23与第一连接片13相对设置,第四连接片24与第二连接片14相对设置。在实际使用中,通过在上通槽12内设置第一连接片13和第二连接片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IC冲塑装置,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上模具(1)和下模具(2)上分别设置有上冲塑成型槽(11)和下冲塑成型槽(2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1)位于上冲塑成型槽(11)的两侧对称地开设有上通槽(12),上通槽(12)内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片(13)和多个第二连接片(14),多个第一连接片(13)和多个第二连接片(14)交错设置,第一连接片(13)和第二连接片(14)之间设有第一转动齿轮(15),第一转动齿轮(15)通过转动轴与上冲塑成型槽(11)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片(13)和第二连接片(14)的相对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一齿条(132),第一齿条(132)与第一转动齿轮(15)啮合;所述下模具(2)位于下冲塑成型槽(21)的两侧对称地开设有下通槽(22),下通槽(22)内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片(23)和多个第四连接片(24),多个第三连接片(23)和多个第四连接片(24)交错设置,第三连接片(23)和第四连接片(24)之间设有第二转动齿轮(25),第二转动齿轮(25)通过转轴与下冲塑成型槽(21)的侧壁转动连接,第三连接片(23)和第四连接片(24)的相对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二齿条(232),第二齿条(232)与第二转动齿轮(25)啮合,第三连接片(23)与第一连接片(13)相对设置,第四连接片(24)与第二连接片(14)相对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C冲塑装置,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上模具(1)和下模具(2)上分别设置有上冲塑成型槽(11)和下冲塑成型槽(2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1)位于上冲塑成型槽(11)的两侧对称地开设有上通槽(12),上通槽(12)内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片(13)和多个第二连接片(14),多个第一连接片(13)和多个第二连接片(14)交错设置,第一连接片(13)和第二连接片(14)之间设有第一转动齿轮(15),第一转动齿轮(15)通过转动轴与上冲塑成型槽(11)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片(13)和第二连接片(14)的相对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一齿条(132),第一齿条(132)与第一转动齿轮(15)啮合;所述下模具(2)位于下冲塑成型槽(21)的两侧对称地开设有下通槽(22),下通槽(22)内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片(23)和多个第四连接片(24),多个第三连接片(23)和多个第四连接片(24)交错设置,第三连接片(23)和第四连接片(24)之间设有第二转动齿轮(25),第二转动齿轮(25)通过转轴与下冲塑成型槽(21)的侧壁转动连接,第三连接片(23)和第四连接片(24)的相对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二齿条(232),第二齿条(232)与第二转动齿轮(25)啮合,第三连接片(23)与第一连接片(13)相对设置,第四连接片(24)与第二连接片(14)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C冲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13)和第二连接片(14)的相对侧面上均开设有第一凹槽(131),第一齿条(132)固定安装于第一连接片(13)的第一凹槽(131)侧壁和第二连接片(14)的第一凹槽(131)侧壁上;所述第三连接片(23)和第四连接片(24)的相对侧面上均开设有第二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羿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